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组怎么数?染色体组是怎么组成的?看完秒懂!
很多人在生活中会发现一些人总是喜欢听别人说自己的基因组太复杂了,不知道自己身体里面是否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那么基因组是怎么组成的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来了解一下吧。基因组是由23对染色体组成,其中有1-3对是完全相同。基因组通常包括染色体7对和23对染色体,以及3个重复区域,这三个区域是每个基因组共同组成一个基因组所需的功能单元。基因组是由22对染色体组成,其中13对染色体为非整倍体,其余22对染色体均为整倍体。那么这个长度是多少呢?
1.非整倍体的长度通常为11-13 kb,最长不超过100 kb。
其中11-13 kb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非整倍体细胞核,另一个是整倍体的核外区。染色体包含三个核,即细胞核、核内区和核外区。我们把这三步中最长的一步称为“核内区”,就是染色体第一对核外区。核内区是单个细胞核结合成细胞核细胞所必须的结构单元,主要负责蛋白质、氨基酸、核酸、蛋白质聚合、转录和翻译等功能。它们同时也是各种 DNA和 RNA的最终合成单元,决定着细胞的遗传信息和发育的进程。细胞核内区由14个核苷酸和15个蛋白质分子组成,它们既是基因组的“骨架”结构,又是每个 DNA分子所必须的“燃料”。所有其它染色体上都含有这两部分。
2.非整倍者的染色体数目通常少于1/3且不具有复制功能,因此它们的染色体总数比任何一个整倍体都少,因此它们是人类基因组的中心区域。
非整倍者的染色体数目是由一个核苷酸多态性决定的。当核苷酸多态性小于1时,它们都是非整倍体。一个非整倍者一般具有两个相邻的染色体,这两个相邻的染色体都具有复制功能,每个人只有一条,且染色体中包含有一个核苷酸多态性核糖核酸)酶活性调节基因。所有人类遗传物质和细胞因子都是在一个复制单元中得到合成,所有具有同源基因的细胞都能产生 DNA。通常将每个人基因组中18条非整倍染色体看作为一条完整的人类基因组,从这一点来说它就好像一个完整的生命一样。
3.非整倍者含有较多的基因和非编码 RNA,其染色体数量和功能与整倍者相近甚至更少。
这种情况称为特殊染色体。由于特殊染色体不可能出现在一个细胞中,所以这种特殊染色体被称为“异常性染色体”。非整倍者的平均长度为3.25~6.2 kb,其染色体长度通常比全倍体大,也有部分非整倍者是由于基因和非编码 RNA的数量或功能较小而不能成对地形成的。通常所说的异常性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所有染色体可以无规律地互换(约占总长度的50%)。对于整倍体,它存在于染色体中许多对部位,比如:双端 DNA、端粒酶、染色体或非编码 RNA片段或转录组、染色体或结构域、单碱基等。它经常被用来衡量一对异常性染色体是多大程度上可以作为对人类疾病进行筛查和诊断的依据,也可能用于确定人类有无隐性遗传病。但是对于异常者而言,也并非没有一些特殊情况是无法进行筛查的(如染色体短症和多发性硬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