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陛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陛下)
女皇陛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陛下。小编来告诉你更多相关信息。
开篇声明:本文为笔者原创图文,欢迎关注@九州铮史带给你别的平台所没有的历史哲思。
九州配图:千古一帝秦始皇
众所周知,“皇帝”一词是中国古代帝制时期对最高统治者的专有称号。然而“皇帝”中“皇”与“帝”从早期词义本身来看,两个字意思虽相近,却并不相同。
《说文解字》曰:“皇,大也。从自。自,始也。始王者,三皇,大君也。”
其中“自”最早是个象形文(像鼻子),读音与“鼻”相同,意思是开始的意思,古代也有称第一个儿子为鼻子。
“皇”字从字形上来看,上半部分的“白”其实是由“自”衍化而来,而下半部分“王”未变,意思是开始称王。也取“大君”之意,参见段注:“始王天下,是大君也,故号之曰皇,因以为凡大之称。”用以形容德能兼备的王者,例如燧皇燧人,羲皇伏羲,农皇神农等。
九州配图:古之三皇
《说文解字》认为:“帝,谛也。王天下之号也。”意思是说“帝”是天下之王的一种称号,原指的是宇宙万物至高无上的主宰者,即天帝。首先必须是王者,才有可能被称为帝。
一般来说,殷代的最高奴隶主统治者称“王”或“我”,在其死后,可称为“帝”。
九州配图:古之五帝
此外,能称为“帝”者,多指“德合天者”(参见《白虎通》)。《吕氏春秋》认为:“帝者,天下之所适。王者,天下之所往。”《管子·兵法篇》中也这样描述:“察道者帝,通德者王。”这一点从古代对“五帝”的称呼可以印证。如《书·尧典》序中所言:“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五帝时代的五位部落首领,即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人,因其德能齐伟,被后世追尊为“五帝”。
如前所述,中国古代最早所谓的“皇帝”,实际上是对古之“三皇”和“五帝”的统称,是对德能俱伟的先王者的尊称,一般不用于对当世的王者进行这样的称呼,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皇帝”一词才得到了新的发展和应用。
九州配图:一统天下,威加海内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秦故王国,始皇君天下,故称帝。”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在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之后,顺利完成了中国一统大业,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秦朝。统一之后,秦始皇自认为“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于是取三皇之“皇”、五帝之“帝”这两个人间最崇高的称谓结合起来,作为自己的称号。同时,作为历史上首个享用“皇帝”称号的君主,他自称为“始皇帝”,而后世则以“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不灭。这便是“秦始皇”称号之由来。
九州配图:秦始皇
无论是史书中,还是一些古装剧里,我们都经常看到,大多臣子会称呼当朝皇帝为“陛下”,好好的“皇帝”为何会有“陛下”这样的别称呢?如《后汉书·伏湛传》:“陛下承大乱之极,受命而帝,兴明祖宗。”
九州配图:殿前“陛”
实际上,“陛”指的是宫殿的台阶,常常特指皇帝御前的台阶,多为“丹陛石”。皇帝在临朝听政之时,“陛”的两侧一般会有由亲信担任的御前侍卫执兵刃站列,一防不测,二显示威风。因此,殿上群臣因离皇帝较远而无法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者转达,以示皇权之尊崇。久而久之,臣民便使用“陛下”来尊称皇帝。
九州配图:群臣拜于陛下
参考资料:《说文解字》、《吕氏春秋》、《史记》、《后汉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