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生活常识

网络诽谤罪司法解释

时间: 2023-01-14

  网络诽谤罪司法解释为《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主要内容规定了,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网络诽谤罪立案标准及判刑

  在网络上实施诽谤行为,构成诽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诽谤罪是指以捏造的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包含两个方面:

  一、捏造行为,即捏造足以败坏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是预备行为;

  二、散布行为,即把捏造的虚假事实向不特定的多数人散布,是实行行为。网络诽谤罪的立案标准是:

  一、自诉标准

  1.“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1)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2)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3)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2.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

  (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3)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二、公诉标准

  引发群体性事件的;

  2.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

  3.引发民族、宗教冲突的;

  4.诽谤多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5.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

  6.造成恶劣国际影响的;

  7.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

  不构成诽谤罪行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规定:

  1.泄露并宣扬他人隐私,给他人名誉造成不良影响的,是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不构成诽谤罪。

  2.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

  3.即使善意的检举、揭发、批评中有不实成分的,也不应以诽谤罪论处。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1873488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