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长女备受父亲宠爱[张学良的子女的生活]
张学良膝下共有4子1女,除了幼子,其他4个子女的生母都是于凤至。
张闾瑛是张学良和于凤至唯一的女儿,自幼备受长辈的喜爱。
显赫的家世配上出众的才情,让前来说媒的人,踏破了门槛。
然而,面对那些前来提亲的世家豪门,张闾瑛却说出了一句让人大跌眼镜的话:“要嫁就嫁布衣”。
有着父亲张学良的遮护,张闾瑛得以心无旁骛地去追求自己所向往的生活。
张学良被蒋介石囚禁后,张闾瑛失去了人生中最大的依靠,无奈之下,只能和母亲一起去美国生活。
这一去,就是几十载光阴。
几十年来,她始终陪伴在母亲身旁。
关于她的故事,有着太多值得书写的地方,而这一切都要从她出生的那一天开始说起。
张家有女初长成
张作霖在发迹之前,曾受过于家的照顾。
有一天,张作霖带着儿子张学良拜访于家,无意间看到了出落得亭亭玉立的于凤至。
双方话题不由转到了儿女婚姻之上,遂定下亲事。
于凤至比张学良大了近五岁,气质婉雅,秀外慧中。
两人结婚后不久,诞下了第一个孩子,也是他们唯一的一个女儿。
张学良依舜帝之妻“女英”的名讳为女儿取名,简单的名字,蕴含了他对女儿殷切的期待。
往后几年,于夫人又相继为他生下了3个儿子,依次起名闾珣、闾玗、闾琪。
《尔雅》有云:“东方之美者,有医无闾之珣玗琪焉。”珣玗琪,意为美玉。
医无闾是闾山,也是张作霖发家之地,故而几个孩子的名字中都带有“闾”字。
由于3个儿子的名字中都有“王”字旁,所以后来张学良便干脆把女儿的名字也改了,由“英”改为“瑛”,全名张闾瑛。
张作霖对于这个孙女也非常喜爱,在张闾瑛满月时,大摆筵席,宴请八方来客。
15岁便当上父亲的张学良,更是对这个突然闯进生活的人间精灵,疼爱得无以复加。
每天都会亲自哄女儿入睡,一得空闲,便第一时间来照看女儿。
和丈夫一样,于凤至也把女儿当作捧在手心里的宝,哪怕后来又生下了几个儿子,女儿在她心目中的地位却至始至终都没有动摇过。
随着女儿开口说话,于凤至便开始了对女儿的启蒙教育。
于凤至是有名的才女,张闾瑛也继承了母亲的天赋才情,张家院落里,经常传来她清脆稚嫩的读书声。
15岁时,张闾瑛的名声传遍东北,《大亚画报》的头版页面,刊登了她的靓照,专门介绍了这位少帅之女,东北千金。
也是在这一年,张闾瑛萌生了出国留学的想法,但她的父亲担心她的安全,没有同意,不过也把这件事记在了心上。
1933年,张学良下野,有了大量的时间可以陪伴妻女。他想起了前两年女儿想出国求学的事,便借着这个机会,带上一家人出国考察。
他们先后去了意大利、法国和英国,这是张闾瑛第一次走出国门。
沿途所见的异域风情,大大开阔了她的视野,这一切都让她坚定了在国外留学的想法。
张学良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虽然这几年国内形势严峻,肩上压力如山,但只要一看到女儿开心的笑脸,心头的阴霾都随风散去。
他决定把妻儿都留在国外,为此,他特意委托齐亚诺代为照拂一二。
张闾瑛得偿所愿,开始了留学生活,然而平静的学习生活并没有持续多少年,随之而来的战火,便打破了这份宁静的时光。
“要嫁就嫁布衣”
张闾瑛是一个勇于追求自身幸福的女子,在那个婚姻包办盛行的年代,她都能顶住压力去践行自己的爱情观。
早在张闾瑛去往国外之前,张家的门楣就差点被汹涌而来的媒婆踏平了。
前来提亲的,无不是富贵之家的嫡子嫡孙,其中最出名的,要数孔家。
孔家的来头非常之大,乃圣贤孔子之后,孔祥熙是孔子第七十五世孙,是当时著名的大商人,其妻宋霭龄还是孙中山夫人的亲姐姐。
所有人都非常看好张、孔两家的联姻。
然而面对这样的豪门,张闾瑛却不为所动,还说出了“要嫁就嫁布衣”的言论。
张学良非常尊重女儿的意愿,既然女儿不愿意,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
其实张闾瑛和每一个花季少女一样,向往的只是一份纯粹的恋情,一个平凡的生活,和一生的长相厮守。
只是很多人或屈服于现实,或无力抗争自己的命运。
从这一点看,张闾瑛是幸运的,她有着一个真心疼爱她的父亲,她的父亲也有足够的能力为她挡下外界的风风雨雨。
然而,大树终有倒下之时。
1936年,意大利选择支持日本,支持伪满洲国。同年,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蒋抗日。事后,两位爱国将领双双被囚。
意大利的立场,宣告了张学良与齐亚诺的私交破裂,父亲被囚,也意味着身后的大树再也无法为自己遮挡风雨了。
张闾瑛收到消息后,只能跟着母亲,带着两个弟弟离开意大利,出发前往英国,就此踏上了前途未卜的命运。
张闾瑛来到英国后,继续着她的学业,仿佛只是换了一个地方一切未变,然而心中的阴霾却越积越深,一方面是担心远在国内的父亲,一方面则是弥漫在上空的战争阴云压得人喘不过起来。
可战争终究还是来了,当纳粹德国的轰炸机从头顶划过,投下一枚枚充满恶意的炸弹,天地间响起了恶魔的笑声。
母亲带着她和两个弟弟,躲在防空洞里,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
在此期间,她的大弟张闾珣甚至在德军长期的轰炸中,出现了严重的精神问题。
支撑她在乱世中坚强求生的动力,除了亲情,还有突然闯进来的爱情。
在伦敦,她认识了一个东北老乡。
这个人叫陶鹏飞,没有显赫的身世,却有着非凡的才情。
陶鹏飞英俊开朗,酷爱运动,张闾琪在伦敦学习期间就对他产生了好感。
同为老乡,尤其女孩还是名将之女,陶鹏飞也对这个女孩非常关注。
随着两人长时间的相处,陶鹏飞也爱上了这个兰芷蕙心的姑娘。
1941年,两人在母亲于凤至的见证下,喜结连理。
战火纷飞的年代,两人的婚礼办得非常简单,没有高朋满座,也没有山珍海味。
但爱情本就是世间至纯至简的,甜蜜的婚姻也胜过世间一切奇珍。
往后余生,也证明了张闾瑛的选择,两人一生恩爱,相伴到老。
亲情,值得用一生去守卫
战争结束后,一家人都去了美国。
丈夫陶鹏飞凭借着出众的才情,任教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张闾瑛也选择在这所学校攻读硕士课程。
虽然张学良被蒋介石囚禁,但父亲的影响力依旧庇护着她。
张将军的爱国义举,赢得了海外华人的尊敬,借着这层影响力,夫妻二人创办中华联谊会,在华人圈中享誉盛名。
虽然事业上蒸蒸日上,但张闾瑛的心却沉甸甸的,一方面担忧着父亲的命运,一方面忧心着母亲的身体。
自从来到美国后,老人的身体状况就出现了问题。
张闾瑛很清楚,母亲是因为担忧着大洋彼岸的父亲,而思念成疾。
救出张学良是张母唯一的执念,为此她决定打拼出一番事业,期望能用金钱换取张学良的自由。
要想挣钱,就要学好英语,先在异国他乡扎稳脚跟。
张闾瑛也知道了母亲的打算,虽然前途渺茫,但她还是非常支持母亲。
有着女儿的鼓励,老人有了前进的动力,她不仅很快地掌握了一门新的语言,还自学投资,进军华尔街。
她用坚强的意志力战胜了病魔,也凭借着几十年日复一日的付出,积累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财富。
诚如她所言:“救汉卿(张学良的字),我要奋斗到最后一息”。
命运总会垂青于那些绝境中怀着希望艰难跋涉的人。
1961年,蒋介石举办“阳明山华裔学人研讨会”,向有一定知名度的海外华人学者发出邀请,张闾瑛夫妇赫然在邀请名单之中。
收到邀请函后,张闾瑛惊喜交加,马上告诉了母亲。
年逾花甲的老人,紧紧攥着邀请函,泪眼婆娑。
她的身体和身份都不允许亲自前往,只能把希望放在了女儿和女婿身上。
张闾瑛夫妇二人来到台湾后,第一时间就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了探望张学良的请求。
当局收到这个请求后也非常吃惊,他们完全没想到张学良的后人会来到台湾,更尴尬的是这份邀请函还是自己人发出去的。
当局的工作人员也做不了主,只能层层上报,最终上报到了蒋介石手上。
蒋介石收到报告后,也是大为光火,一方面气愤手下人办事不牢靠,一方面也是勾起了那段让他颜面扫地的日子。
或许是出于对张学良的厌恶,或许是担心他们父女二人见面会陡增风波,蒋介石拒绝了张闾瑛的请求。
张闾瑛没想到过了20多年,蒋介石竟还没有放下当年的事,不仅继续囚禁着自己的父亲,就连与父亲见上一面的机会都不给。
虽然请求被蒋介石亲口否决了,但张闾瑛并没有就此放弃,她四处找人,希望父亲当年的好友能帮一帮自己。
这件事也越闹越大,各路媒体听说张学良的女儿来到台湾的消息,更是蜂拥而动。
本来,同情张学良的人就非常多,听到蒋介石拒绝让父女二人相见后,舆论彻底倒向了张闾瑛一边。
然而,蒋介石是出了名的固执,任凭外界怎么说,他都没有开口。
张学良是在一份报纸上看到女儿消息的,这让他非常激动,立马就向监视他的人求情,希望能见见自己的女儿。
可惜,没有得到回复。
张学良自然不会甘心,二十多年没见到自己最疼爱的女儿了,如今女儿就在外面,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见上一面。
张学良托人找到了张群,希望他能帮自己。
张群与蒋介石情同兄弟,是少数能改变蒋介石想法的人。
收到张学良的请求后,张群和其他人一样,很同情这对父女,于是亲自找到蒋介石说情。
就这样,蒋介石给了父女二人一个小时的见面时间。
二十多年不见,曾经还经常在自己面前撒娇的女儿,如今已长了皱纹,有了自己的家庭。
二十多年不见,曾经为自己遮风挡雨,风度翩翩的父亲,如今已垂垂老矣,不负当年的意气风发。
父女二人,相顾无言,纵有千般思念,万般话语,此时也不知该从何说起。
张学良也见到了女婿,看着女儿幸福美满的生活,他连连说好。
听着自己的爱人,为了他竟积累出亿万身家,他看着妻子的照片,久久未言。
相逢的时间太过短暂,而离别却又过于漫长。
回到美国后,张闾瑛把与父亲相见细节,一一讲给母亲听。
老人听得连连点头,说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张闾瑛退休后,除了偶尔抽抽时间帮丈夫打理联谊会的事,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照料母亲上面。
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已经是人力难以改变的了。
1990年3月,母亲离开了人世,带着半生的遗憾走了。
两个月后,张学良获释,他买上了去往美国的机票,可惜终究是来晚了。
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在美国檀香山病逝,享年101岁。
张学良父女二人都是长寿之人,张闾瑛老人业已走过了人生中的第105个年头,如今在美国安享晚年。
张闾瑛虽然出身显贵,自幼受万千宠爱于一生,但她却并没有因此染上富家千金的骄横脾气。
她待人谦和,从不因自己的出身,就觉得高人一等。
她是一个勇于追求幸福的女子,这一点,在那个时代显得尤为可贵。
她一生所追求的,不过是平凡一生的生活。
她是一个孝顺的女儿,贤惠的妻子和一位平凡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