返回
首页 > 生活常识

刑事诉讼有效期为几年?

时间: 2023-03-28

关于刑事诉讼有效期为几年?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刑事诉讼有效期为几年

追诉时效的期限是根据各种犯罪法定刑的轻重,分别规定长短不一的追诉时效期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八十七条 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二、刑事诉讼立案条件包括哪些

1、有犯罪事实。

即已经受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刑律,构成了犯罪。这种犯罪事实已客观存在,非主观臆测;已有证据证明,并非毫无根据。

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即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需要依法给予刑罚处罚。如果其行为仅构成犯罪,而依法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也不应立案。

3、属于自己管辖。

刑事诉讼是实现国家刑罚权的活动。刑事诉讼的中心内容是解决被追诉者的刑事责任问题。

三、刑事诉讼流程有哪些

刑事诉讼主要包括五个阶段: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

1、立案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报案、控告、举报和犯罪人的自首等方面的材料进行审查,判明是否有犯罪事实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决定是否作为刑事案件交付侦查或审判的诉讼活动;

2、侦查指由特定的司法机关为收集、查明、证实犯罪和缉获犯罪人而依法采取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3、起诉有两种,包括公诉和自诉;

4、审判是指人民法院在控、辩双方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于依法向其提出诉讼请求的刑事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诉讼活动;

5、执行则指刑事执行机关为了实施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所确定的内容而进行的活动,在我国,刑事执行的主体主要是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和监狱等。

四、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区别有哪些

1、诉讼的目的不同

民事诉讼所要解决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争议;刑事诉讼所要解决的是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确实犯罪和犯什么罪以及应处何种刑罚的问题。

2、提起诉讼的主体不同

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都可以提起诉讼,原告起诉后,被告可以反诉;刑事诉讼除自诉案件有自诉人提起诉讼外,均有人民检察院提起诉讼。

3、举证责任不同

在民事诉讼中,谁主张权利谁负责举证;在刑事诉讼中,只有被告(行政机关)负责举证。在刑事诉讼中,公诉人负有提供被告热有罪的证据、并加以证明的责任,被告人不负举证责任,但可以提供自己罪轻或无罪的材料为自己辩护。

4、适用的法律不同

民事诉讼主要适用《民法典》和《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主要使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

需要有具体的案件情况才能知晓刑事诉讼有效期为几年,不同的期限所存在的时效性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过了时效期就不能再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所以,对于执法人员一定要抓紧时间,争取可以在时效之内找到证据让违法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该有的代价。通过上述文章内容希望能够解答您的问题,如果您对此还有疑问,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专业律师可在线为您解答。

相关内容:刑事诉讼法时效具体有哪些类别?

我们都知道,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向法院发起诉讼是有一定时效性的。在刑事诉讼法中,也同样对刑事诉讼的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有着时效性的规定。那么刑事诉讼法时效具体类别有哪些呢?下面优律师将来为大家做详细的解答。

一、什么是刑事诉讼时效,有哪些种类

刑事追诉时效制度的规定具有预防犯罪、保障人权、保证量刑制度的落实、实现法律正义等诸多价值,因而设立该制度很有必要。我国刑法追诉时效制度实施以来总的来说还是卓有成效的,但也存在着用语表述不当,过于严厉等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

(一)时效的种类

时效分为两种:追诉时效和行刑时效

1、追诉时效,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有效期限的制度。超过法定追诉期限,司法机关或有告诉权的人不得再对犯罪人进行追诉,已经追诉的,应撤销案件或不起诉,或终止审判。追诉时效完成,是刑罚请求权消灭的重要事由之一。

2、行刑时效,是指刑事法律规定的,对被判刑的人执行刑罚有效期限的制度。犯罪人被判处刑罚后,只有在行刑时效期内,刑罚执行机关才有权对犯罪人执行所判处的刑罚。行刑时效期间内所判处的刑罚未执行,超过行刑的时效,便不能再对犯罪人执行所判处的刑罚。行刑时效完成,是刑罚执行权消灭的一项重要事由。

注:我国刑法总则只规定了追诉时效,对行刑时效未作规定。

二、刑事诉讼时效有多久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2、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3、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注1:第八十八条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注2:第八十九条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致人重伤的法定刑是3~10年,如果是特别残忍手段造成重伤或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得看具体的受伤程度,最好有个鉴定。

三、刑事诉讼时效期限怎样计算

(一)诉讼时效计算方法

1、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2、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3、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4、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二)诉讼时效计算分类

1、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二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

2、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3、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二年,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等限制人身自由期间不计算在内。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赔偿请求的,适用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有关时效的规定。

4、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

四、刑事诉讼时效规定有哪些

诉讼期间不同于诉讼时效。诉讼时效规定的是您的胜诉权在多长时间内受保护,而诉讼期间则是指具体诉讼行为应当在什么期限内完成。下面是介绍《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主要诉讼期间时效:

1、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

2、申请诉前财产保全的,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十五日内不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保全。

3、被告答辩,应当在收到人民法院发送的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4、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一审民事案件,应当在受理后六个月内审结;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应当在三个月内审结。

5、当事人不服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提起上诉。不服第一审裁定的上诉期限为十日。

6、不服判决提出上诉的二审民事案件,应当在受理上诉后三个月内审结;不服裁定提出上诉的,应当在受理上诉后三十天内审结。

7、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二年内提出。

8、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二年。

这个刑事诉讼法诉讼时效从积极的影响看来能保证罪犯的合法权利,对罪犯进行保护从而保障了人权,同时也能提高司法机关的行政效率与办事进度,但是,刑事诉讼法诉讼时效也使得一些罪大恶极的罪犯逍遥法外得不到应有的惩戒,所以这个制度依然存在着可以改进的余地。

通过上面内容我们看出,刑事诉讼案件时效的计算首先是要明确类型,然后按照刑期的长短来计算刑事诉讼的时效期。对于刑事诉讼案件而言,不同的刑事诉讼案件,计算的刑事诉讼时间有效期也不同。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1873488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