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生活常识

分析用户需求(挖掘客户需求的小故事)

时间: 2023-01-12

分析用户需求,挖掘客户需求的小故事。小编来告诉你更多相关信息。

编辑导语:如何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是一个产品经理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理解用户需求也是最难并且最重要的一步;我们应该如何挖掘用户的真正需求?本篇文章作者从需求来源、怎么获取用户需求进行分析。

分析用户需求(挖掘客户需求的小故事)

一、需求的来源

1. 需求来源于市场和用户

分析用户需求(挖掘客户需求的小故事)

从0到1开发部分流程(敏捷开发)

由图可知:

定义阶段:我们在产生一个idea时,最先考虑的是我自己需不需要这个idea,它能给我解决什么问题;其次就是其他的某个群体会不会去使用,群体规模如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市场和用户。

市场:市场就是人、钱、欲 三者的产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购买者,购买力,购买欲;分析市场意味着我们的产品能不能赚钱、规模有多大、什么因素影响我们赚钱、可以赚多少钱。

用户:用户就是使用我们产品的人,所以我们在进行产品产品设计之前,需要对用户需求进行调查与分析,也就是本文所要涉及到的内容。

分析:市场找准了,但如果产品的需求方向错了,就算有了用户,最后也只会跟你说拜拜;所以理解用户的真正需求对于产品来说至关重要。

二、需求来源的途径

需求来源大致分为以下三个群体,那么三个区别在什么地方呢?

用户:需求的直接发起者,可谓是一手资料。

代理商:代理商相比是贴近用户的一个途径,一般资料可以划分到二三手资料。

销售:统筹情况下,销售的资料多为二三手资料,不排除一手资料。

三、怎样获取用户需求

1. 需求的特点

需求是隐形的,用户往往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例如: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诞生,那个时候的人们局限于当前的交通工具,尽管大家都知道“如果能再快点就好了”,但却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够能快。

本茨发现了人们追求速度的需求,然后发明了汽车。

我认为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的做法并没有让马跑得更快,而是创造了一种新的交通工具。

用户知识提出了速度不够快,没有给出明确的方向,原因是受自身认知的局限性。

用户不想说出来,人的情绪和性格以及当时的状态往往决定了;用户能否将他们的真实需求转递给我们,亦可能是假的,也可能是模糊不清的。

所以这时要能获取到用户真实的想法就很能体现我们的分析能力了。

2. 如何获取到用户的真实需求

一切真正的需求来源于沟通。

我们找到需求的提供者后,始终记住一句话——真正的需求来源于沟通。

沟通的对象:提供信息的对象。

在做一个产品的时候,通过给用户和提供信息对象直接沟通,根据他们反馈的产品要求,才是最贴近真正需求;因为只有生出在那个特定环境中的群体,他们才能真正知道什么样的产品满足他们的要求。

无论是对产品、运营还是设计来说,理解用户需求是关键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而关于如何理解用户需求的文章不少,读过后你是否能真正理解呢?还是似懂非懂,但到了落地环节又不知道如何入手?

找用户需求不能为了让产品显得高端而强行捆绑一些前沿技术,忽略了用户的使用场景;产品经理要通过需求分析,找到用户本质的需求。

3. 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同理心

其实无论是一手需求还是二三手需求,其本质都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考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理发师永远不知道什么叫修一点;理发师并不是不知道什么是修一点而是这里一刀,不对,这里多了,再来一刀,不对又少了;然后就一直修啊修,就变成了我们说的不懂什么叫修一点的长度了。

相信经历过的宝宝们每一次理发都是一次赌博,当理发理到越来越不敢相信时,我们已经输了;如果把理发师比作产品经理,那么当理完发的那一刻起,你已经永远的失去了一个用户。

那么怎么样才能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呢?——拥有一颗同理心。

同理心就是站在用户的角度,理解用户的想法;缺少的同理心,就会容易出现上述类似的情景。

他们往往觉得自己了解用户需求,但大多数时候我们理解的是我们认为的喜好和习惯,也就是“我觉得”。

那么如何才能拥有一颗同理心呢?

这需要我们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理解他人的想法;这就需要我们能够转换角色,通过理解洞察力看到事物的本质。

就比如:一个顾客来理发,通过观察和询问,得知他是一名高中生;想象一下,同学们都留着干净利落的刘海发型,只有“我”一头短发,额头锃亮,宛如一条土狗;转换角色感同身受后,我们就能了解顾客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就算不太整齐,也不会希望“再短一点”。

培养同理心,需要我们先倾听他人的感觉,然后转换角色,体会别人的感受;把自己调整到可以发掘他人的感受,才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体会这些感受。

4. 分析用户需求的本质——洞察力

如果培养同理心是一个产品经理的入门课,那么分析用户的真实需要则是进阶课程。

定义:洞察力是指一个人多方面观察事物,深入事物或问题的能力,是人通过表面现象精确握其核心并判断出背后本质能力;它迫使你去抓住问题的实质,而不只是看到外表现象。

举例分析:从A能推导出B、再导出C、D,最后推导出E,而洞察力则是直接从A推导出E。

其实就是将一系列的逻辑推理进行简化,是能够直接面对表相到结果,而省略了推理和证明的过程;相应的,从A到E,现实生活中,逻辑思维启发我们,从A到E,要经过B、C、D,而事实上我们可能会经过很多弯路,从A不只导出B,也可能是α 甚至是β,而B到C又有很多种可能。

结论:洞察力不是你瞎想乱推导,这需要我们在探索事物本质过程中思考,其事物背后发生的本质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影响因素?发展方向在哪?会形成什么结果等等。

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试错,总结,纠错,再试错;在回环往复的试错中不断积累正确的推断,让我们能以最快最短的时间从A到E,从而得到相应的正确的结果。

四、总结

发掘用户真正的需求。

首先,不仅要分析需求的来源,但无论是一手需求,还是二三手需求;理解性的阅读并不见得让我们能真正把握用户的真实需求,相反还可能陷入旁观者清的状况。

你加入太多主观意识,以一种过于理性的方式,把自身与自然及他人区别开来,但你做出来的产品不是用户想要或者贴近用户的产品。

事实上,获取用户的真需求时,需要的正是一种当局者迷的状态;转换角色,将自身与用户的当时所处环境融合,从而真正明白用户的真实需求是什么。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1873488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