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荷花的寓意和花语介绍(关于白荷花的资料分享)
白荷花是荷花的一个花色品种,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栽培历史久远,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性喜温暖多湿。
白荷花的花语是纯洁、清白,可以将白荷花赠送给恋人,代表寓意即让爱情变得更加长久。
有评论家如是描绘:在那一片荷叶的掩盖下,露出了几朵白荷花。有的白如玉,有的粉似霞。白的好象少女白嫩的皮肤,又似无暇的白雪。
白荷花可以入药,其主要功效有祛湿消风,散瘀止血。
白荷花与佛教的关系亦源远流长;白莲作为佛性代言在唐就广为流传。
要说到白荷花的历史掌故,首先要提的当属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了。
话说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贬谪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转折点。
贬谪江州期间,白居易的官职为司马,此为唐代安置被贬官员的闲职,为从五品;所以白居易有时间游山玩水。
一日,白居易游玩到辖区的庐山东林寺,人生第一次见到了成片的白色荷花。在唐朝,崇尚明丽的红色和紫色,所以白荷花不太受待见。但白居易却对白荷花都有深情。
有研究者认为,这与白居易遭贬的心态有关,白荷花照见了自己的无辜;何况白居易姓白,因而白色成为其一种心理符号:再加之白居易自认其与唐朝其他达官显贵不一样,他是布衣而后进士。素人出生,自然对素(白)花情有独钟。
白居易在《浔阳三题 并序》写下“东林寺有白莲华,皆植物之贞劲秀异者,虽宫囿省寺中,未必能尽有。夫物以多为贱,故南方人不贵重之。至有蒸爨其桂,剪弃其竹,白眼于莲花者。予惜其不生于北土也,因赋三题以唁之。”称赞白莲花是植物中坚贞挺秀的好品种,并感叹这样美好的植物不生在北方。
白居易《东林寺白莲》写道,“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青。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我渐尘垢眼,见此琼瑶英。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欲收一棵子,寄向长安城。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
东林寺这的荷花池里,三百棵纯洁的白荷花亭亭玉立,煞是壮观呀。从植物学视角而言,白荷花为了吸引授粉,往往比其它颜色的花朵更加芬芳。所以白天,白居易沉醉在白荷花池花香何其浓烈的芬芳里。荷花通常是半夜完成授粉的,因此,白居易半夜还环绕白荷花池,感叹红色荷花与白荷花相比,真是差了一大截。白居易有心想将这里的白白荷花的种子寄去长安,但又担心长安那里种不出这样洁白的花朵。
白居易在《草堂前新开一池,养鱼种荷,日有幽趣》写道,“淙淙三峡水,浩浩万顷陂。未如新塘上,微风动涟漪。小萍加泛泛,初蒲正离离。红鲤二三寸,白莲八九枝。绕水欲成径,护堤方插篱。已被山中客,呼作白家池。”
由于特别喜欢白荷花,白居易就在庐山自己的草堂里,也开始引种白荷花。望着自己亲手种植的白荷花出水“八九枝”,白居易欢快地感叹就是涛涛三峡水,浩瀚万里波,也赶不上自己种一池白荷花。白居易喜爱白荷花的真情实感,感染了“山中客”,大家都口耳相传着去白居易的“白家池”看白荷花去。
很快,白居易被调回京城。陪同他回长安的,还有白荷花种子。在长安,白居易总是不遗余力向朋友推广他的种白荷花心得。
公元822年,白居易请求到外地任职,7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10月到任。
已经50岁的白居易发现了杭州的白荷花比江西的更美更硕大,所以,白居易又在名闻遐迩的西湖亲自种下白荷花,貌似打算在荷花清风间的江南过晚年了。
但此愿望被打破了。白居易被再次召回京城,当然是升官了;但苏杭的山水草木,早就都融入其心魂乐。
白居易的《问江南物》,记载了他会见苏杭来人的情景:“归来未及问生涯,先问江南物在耶。引手摩挲青石笋,回头点检白莲花。苏州舫故龙头暗,王尹桥倾雁齿斜。别有夜深惆怅事,月明双鹤在裴家。”
见到苏杭来人,白居易先问从苏杭带来什么礼物,见到礼物中有白荷花,解了其相思之渴,很是开心。白居易遂将苏杭来人送的白荷花移植在自己京城的庭院里,并写诗数首,记录欣喜之情。
例如:
《白莲池泛舟》:“白藕新花照水开,红窗小舫信风回。谁教一片江南兴,逐我殷勤万里来?”
《白莲花》:“白白芙蓉花,本生吴江濆。不与红者杂,色类自区分。谁移尔至此,姑苏白使君。初来苦憔悴,久乃芳氛氲。月月叶换叶,年年根生根。陈根与故叶,销化成泥尘。化者日已远,来者日复新。一为池中物,永别江南春。”
《池上二绝》:“小娃撑小艇,偷釆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苏州故吏》:“江南故吏别来久,今日池边识我无?不独使君头似雪,华亭鹤死白莲枯。”
据称,白居易晚年成为京城有名的园林种植专家,他不但在自己家里种白荷花,也将白荷花的种植推广到朋友的园林。由于他的推广,长安和洛阳有很多地方,白荷花成片,成为新颖的风景。白荷花是白居易真实的寄托,当他看到白荷花盛开,满心喜悦——他的江南又回来了。
史载,将江浙的白荷花郑重引种到北方的,白居易是历史上留下名字的第一人。
历史上喜欢白荷花者,还有不少,例如晚唐陆龟蒙《白莲》:“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陆氏之诗也间接证明白荷花在唐朝不受主流审美的待见,所以总是被其他艳丽的花朵所欺负——“素花多蒙别艳欺”。但一生没有中过进士的自视清高,觉得白荷花纯净如仙花,适合长在天上瑶池;而白荷花最美的意境,要属“月晓风清欲堕时”,晓风残月,半开半落,清美忧伤。
研究者称,宋朝农业发达,佛教盛行,提升了白色荷花的审美;宋朝荷花已经进入插花审美阶段。
宋人王禹偁《咏白莲》:“昨夜三更後,姮娥堕玉簪。冯夷不敢受,捧出碧波心。”
评论家谓,王禹偁这首小诗也算的上是古典极致了。王氏眼中的画面:“昨夜三更”,月光嫦娥在湖水中跌落了白玉的簪子,水神的女儿捡到不敢独吞,老老实实捧出了水面,等待嫦娥回来。一种出尘,别样清丽的意境,洋溢着仙幻之美。
宋人王柏七言绝句《白荷花》:“玉娥独自到书屏,不管人间暑气深。待得诗成花已谢,应无好句惬花心”。那种“应无好句惬花心”的惋惜,让人动容。
宋人杨万里《瓶中红白二莲五首》“白莲半菡未开时,看作红莲更不疑。
到得欲开浑别了,玉肤洗退淡臙脂。”
研究者认为,杨万里诗中写的白荷花品种,应该不是纯粹的白荷花。这种荷花花苞是紫红色的,花苞打开后,里面的花瓣应该是白色的,但花瓣边缘还是带着粉紫和粉红,不过整体还是给人白色的感觉。就好比人们画荷花时,常常会在边缘点一点红紫色,使得颜色看起来更加俏丽。
现代描写白荷花影响最广的文章,当属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中节选的著名作家叶圣陶所的一篇散文《荷花》:
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部分专业说明参考网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