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需要行为人主观上是出于故意,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行为人实施了诈骗行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才能构成犯罪,如果诈骗数额较小,则不构成犯罪。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比如江苏以诈骗金额达到6000元为追究刑事责任的标准。
说谎借钱,如果并没有非法占有的主观目的,数额也没有达到,则只能构成民事上的欺诈,并不能构成诈骗。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