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生活常识

非全日制用工产假具体是如何规定的 非全日制用工有没有产假

时间: 2023-01-15

  非全日制用工关系同样可以申请产假,依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劳动者可以享受产假待遇,但是,用人单位无需为劳动者缴纳“五险”中的养老、医疗、生育、失业保险;非全日制双方的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而不需要遵守任何法定条件或程序,用人单位有权随时终止非全日制用工的的劳动合同以规避产假。

  非全日制用工详解

  1、非全日制用工的工作时间一般为每天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二十四小时,这与全日制用工实行每天工作不超过八小时,每周不超过四十小时的工时制度是不同的。在非全日制用工中,对于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工作超过工时限制及加班问题如何处理,《劳动合同法》中没有明确规定。

  2、非全日制用工有产假。非全日制用工的工作制度是,小时工作制,平均一天不超过四小时,一周不超过二十四小时。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提出休产假,单位应当批准。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不得约定试用期。

  3、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4、非全日制用工形式的劳动关系,就成为合法的劳动关系,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具有合法的地位,依法享有劳动权益。婚假、产假、医疗期是劳动者的法定权益,从法理上非全日制用工形式下的劳动者也应当享有。但是,在现实的用工实际中,非全日制用工形式下的劳动者婚假、产假、医疗期。因为非全日制用工形式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可以订立口头协议,可以随时终止。因此,非全日制用工形式的劳动者很难享受到婚假、产假等假期,劳动者只是享有法律意义上的婚假、产假等待遇。既使工作中劳动者遇到需要休婚假、产假的时期,用人单位因有权随时终止,劳动者实际上也是享受不到的。此外,非全日制用工的工期较短,工作任务往往也是阶段性的,如果在这期间劳动者长时间休假,会中断工作,可能会影响工作的进度,给用人单位带来一定的损失。

  法律依据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八条: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九条: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是,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十条: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不得约定试用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一条: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终止用工,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二条: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1873488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