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旅游必去的景点介绍
说到安徽宣城,相信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毕竟这里可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乡,在皖东南地区有着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这里也是非常多旅游景点的。如果来了宣城,这些景点一定要去!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位置: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瀛洲镇龙川村
绩溪龙川景区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龙川村,是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国家5A级风景区,龙川旅游风景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珠联璧合,浑然天成,胡氏宗祠,为江南第一祠,素有“木雕艺术博物馆”和“民族艺术殿堂”之美称,1988年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奕世尚书坊是明代正宗石雕牌楼,为徽派石雕之最
位置: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市新杭镇(215省道东侧)
太极洞位于宣城市广德县新杭镇,距县城35km,因“洞面有纹,类太极图”而得名。太极洞古名颇多,或称太极真境,或称广德埋藏,或称长乐洞。远在两汉时即已成为旅游胜地。宋明时声名益著,被视为人间奇景。太极洞有“东南第一洞”的美誉,坐落于安徽省长江以南的宣城市广德县,明代大文学家冯梦龙把太极洞誉为“天下四绝”之一。
位置: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厚岸乡
查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辖村,是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华写生第一村、中国传统村落。是目前为止,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明清古村落。查济村原有108座桥梁,108座祠堂、108座庙宇。现尚有古代建筑140余处。其中桥梁40余座,祠堂30座,庙宇4座。元代建造的“德公厅屋”,位于村中水郎巷,三层门楼,厅内前檐较低,檐柱楠木质,粗矮浑圆,柱础为覆盘式,无雕琢。明代的“涌清堂”、“进士门”,雕刻细腻,结构精致。查济村是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
位置: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汀溪乡
在中国,我们发现了安徽宣城——皖南最后一片原生态“天地净土”;在宣城,我们发现了水墨汀溪——背靠国家级“千年寿纸”原产地;在汀溪,我们发现了能量天地——地处绝佳的“北纬30°”能量带,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分步构建“两不厌”休闲游、“原始森林”探险游、“桃岭生态”养生游等三大“主题景区”。首期打造的“两不厌景区”,开发注重“生态、野趣、低碳”三大理念。以静态体验——传统经典“国学文化”及天地健道“守岁文化”相契合;动感体验——着力打造诸如最酷南山“第一漂、第一飞”等动感体育游乐项目。这里,十万亩原始森林,乃是江淮大地上仅存的原始林区,是中亚热带东北部最后一方“绿色净土”。
位置: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白地镇
江村,别名金鳌村,距离黄山风景区南大门外的汤口镇约40公里,是一座典型的徽派村落,始建于隋末唐初,村中聚居江氏家族。江村的宗祠、老街、牌坊颇值得一看。
位置: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伏岭镇江南村
徽杭古道(Hui-HangRoad),位于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侧,西起安徽省徽州绩溪县伏岭镇,东至浙江省临安市马啸乡,北靠黄山,南依天目山,全长15千米,是古时联系徽州与杭州的重要纽带,保存最完整的一段是绩溪县境内的盘山石阶小道,是徽杭古道的精华所在,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是中国第一古道。据史料记载,这条古道早在唐代就已修成。徽杭古道是历史上徽商与浙商交流贸易的重要通道,徽杭古道附近的重要景点有障山大峡谷、胡氏宗祠、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南第一关等。
位置: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
桃花潭是长江支流青弋江上游的一段,位于安徽泾县桃花潭镇境内,因李白的一首《赠汪伦》而闻名于世,成为历史名胜。该景区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既有清新秀丽、苍峦叠翠的皖南风光,又有保存完整、风格独特的古代建筑,著名景点有中华祠、文昌阁、太平湖等。
位置: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云岭乡罗里村
在皖南泾县西北处,有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依水,风光如画的地方——云岭。1938年春到1941年春,新四军部队在这里从两万人发展到九万多人,因而人们把云岭称为新四军的摇篮”。1941年元月,新四军在此惨遭国民党伏击,损失惨重,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周恩来痛心疾首,写下“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诗句。
位置: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伏岭镇
江南第一关位于安徽省绩溪县伏岭乡东部,海拔424米。是徽杭古道重要关隘,清凉峰主要通道。关脚岩口亭,书“径通江浙”魏体大字。过江南第一桥,自西拾级登关,山势曾峻,怪石嵯峨,以磨盘石、天冠石、将军石、顺帆石最奇。高峰巨岩,南北夹峙,中隔涧壑,逍遥河水蜿蜒其间。北岩石壁嵌入约2米长花岗石板,筑成栈道,部分石条半悬空际。顶端一孔云天,即为关口。自岩脚至此,凡1400余级。
位置: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昭亭北路敬亭山东大门双塔寺对面
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宣州城北5公里的水阳江畔。敬亭山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晋文帝司马昭名讳,改称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峰,海拔317米。南齐诗人谢眺《游敬亭山》诗有“兹山亘百里,合杳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的描绘;唐代李白先后7次登临此地,且留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