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重视体育游戏内容
体育游戏是一种特殊的活动与运动方式,是由一定的形式、情节、规则和结果几部分组成,为达到一定教学目的的活动。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紧密结合教材,进行游戏创编,以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游戏规则,目的在于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在游戏中可允许学生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创造性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改进游戏的内容和规则,更好的提高兴趣、增加游戏的全面作用,从而达到特定的目的。在游戏中应体现公平和竞争、团结协作的基本原则。还要反映时代特点和精神风貌,尽量使游戏活动能达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给参与者有施展创造能力的机会。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或分组创编体育游戏,并由师生共同进行评价,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团体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勤奋、刻苦、进取精神,并不是直接来自教科书,而是来自教师的精心培养。一个人的成功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发展作用的结果,在智力相同的条件下非智力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在好多方面和其他学科具有一致性,更具有学科自身的鲜明特性。体育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特有的、开阔而开放的学习环境和活动空间,而且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和实践的机会,对培养与开发学生创新意识能力,掌握现在和将来乃至终身体育需要的健体知识、技术和技能,必要的体育文化知识,表现出很强的优势。
设立创新附加分
以往的教学评价以技能方面定成绩,缺乏创新能力方面的考核,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学评价中应设立创新附加分,鼓励创新思维。这样有利于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创造性的发挥。例如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失时机的让每个小组创编一套健美操,经过一段时间的编排,教师组织学生“作品”展示。
设立自我表现分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都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教师应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这一要求,创造一个让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其施展各自的特长,并尽情发挥,表现其活力。要适时机表扬其创新精神。例如在游戏活动中让不同身份的学生展视和带领做其富有民族或地域特色的游戏或舞蹈,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及参与积极性得到提高,更有利于学生智力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改变课堂提问方式
课堂上可由学生提问,教师回答问题。根据学生提出问题水平高低给学生打分。如在讲解推铅球的出手角度时,有学生提出要使物体抛更远抛物线的最佳角度是多大?推铅球的出手角度是不是45度?为什么要小于45度呢?教师在讲清楚铅球的出手点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有个“地斜角”的关系。因此,出手角度应该为38~42度之间,这样学生更能注意听讲,用心去想问题。这样,不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又可以使教师直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情况,改变学习地位,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改变课的评价方式
学生在课堂上除了身体的实践外,还应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析问题,利用多种信息丰富自己的头脑,开拓视野。例如由学生轮流进行课的小结,对师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实践活动如组织纪律、运动负荷、技术质量、战术运用等情况进行评价,指出优缺点及改进意见等。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所掌握的知识和才能的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1)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体育教学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尝试创新。如技巧教学中,让学生创造性地把所学的单个技术动作,经过反复设计串联,编排出多种新颖而巧妙的组合动作,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又如,可由学生轮流带做准备活动(自己设计内容),也可让学生自编徒手操(高中学生创编轻器械操),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
创设情境,师生互动;从教学需要的实际出发,把激情、兴趣、蕴理结合起来,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创设教学情境,活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亲自去感受、去探索的欲望。要把教与学作为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以教促学,以学促教,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要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去操作、观察、猜想、探索、归纳、类比、质疑,在条件和环境的允许下,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练自己想练的内容。
注重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原因,各人的身心素质存在着差异,要想使学生的个性特长都得到发展,就要允许学生竞争,允许失误,允许有不同的思路和做法。有条件可按性别分班教学,按体质、身体素质分组施教。
积极组织各种活动与竞赛:精心组织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例如:球类比赛、三跳比赛、趣味运动会等。使学生在参与比赛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养成积极思考,勇于实践,胜不骄、败不馁,不怕挫折,自强、自尊、自信的良好品质。
(2)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学会质疑。“质疑”能使学时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内化为积极探索问题的动力,为创新开拓空间。要创造学生敢于质疑的宽松环境,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要努力创设使学生好奇和生疑的时空,将学生至于是非的“十字路口”,引导他们与无疑处见疑,培养他们会思考、会质疑的能力。
学会感知感悟:学习的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发现,只有经过独立是感悟,才能真正的领悟知识的真谛。在运动实践中鼓励学生独立地实践、探索、思考、创新,从而培养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和习惯,促使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发展。
学会发现:创新贵在发现,要善于发现问题,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把日常生活和学习实践中的随意创新转变为有意创新。要引导学生做有心人,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对于大胆的设想要充分肯定,热情支持,积极引导,精心培育,努力促进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
合理利用场地与体育设施,重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应根据现代体育学科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水平及学校场地、体育设施条件,在正确的教学策略指导下,选择有效的教学手段。选择应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启发积极思维,掌握动作技术,提高教学效益。要充分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如教学挂图、幻灯、录像、教学课件等,借以解决实际教学中难以表述和示范的复杂技术动作演示的困难,进一步提高学校体育教育与教学整体质量。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关系,合作就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不是领导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该是人格上平等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良好的创新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就会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的创新的兴趣,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学生自然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乐于参与,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创新意识的萌芽会得到精心的呵护,那么,培养其创新精神和能力也就有可能得以实现。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基础,以运动场地为课堂有其独有的特点,而中小学生正日趋成熟的人,我们体育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以促进他们创新精神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