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董璇救高云翔的幕后故事[董璇高云翔臭鱼烂虾配]
最新一期《五十公里桃花坞》,宋丹丹和董璇的一段对话上了热搜。
17年,董璇前夫高云翔那件轰动全国的新闻,把董璇顶上了风口浪尖。
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她身为唯一能扛事的人,选择积极为高云翔四处奔走。
凑1400万天价保释费、远赴海外收拾烂摊子、被群嘲“原谅教教主”,铺天盖地的非议没有将她压垮,身边人却让她尝尽了人情冷暖。
当她顺风顺水的时候,身边挤满了亲朋好友,结果一出事,好多人瞬间就联系不上了。
更有所谓的朋友,还转发相关文章到朋友圈,不顾她的感受公开吃瓜。
一场生命中的大浪,让她看清了许多朋友,也拉黑了很多人。
图源 / 五十公里桃花坞
无独有偶,一年前遭遇危机的俞敏洪也有过类似经历。
在新东方面临重大危机之时,网上开始流传一张截图,显示新东方将在游轮上举办长达45天的“新东方优能中学暑期集训营”。
更宣称此次集训“全程高强度集训,穿插各种考试,二十年名师授课经验积累”。
这张截图,让一向淡定的俞敏洪都忍不住愤怒:
“你对新东方到底有多恨,才能在这种艰难时刻还要落井下石?”
图源 / 网络
经历一次低谷,你就会明白“多个朋友多条路”从来都是伪命题。
现实关系里,总是锦上添花常见,雪中送炭难求。
人到中年,学会主动建立、筛选朋友圈,才能收获真正的益友。
1
交友不宜滥,滥则谀者来
钱钟书曾说,“真正友谊的形成,并非出于双方有意地拉拢,带些偶然,带些不知不觉”。
他本人也一直践行这个社交观,面对不同的人,他常会有“两幅面孔”。
钱钟书不喜社交,可他会在好天气里,约好友外出赏景;也喜欢邀几个挚友一起围炉夜读;更曾远赴17公里,只为参加好友婚礼。
但若是有不请自来的客人,钱钟书就完全是另外一种态度。
画家黄永玉写过一个关于钱钟书的小故事。
有一位权威人士为表礼贤下士,在大年初二,提着礼物上门拜访钱钟书。
他敲开门一边说着春节好之类的喜庆话,一边就要跨步进门。
没想到,钱钟书直接堵在门口说:“谢谢,谢谢!我很忙我很忙,谢谢!谢谢!”
看似不近人情的拒客态度,却透露了钱钟书最纯粹的交友观:
“不跟不三不四的闲人,说些不痛不痒的废话”。
生活中,很多人因为认可“多个朋友多条路”,所以四处结交,来者不拒。
可最后往往发现,那些费尽心机交来的朋友,只能逢场作戏,无法推心置腹。
那些应酬后的空虚,甚至比独处的孤单更难捱。
《菜根潭》里有一句话:
交友不宜滥,滥则谀者来。
意思是说,交朋友不能没有选择,太随便了,就会结交到阿谀奉承的人。
是啊。不经筛选,随意交友,不仅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盯上,更会慢慢被同化。
人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和什么样的人交往,就会慢慢变成什么样。
高质量的社交,始于谨慎交友。
有选择地去筛选益友、婉拒损友,才能建立一个真正舒适而健康的朋友圈。
2
朋友在质,不在量
南丹麦大学曾经做过一项研究。
研究人员花了两年时间,对13个欧洲国家的人进行追踪调查。
结果发现,人们的生活质量、抑郁状况和社会活动数量、亲密关系之间呈现倒U形的关系。
具体来说是指:
可以看出,朋友是存在最佳个数的。太少不行,但太多同样不行。
因为所有关系的维持都需要精力,当一个人陷入到过多的社交活动中,就是在自我损耗,最后越社交越累。
新裤子乐队的主唱彭磊,是一个有名的“拉黑狂魔”。
为了把微信好友保持在100人,他每加一个人就会删掉一个不常联系的人。
有一次,李诞在节目录制现场,主动加到了彭磊的好友。
可等到下节目回到家,才打第一个招呼,就发现自己已经被拉黑了。
拒绝的理由很简单,彭磊说你加我没有任何用处,我不社交,而且也没有朋友圈,加了也没用(来源:最人物)。
这些让无数人梦寐以求的“人脉”,彭磊却满不在乎,他说不交流的人删掉最好。
曾经,有人质疑过他太不懂人情世故,可这两年,却越来越多人开始羡慕他的随心社交。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发现,我们真的不需要太多朋友,三五知己足矣。
跟相处不舒服的人在一起,聊再多都是无效社交,除了徒增烦扰,别无他用。
与其和不重要的人虚情假意,不如拿起当断则断的勇气,适时精简朋友圈,把精力放在值得的人身上。
就如三毛所说:一个朋友很好,两个朋友就多了一点,三个朋友未免太多了。知音,能有一个已经很好了,不必太多,如果实在没有,还有自己。
朋友在质,不在量。
真正好的圈子,不是拥有多少泛泛之交,而是你身边是否有真心的朋友。
3
岭深常得蛟龙在,梧高自有凤凰栖
一位刚毕业的读者朋友留言问:
刚进公司,感觉大家都不重视我,我要怎么做才能和同事处好关系,让领导喜欢我?
第一时间,我想起了去年看到的一个场景。
小区楼下,有五六个孩子在一起玩耍,互相交换玩具,场面和谐。
这时,来了一个小男孩,一来就被其他孩子的玩具吸引,伸手也想玩。
可他刚伸出手就被正在玩的孩子打掉,“这是我的玩具,你不准抢”。
小男孩委屈眼红,奶奶上前试图讲理:“小朋友,玩具借给弟弟玩一下好吗?”
可小朋友听而不闻,只拿着玩具跑到更远的地方玩。
男孩大哭,旁边的其他家长看到建议,“你们得带自己的玩具来交换,不然孩子都不愿意让出玩具的。”
奶奶赶紧带男孩回家拿玩具,这回再下来,小男孩成了抢手的“香饽饽”,因为他带了好多新玩具。
在场的小朋友全都争抢着跟他交换,小男孩很快融入其中,破涕为笑。
你看,孩子的社交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成人世界呢?
交换,是所有社交关系的本质特征。
初入职场,你尚未展现自己的价值,别人凭何看重你?
有人费尽心机讨好同事,扫地、打水、印材料,最后却发现那个默默努力的同事成了第一个升职的人。
扪心自问,若你是同事或领导:
你是喜欢一个成日嘴甜殷勤,但做事不靠谱,一到关键时候就掉链子,永远在拖后腿的人?
还是喜欢那个话不多嘴不甜,但做事靠谱,工作做得专业又妥帖的人?
岭深常得蛟龙在,梧高自有凤凰栖。
任何关系里,技巧永远比不上实力。
所以,与其花时间研读社交技巧,游走讨好于各种关系中,不如先提升自己的实力。
当你走到足够高度,你会发现,过去尊敬羡慕的人,早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为了你的朋友;而昔日最想融入的圈子,你也早已身在其中。
正如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做朋友》说:打造自己,就等于打造自己的人脉。
希望每个人都能尽早明白,有效的人脉从来不是结交来的,而是交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