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园我的学生没人敢开车进校园[谢园的学生故事]
如果不是谢园在61岁的年纪就离开了这个世界,那么他可能会留给北京电影学院更多的遗产,可以说,谢园是北电的一块瑰宝,生于59年的谢园处在一个新中国的变革时期,在他身上我们能看到他坚守传统的一面,也能看到他拥抱先锋的一面。
北电78班
与许多78届的同学不同,当方舒、沈丹萍、张丰毅、张铁林、陈凯歌、张艺谋、周里京、顾长卫、何群等人已经在影视界崭露头角的时候,谢园因为视力问题而被八一电影厂退了回来。在85年他开始在母校留任担任教学工作。
谢园与陈凯歌
在北电的校园中,谢园喜欢模仿他的老师,他尤其对那些操着各地方口音的教授感兴趣,许多老师都对他气不得,恼不得,一方面对他总模仿老师口音感到不悦,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感叹他出色的模仿天赋,可谓惟妙惟肖,教授们都知道,这种本领不是谁都具备的。
而正是因为有谢园这一代新新人类开始投入到北电的教学工作当中,北电便拥有了新鲜的血液,在培养年轻演员的方面也开始具有了开创性的思维。
在国际上拿奖拿到手软的余男大概是谢园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了,那些年余男作为一个“小泥人可没少被谢园“捏”。
还记得上课的第一天,谢园上来就给了这些自命不凡的孩子们一个下马威,他几乎没和学生们讲任何的电影知识,而是让他们模仿一下《闻香识女人》中的那段经典的舞蹈场面。
电影《闻香识女人》
这一下把所有人都难住了,大家都知道自己不是艾尔·帕西诺,不然也不用在这里听这个怪人的摆布了。
而谢园现场给同学们再现了那一段经典场面,这一下震撼了所有的同学,随之谢园对大家说:“认识到自己的水平是你们表演的第一课”。
后来余男大概明白了谢园老师的用意,这一段表演考验了学生们对世界经典电影的熟悉程度,能够记住那段舞蹈首先要对电影的剧情和画面了如指掌,需要起码认真看过五遍以上,还要拥有一个超强的记忆力。
另外,在电影《闻香识女人》当中,艾尔·帕西诺演了一个盲人退役军官,这考验的是你作为一个演员的可塑性,而那段舞蹈本身则考验的是你作为演员的一个形体表现,最后一条谢园要让所有的学生们都明白,在北电的教室里,你们什么都不是,只有好好努力才有可能成才,你们要对这所伟大的院校报以一颗敬畏之心。
谢园对待学生有他传统和严格的一面,他绝不容忍自己的学生迟到,还定下规矩不管你家条件多优越,在校园里你就是学生,你们要知道自己是来学习的,不是走红毯,那些奇装异服和奢侈品牌的衣服名包在谢园严格的管理下不被允许。
曾经有位女生在早上上课时迟到了一分钟,推开门,她拎着豆浆油条往教室里闯,谢园一点面子都没给,直接把她轰出教室。
最特殊的规定还不止这些,谢园不允许自己的学生开车进校园,其实在当时的北电,有些学生已经能够收到戏约了。在许多人看来,他们没出校园就已经成为了一颗明日之星,但在谢园面前他们没有任何特权。
开车来上课可以,距离北电的校园100米开外下车,走着进校园。
为此谢园也解释过:“连我的老师们都是骑自行车来上课,我绝不允许我的学生们摆这个谱儿,这是我作为老师的行政责任”。
谢园也曾说过,自己的身教永远大过言传:“什么时候你们看见谢老师穿超过200块钱以上的衣服来教课,我就允许你们也这么做”。
谢园老师教导他的学生,艺术往高走,生活要向下看,尽管谢园演绎过那么多成功的角色,塑造过那么多生动的影视人物,拍过那么多部戏,拿遍了中国最权威的表演奖,荣誉等身的谢园仍在生活中保持低调,对艺术保持敬畏。
在谢园看来,这就是北电精神,作为亚洲最大的表演院校之一,所有人都应该以最高的标准去严格要求自己。
而尽管在艺术上和作风方面他容不得学生们有半点懈怠,但谢园对于学生们的教育理念仍然有他独到而前卫的理解,他鼓励学生们在表演中释放个性,发挥自己的特点,而不是循规蹈矩,因循守旧,在谢园看来,好的演员绝不仅仅是照本宣科,好的表演也绝不仅仅是歇斯底里,不能为了表演而表演。
这一点从谢园的电影作品当中就可见一斑,许多人认为谢园的表演张力不够,也就是说让观众们看得不够过瘾,总感觉他有劲使不出来,其实学贯中西的谢园早就把表演这门学问吃透了,他认为好的表演从来都不是释放,而是克制。
随着情绪堆积而释放出来的是本能,而不是表演,真正好的表演是要收放自如,能够利用理性去控制情绪才是高手,而单纯任由情绪爆发而自然流露的表演则是失控的。这一点可以说对余男、左小青、邢佳栋这些演员们启发很大。
谢园与学生们
谢园对学生的挑选也有自己独到的眼光,他会根据每个人自身的特点去面试学生,因为在电视屏幕上我们需要不同种类的演员,有红脸就得有白脸,有花旦就得有青衣,有老生就得有小生。谢园非常清楚,满屏幕都是小鲜肉和小仙女不是一个影视作品常规而正常的状态。
谢园老师讲过一件小事,很让人感动,在学院的那些年,他的严厉,他的不讲情面都让学生们对他敬而远之,他对艺术和工作的要求让学生们难以理解。
可五年后当谢园走在王府井大街上,人群中有人大喊一声:“谢园老师!”
隔着无数攒动的人头,一个人从人群当中挣脱出来,走到了谢园面前,拥抱了他。
那是他曾经教过的学生,也曾被谢园老师严厉批评过,那时候他记恨自己的老师,如今他遭遇了生活的苦难之后,他理解老师为什么这么做了,他深刻明白谢老师放大了一个看似寻常的要求,让他们提前在校园里做好了面临未来苦难的准备,和适应自己将来工作和生活当中必须要掌握的素质。
当自己的学生们都成才了,谢园老师转身而去,在2020年的8月18日,谢园走了,家人遵循了他多年前的一份嘱托,不举办追悼会,不举办遗体告别仪式,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追思会。
他曾不声不响地走入观众们的视野,如今又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他熟悉的北电校园。
正如谢园曾说过的,人生最大的奢侈其实就是俭朴。
而谢园30多年的教学生涯虽然走向终点,但他留给北电这座院校的每一句格言都闪烁着光辉,永不褪色。他的理念和他对艺术和生活的理解都将融入北电的血液当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文艺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