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合同纠纷适用法律法规有哪些 物业合同纠纷适用法律法规
物业合同纠纷适用法律法规有《民法典》和《物业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需要依照法律来解决纠纷。如果没有确切的规定,可以由社会习惯来解决纠纷。双方当事人可以进行协商或者通过仲裁的方式来解决纠纷。物业服务合同是典型的双务、有偿合同。
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产生的原因
1、业主对物业管理公司的所提供的服务不满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业管理专业服务的需求量迅速增加,从而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相应提高。实践中,许多业主都反映物业管理公司对于小区环境的管理没有达到其预期,履行义务不到位。
2.物业服务相关法律规范、规章制度不健全,行政管理工作不够完善
我国的物业管理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较晚,制度不成熟,相应的物业服务法律规范、规章制度的发展也较为滞后。直到21世纪初,国务院颁布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行政法规《物业管理条例》,该条例将前期物业管理其纳入法制轨道,弥补了前期物业管理缺失的境况,使规范前期物业管理市场有法可依。但是,伴随着城市房地产业的兴起,物业管理领域的问题愈加复杂而多样化,没有可依据的对应规范,从而造成一些纠纷长期难以解决,困扰当事人和行政主管机关,规范、制度和管理工作上的缺陷和漏洞,为纠纷的产生提供了人为环境条件。
3、前期物业服务企业一般由开发商选聘,而不是由全体业主或业主委员会选聘。
由于前期物业公司一般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关系企业,也许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成立的下属公司,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父与子”关系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物业管理企业。业主往往不会去区分物业企业与房地产开发且是两个独立的民事主体,而认为他们就是一家的。所以业主往往会以房屋质量问题或房屋规划、绿化率未达承诺为由,拒绝支付物业费。
4、业主与物业服务之间的服务合同约定不明,对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标准、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等有关事项均没有约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条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