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木三兮的意思 入木三兮什么意思
入木三分原是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入木三分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
少年王羲之的书法,当时就受到晋代女书法家卫夫人(名铄,字茂猗,擅长隶书)的夸赞:“此儿必见用书诀(理论、窍门),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并流涕曰:“此子必蔽(掩盖)吾名!”可见,王羲之的书法天赋是惊世骇俗的。因此,才引来当朝皇帝命其书写“祝版”,留下“入木三分”的典故。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他取众家之长,创造了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书法,被后人誉为“书圣”。王羲之的字,秀丽中透着苍劲,柔和中带着刚强,后代的许多书法家都比不上。所以,学习书法的人很多都以他的字做范本。现今他流传下来的书帖中著名的有《兰亭集序》《黄庭经》等。
王羲之自小就很有书法天赋,七岁时就已崭露头角,写得一手字,王羲之十二岁那年,偶然在父亲的书房里发现了一本讲解书的好书,就偷偷拿出来阅读。从此他手不释卷地日夜攻读,一丝地按书中讲的方法运笔练字,书法水平不断提高。
王羲之的字写得这样好,固然与他的天资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他为了把字练好,无论休息还是走路,心里总是想着字体的结构,揣摩字的架子和气势,而且不停地用手指头在衣襟上划着。所以时间久了,连身上的衣服也划破了。王羲之每天练了字,就到后花园的池塘边清洗笔砚,天长日久,整池水都被汁染黑了,由此可见王羲之练字是何等的勤奋刻苦!
据说王羲之很爱鹅,平时常常望着河里戏水的鹅发呆,后来竟然从鹅的动作中领悟出运笔的原理,这对促进他的书法技艺大有助益。有一次,他到一个道观去玩,看到一群鹅非常可爱,便要求道士卖给他。观里的道士早就钦慕他的书法,便请他写部《黄庭坚》作为交换。王羲之实在太喜欢那些鹅了,便同意了。于是王羲之给观里写了部《黄庭经》,道士便把那些鹅送给了他。
一天清晨,王羲之独自一人在山下散步。忽然,他看见一位年迈的老妇人拿着十几把纸扇,要到集市上去卖。每把纸扇只能二十钱,王羲之见老妇人贫苦可怜就借来笔墨,在每把扇子上了字,老妇人哪里认识王羲之呀,见他在白白净净的纸扇上写了心中叫苦不迭。
王羲之见状笑道:“您只要说这是王右军写的保你每把能卖一百钱!”老妇人接过纸扇,半信半疑地来到市场上照着他的话叫卖了一番。人们听了,马上争先恐后地掏钱购买,一会儿工夫,十几把扇子都被抢购一空,老妇人这才欣慰地笑了。
相传王羲之曾给朝廷写过祭祀天地神明、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的“祝版”。晋成帝即位后,就命祝版工人更换祝版上的题词。谁知工人们在那块木板上削了好半天,也没能把王羲之原来的字迹刮掉。工人们拿起祝版仔细一看,都大吃一惊,连声赞叹。原来,王羲之写的每个字都渗入木头三分多,好像刀刻一般,哪里能轻易刮得掉呢?工人们不禁赞叹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入木三分”这则典故揭示了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是依靠他的天赋,更重要的是依靠他后天的努力的道理。王羲之不仅天赋特异,而且刻苦磨练,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之说。可见,这“入木三分”的成就,是来自于天赋和后天的功夫的。
力透纸背、鞭辟入里、刻画入微、铁画银钩、一语道破、一语破的
不着边际、走马观花、略见一斑、一知半解
1、鲁迅的文章骂人时往往入木三分。
2、他的书法入木三分。
3、李老师的论述鞭长莫及,入木三分。
4、他分析问题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实在令人信服。
参考资料:
1、崔钟雷主编.成语典故大全.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  2、郑永安编著.中华成语典故.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3、李一华 吕德申.汉语成语词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