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春风十里原句 春风十里时间不等人
一提到冯唐的名字,网友总会不由自主念一句“春风十里不如你”,然后对他人生的若干title津津乐道:医生、小说家、诗人、译者、投资人……冯唐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哪一个?
这个问题冯唐以前有一个诗意版的答案:“这些身份并不是故意要开出不同的东西,更像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之于一株植物,这些身份构成了一个人的整体。”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同样的问题,冯唐的回答特别强调了一件事——首先,他骨子里是个诗人。说这话时,他还低头抚了一下白色T恤上的字:春风十里不如你。
冯唐的小说是影视圈的宠儿。小说《万物生长》于2015年被导演李玉拍成同名电影;2016年长篇小说《北京,北京》被改编成青春连续剧《春风十里不如你》;去年,改编自《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的《给我一个十八岁》播出。
冯唐的“北京三部曲”先后被转换为热门青春影视剧,观众们也在一次次反复遇见男孩“秋水”的过程中,去揣摩这个自带流量作家的来路和心境。
2018年,冯唐出版杂文集《无所畏》,47岁的他在书中坦露了自己的中年危机,不止一次感言——“活着活着就老了”。 最近,冯唐新作《春风十里不如你》出版,收录了30年来的一些作品,分为“很多了不起和钱没关系”“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儿”“文字打败时间”“诗歌是世上的盐”等7个章节。
冯唐说,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年少轻狂,他曾立志用文字打败时间。30年后,年轻气盛时候的肿胀似乎消失了,又似乎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着。青春挥霍不尽,值得反复诉说。
“时间真是个不等人的事情。”冯唐感慨。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少年,结果身边有的“少年”都当爷爷了。“我昨天做完意大利使馆活动,他们几个人说吃饭,就在三里屯一个小馆里边吃饭,喝啤酒。就像20年前,我刚回国的时候,大家也无名也没钱,在这么一个大城市里晃悠一阵。”冯唐说,这本书,有点一恍惚回到从前的感觉。“在寻找理想的幻灭。就像北岛说的,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冯唐说,现在创作状态跟20年前是完全一样的。由于全职工作繁重,他平常会在周末写短篇,在“大家都歇了”的春节写长篇。迄今为止出版了16本书,20年如一。
冯唐的新书《春风十里不如你》在国贸签售,书迷在商场大厅排了长龙。这个作家的号召力不只是书,更是他的“金句”,甚至只是一个短短的“金词”。
例如两年前,冯唐因为写了一篇新媒体文章《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人》 ,一时间“油腻”就成了网络热词,被广泛引用。“当时我在威尼斯大学做交流活动,然后晚上睡不着,就把那文章发了。吃早饭的时候就发现我自己手机被刷屏了,我觉得真是无心的”。
文章变成“爆款”,有时候令冯唐莫名其妙,比如另一个因他走红的词——“金线”。“金线不是很正常的一个事吗?你写个毛笔字,写个短篇或长篇,做杯咖啡不都有一个基本标准?我都没想到‘金线’都变成一个核心词。” 冯唐说,仔细想想,什么会打动他,心里想写什么,他就一定会认真写出来,发出去,其他都不是自己在意的。
2012年,冯唐提到“金线”一词:“文学的标准的确很难量化,但是文学的确有一条金线,一部作品达到了就是达到了,没达到就是没达到,对于门外汉,若隐若现,对于明眼人,一清二楚。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在新书《春风十里不如你》中,冯唐再一次强调自己的文学观:感受在边缘,理解在高处,表达在当下。
“我现在很害怕的事是:我还有哪个长篇没写完就挂了。”冯唐提到,他如今想写的长篇“三部曲”,先趁着记忆鲜活,写父亲(“我老妈对这很有意见,为什么不先写她”),第二个写母亲,第三个写写哥哥姐姐,还有在外面认识的“现在慢慢变老的人”。
“我爸爸3年前走了,我一直很遗憾,他每天就说两三句话,不超过3句话,然后我可能一个月见不到他3天,后来有一段时间,可能一年都不到3天。”
冯唐写过一篇纪念父亲的作品,《我爸认识所有的鱼》——“他一直霸占厨房,给周围人做饭,认为任何厨神做的饭都没他做得好吃。他认为所有馆子的菜都太贵。他认识所有的鱼。他说,天亮了,又赚了……反正老爸一辈子不太爱说话,他的小羽绒服还挂在门口的挂钩上,我认为他根本没走。”
冯唐感叹,谁都有爸,长篇写这个题材可能是老生常谈,但也正是因为谁都有爸,那么谁都可能有共鸣,以及写父子、母子关系的好作品并没有那么多,还是值得去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