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女性时尚

纪念王文娟老师逝世一周年[王文娟第二任丈夫]

时间: 2023-01-20

岁月荏苒,思念无尽,尽管斯人已去,但留下的精彩艺术与人格魅力,却永远为大家所铭记。

在中国越剧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表演艺术家王文娟所创立的越剧“王派”艺术,堪称流派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之一。在王文娟八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王派”形成了质朴大气,细腻传神的深厚唱腔艺术,以及人物为主,文武并重的丰富表演艺术。王文娟扮相清丽,气质高雅,文武兼备,表演精湛。熟悉王文娟的人都知道,“台上演戏复杂一点,台下做人简单一点”是她的名言。对于艺术,她一生总有着一种不服输,勤钻研的精神,最终获得了千人千面,“性格演员”的美誉。她融优美的做功和动听的唱腔于一体,形神兼备,紧密地结合人物的内心感情和传神的形体动作,塑造了各种类型的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追鱼》中的鲤鱼精、《春香传》中的春香、《孟丽君》中的孟丽君、《忠魂曲》中的杨开慧等,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直至今日,仍是越剧旦角艺术中极为重要的一支流派,传人众多,影响深远。

今年8月6日,是一代宗师王文娟先生逝世一周年的日子。岁月荏苒,思念无尽,尽管斯人已去,但留下的精彩艺术与人格魅力,却永远为大家所铭记。让我们一起回顾王老师95年灿烂曲折的人生轨迹,探寻、追忆一些依旧鲜活的往事,以此为大家展现出永远的“林妹妹”三段细腻感人的真情。

师生情: 一件穿越67年的“帔”

剡溪坑边是故乡,人言景物似潇湘。

溪流不断声如弦,三春花露满谷香。

山野牧童骑牛背,田间麦畦绿又长。

后园疏竹玉笋香,苍颜倚门望儿郎。

这是二十多岁时的王文娟所作的一首小诗,题目就叫《思乡》,诗中描绘的景色,正是家乡嵊州黄泽镇坑边村的美丽景象,真可谓山清水秀,人杰地灵。1926年农历十二月的一个大雪之夜,王文娟诞生于此,由于她出生后那几日,家门前的天空常能看见彩虹,父亲就随口为她取了小名“彩娟”。后来学艺之后,她的恩师,也是表姐,有着“越剧盖叫天”美誉的竺素娥,为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女孩改名“文娟”,谁能想到,这个名字,最终成为中国越剧百年历史上开宗立派的大艺术家。

王文娟第二任丈夫(纪念王文娟老师逝世一周年)

上世纪40年代的王文娟

1938年夏天,12岁的王文娟来到上海投奔表姐,在天香戏院学戏。老师教王文娟的第一个戏是《投军别窑》,她特别鼓励文娟:“你好好学,学会了,我送你一件帔(王宝钏穿的戏服)。”这句话对当时的王文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原本因为能演上折子戏里的主角,已经十分兴奋,再听到老师的话,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于是就加倍努力地学。1939年2月8日,全团在春节前演出封箱戏,王文娟以“小小素娥”的艺名演出了这折《投军别窑》。这也是她学习旦角后,第一次正式登台演出。演出颇为成功,不久,老师果真做了一件帔送给王文娟。这是她第一次演上主角,而老师作为奖励送给自己的这件黑色缎子帔,也是她艺术人生中第一件自己拥有的戏服。那一刻,王文娟的兴奋和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王文娟第二任丈夫(纪念王文娟老师逝世一周年)

王文娟(后排右)与恩师竺素娥(前排坐者)

王文娟第二任丈夫(纪念王文娟老师逝世一周年)

上世纪80年代与老师竺素饿(左一),学生姚建平(后左一)、钱爱玉(后右一)合影

整整67年后,80岁的她举办了《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艺术专场,第一折戏就选了这出具有特殊意义的《投军别窑》,整场演出结束后,身着一袭旗袍登台的王文娟,手拿戏服,饱含深情地对弟子们说道:“几十年前,我的老师曾经送给我一件帔,今天,我也要送给我的学生们,一件帔!”顿时,台上台下掌声响起,昔日的青春少女,如今早已是光彩照人的艺术大家,任时光流逝,那颗真挚却美好的初心,始终不变。

王文娟第二任丈夫(纪念王文娟老师逝世一周年)

2006年“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王文娟艺术回顾展”在上海演出

鲜为人知的是,一直到耄耋之年,每逢清明、冬至,王文娟都不顾年高,坚持为竺素娥扫墓、上坟、祭供,在她的心中,对这位既是恩师,更是表姐的越剧前辈,始终怀有感恩之心与怀念之情,一生不变。

姐妹情:一幅送不出去的字

1948年,彼时王文娟已是越剧界崭露头角的新星,不少媒体更是不吝赞美之词,称其“红得发紫”。在与陆锦花、尹桂芳搭档后不久,王文娟的人生迎来了艺术生涯最重要的一位搭档,而且两人一合作,就是整整一个甲子。

她,就是著名小生徐玉兰。当时徐玉兰正在物色一位主要旦角同台合作。她听取多方建议,认为王文娟年纪轻、扮相好,为人严谨,演戏认真,戏路宽广,传统戏底子厚,确是后起之秀的佼佼者,就邀请王文娟进玉兰剧团合作。在王文娟看来,徐玉兰有一副“金嗓子”,加之嗓音刚柔相济,唱腔挥洒自如,表演文武兼长,是当时的红小生。而在徐玉兰的眼中,王文娟表演细腻多情,唱腔温婉动听,传统底子厚,且文武兼备,很有发展的前途。两人无论从扮相、个头还是唱念风格上,都十分般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王文娟第二任丈夫(纪念王文娟老师逝世一周年)

《红楼梦》之《读西厢》,王文娟饰林黛玉,徐玉兰饰贾宝玉

她们合作的第一个戏是《风萧萧》,徐玉兰饰演英武豪放、正气凛然的荆轲,王文娟饰演委婉秀丽、情深意挚的侍女,在舞台上刚柔相济,水乳交融,慷慨悲歌,感人肺腑。从此之后,这对越剧舞台姐妹亲密无间地合作了一辈子,为后人留下《红楼梦》《追鱼》《春香传》《孟丽君》《皇帝与村姑》《西园记》等诸多经典好剧,深受群众欢迎,成为一段艺坛佳话。按徐玉兰《台上美与台下美》一文中的话来说:“几十年来我俩情同手足,形如一人。舞台上不是你配我或者我配你,而是彼此尊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王文娟第二任丈夫(纪念王文娟老师逝世一周年)

1954年《梁祝》剧照 徐玉兰饰梁山伯 王文娟饰祝英台

2013年6月,越剧界迎来一件难得的大事——纪念越剧改革七十周年。为此,上海逸夫舞台上演了大型史诗越剧《舞台姐妹情》,在这场九代同堂,空前绝后的演出中,王文娟与老搭档徐玉兰再次亮相,为久违了的观众献上了一次全新的合作——在全剧快到尾声时,徐玉兰和王文娟随着移动的舞台慢慢靠近。92岁的“宝哥哥”徐玉兰蓝衣黑裤,风采依然,举手投足透着潇洒;88岁的“林妹妹”王文娟身着紫红色的旗袍黑色披肩,温婉端庄,神情中仍露出一点点娇羞。徐玉兰向越来越靠近的王文娟笑着挥手示意,王文娟也笑盈盈地远远伸出手牵住徐玉兰。观众们热情的掌声还未平息,王文娟那极具韵味的“王派”唱腔在剧场响起:“当年春花一点红,今日满园笑春风……”紧接着,徐玉兰也亮出身段开唱:“蓦然回首心潮涌,风云百年看苍穹……”中气十足,声声送听。二人虽已耄耋之年,唱腔韵味一如往昔,舞台上那份气度震慑全场,只四句唱词,却让台下如炸雷一般的掌声迭起。

谢幕时,徐玉兰看到久违的场景有些激动地说道:“我们好久没上台了,很想念观众朋友们,你们想我们吗?”台下的情绪被一下引爆,观众们纷纷涌到台前,激动地大喊着“徐老师”、“王老师”,久久不肯散去。一些老人激动地抹起眼泪,因为她们知道,这场演出或许是这对舞台姐妹一生舞台演出的绝唱。

王文娟第二任丈夫(纪念王文娟老师逝世一周年)

王文娟与徐玉兰耄耋之年登台演出《舞台姐妹情》

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那么熟悉,仿佛从舞台的这端穿越到舞台的那端:在满目繁华的上海滩,在枪林弹雨的朝鲜战场,在天安门阅兵时的“上海小姐”方阵……无论在哪里,只要剧场灯光闪烁、人头攒动,幕布被慢慢拉开,一生一旦,唱念做打,演尽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徐玉兰与王文娟这对舞台姐妹,并没有被岁月浸染的暮气沉沉,反而浑身散发着“温润如玉石”的气质风度,而她们对为之奋斗一生的越剧事业的热情却依然能让你感受到“荣暖如日光”。

2017年4月19日深夜,徐玉兰不幸逝世,享年96岁。第一时间得知消息后,已是91岁高龄的王文娟难抑悲痛,第二天一清早,她便第一个来到徐玉兰家中,悼念越剧好姐妹,舞台好搭档的离世。当时,王文娟满面悲容,泪流不止,据身边的阿姨告知,得知这一噩耗后,她的情绪、血压一直很不稳定,为此,徐玉兰的家人、弟子再三劝说,希望王老师务必节哀,毕竟自己也是耄耋之年,何况心意已到,一周后的追悼会就千万不要勉为其难前来参加了。

谁能想到,4月25日的追悼大会上,大家都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不出所料,“林妹妹”还是亲自赶来送别“宝哥哥”,见她最后一面来了。就在追悼会的前一夜,王文娟夜不能寐,心情久久无法平静,于是半夜起身,提起笔写下一幅永远也送不出去的字——“玉兰大姐,您走好。”回想往事,她感慨良多,哽咽着说道:“我们从1948年开始合作,玉兰大姐一生为越剧奋斗。我们一起迎接解放,一起在抗美援朝战场慰问志愿军战士,一起努力争取立功。我们在战场共同度过8个月,不是一般地演一个戏,没有一个剧团像我们在战地演出了那么久。大家劝我今天不要来了。但是,这最后一程,我还要来送一送。”

王文娟第二任丈夫(纪念王文娟老师逝世一周年)

送别徐玉兰

就是这与舞台姐妹的最后一别,回到家中,王文娟病了许久。面对前来慰问的亲友弟子,王文娟丝毫不谈自己的病痛,言语间都是对玉兰大姐的追忆与怀念:“每次去医院探望她,大姐总惦记着越剧,她嘱咐我,许多事她管不了了,让我多关心。有时候她病情不稳定,睡着了。我就在边上看看她,回想起我们曾经的岁月,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如何能忘?”

伉俪情:一首合写的交响曲

王文娟与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的艺术姻缘,堪称一段佳话。数十年来,这对艺术夫妻伉俪情深,琴瑟相谐,相濡以沫,谱就了一段长达半世纪的“舒伯特与林黛玉的交响曲”,感人至深。

成婚那年,孙道临39岁,王文娟35岁。婚后,一对艺术伉俪相亲相爱,比翼齐飞。无论顺境逆境,王文娟与孙道临始终相濡以沫,携手并肩。白头欣逢艳阳天,尽管两人不复当年的意气风发。即使如此,两位视艺术为生命的大家,依旧争分夺秒地进行着艺术创作,迎来属于自己的艺术第二春。孙道临不仅是好演员,更是好导演,作为妻子,王文娟总能从丈夫那儿得到最坦率的批评和诚挚的关怀。王文娟的嗓子开过刀,喉音较重,发声方法总是拿捏不好。为此,孙道临就帮助她练习,让她学会用气,以气带情,以情带声。他还介绍了程砚秋和荀慧生以唱腔传神的特点,帮助王文娟掌握新的演唱方法。

王文娟第二任丈夫(纪念王文娟老师逝世一周年)

1962年与电影演员孙道临结婚

王文娟第二任丈夫(纪念王文娟老师逝世一周年)

孙道临与王文娟的婚姻被媒人黄宗江赞为“舒伯特与林黛玉合写的诗”

不仅如此,每每孙道临的影片拍出来后,王文娟总是“首映式”上最忠实的观众,最坦率的批评家。到了晚年,孙道临除继续演戏外,还开始转向导演,并且自己选题材、写剧本、改剧本,忙得不亦乐乎。有时遇到一个题材迟疑不决,王文娟常常能当个好参谋。孙道临的眼光总是很独到,他想拍摄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想要拍三国题材的大型电影……常常有人劝他,何必呢,到了这个年纪还去冒这样的危险?对此,孙道临心中不是没有矛盾,没有烦恼。但作为妻子,王文娟总是鼓励他说,这样的题材是有意义的,我就渴望在银幕上看到这些精彩的历史人物,这样的险值得冒。妻子的信念,坚定了孙道临的信心。

平时在生活上,夫妻俩更是节俭朴素,毫不讲究,只要简单随意就好。他们常吃一种杂菜饭,各种蔬菜、肉类、豆类一起煮,或者把腌白菜、豆芽、萝卜之类凉拌在一起,美其名曰“八宝菜”。除了演出或出席重要场合,两人平时穿着也十分简朴随便。记得王文娟在香港给孙道临买过一件深绿色的茄克衫,他一直穿到磨破开线也舍不得扔,把衬里的布料剪出来,缝补好了继续穿。那些年,夫妻两人几乎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扑在了工作上,把光鲜和讲究都留在了舞台和银幕上。

到了晚年,孙道临与王文娟更加相互关心体贴。孙道临怕冷,而上海的冬天偏偏低温潮湿。为此,王文娟为丈夫买了暖气。每当孙道临远出归来,王文娟总是挤出时间亲自跑菜场,准备好可口的饭菜。王文娟的演出活动常在晚上,中午需要休息。孙道临在家总是蹑手蹑脚,唯恐吵醒了妻子……耄耋之年的孙道临后来由于面部三叉神经痛而卧床不起,尽管如此,昔日影幕上的“萧涧秋”,依旧把仅存的一点记忆力全献给爱妻王文娟。2005年盛夏,孙道临重病住进华东医院。年已八十的王文娟连日在家与医院之间来回奔波,发起高烧持续不退,也只能住院治疗,她在十楼,孙道临在九楼。本来想瞒着孙道临,但他两天没有见到妻子,就知道一定出事了……那时他身体十分虚弱,还是抱了一只西瓜颤颤巍巍地上楼,蹒跚着来到爱妻的病房,坚持要喂王文娟吃西瓜……2006年,孙道临最后一次接受采访,此时的他已剩下不多的人生记忆,尽管如此,当谈到爱妻王文娟时,他却说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我主要就是觉得她非常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非常认真,而且确实也是在困难里头走出来,在她那个周围里头也不容易。所以我对她说你有今天的成就,不是靠你自己,是靠了很多人帮助你才能走到今天这一步。这是真话……不一定因为我给她什么,我实际上没给她什么,她自己也做了很大的努力。”

2007年12月28日,孙道临先生逝世。孙老走后,已是82岁高龄的王文娟难掩悲伤之情,只要一上香,甚至一走进丈夫的房间,就忍不住哭泣。在告别仪式上,孙道临身着黑西服、白衬衫,打着深红色的领结,安卧在鲜花丛中。他身上的礼服,是王文娟亲自挑选的,从袖扣到领结,从衬衫到袜子,一丝不苟。王文娟本人则身穿蓝绸缎的对襟小褂,她说,因为道临不喜欢看她穿黑衣服。在告别大厅正中,王文娟献给丈夫的,是用红玫瑰制成的心形花束,代表了她一辈子的爱与感恩,她永远不会忘记自己与孙道临长达45年的夫妻情深。

2022年7月,在王文娟老师逝世一周年前夕,她与一生的挚爱孙道临先生最终团圆,从此,一对艺术伉俪,长眠于宋庆龄陵园之中,却将这首林黛玉与舒伯特合奏的动人乐曲,永远地留在了人间。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1873488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