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留级需要三种证明(孩子考试60分以下)
临近开学了,学校除了要接待新生家长,另外还要接待一批老生家长。这些老生家长找学校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让学校给他的孩子留级。因为孩子成绩不好,家长希望能够通过留级,让孩子重学一年旧知识,打好基础,实现弯道超车。家长急迫的心情都是溢于言表的,但是,即使家长再三要求,学校也是没有办法答应。不是学校不近人情,而是在政策上,尤其是现在都是电子学籍之后,学生不管学业成绩如何,都是自然升级,学校根本无法操作。
有些家长市面很灵,问学校,能不能“病休”?学校无法回答这些家长的问题,因为没病装病,这也是政策上不允许的。但最后,家长会不会去开病休证明,这就是家长自己的事情了。
之所以提这个事,是因为君山在想,留级制度到底有没有必要呢?原来我们总认为,留级对于学生、对于学生的家庭是一种伤害,但是,取消留级之后,迫切希望恢复留级制度的却又是家长,这又如何去解释呢?
只能说,留级是有其合理性的。这件事值得我们重新去审视。
原本,学校有两大“武器”:“开除”和“留级”。但是后来由于为了保证义务教育能够普遍实现,在学籍上,我们就取消了“开除”和“留级”。
义务教育嘛,取消开除这是很好理解的,我们要保证每一个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但是取消留级,却是一个比较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
当时,专家给出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留级会伤害学生自尊,让学生产生自卑感,产生厌学情绪。
加上,当时大部分学校都有让学生留级的现象,也确实发生过很多不光彩的留级事件。
据君山了解,当年的留级制度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留级程序过于简单,学校、老师权力过大,说到底就是留级制度不完善。
比如,有老师曾反映:
我见过一个班级,学生留级率达到一半,询问班主任,该班主任的理由就是,接到这个班级是烂班,学生成绩普遍都差。而实际上,深入了解这个班级后发现,留级的不是最差的学生,不少差生都升级了。留级的都是成绩一般甚至比较好的学生。开始笔者也很不理解,班主任为何会这样做呢?后来才知道,因为这个班主任从校长嘴里知道,这个班下个学年还是自己带,这样留级,完全是为了自己下学年的教学成绩,而不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这样的留级,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所以,从这些方面看,当年的留级确实是有问题的。2005年,当时的南国时评还发表过文章:“吃人”的留级制度早该废除!
但细细去琢磨一下,则又会发现,有问题的其实不是“留级”,而是当时的“留级制度”。因为制度不完善,导致了留级成了众矢之的。所以,一刀切的取消“留级”,是否真得合理?当年我们并没有真正拿到“答案”!
1、留级是“因材施教”的体现。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我们的教育对象都是存在差异的个体,这种差异性决定了有的孩子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快、有些孩子接受知识的能力教慢,也有可能有些孩子的生理发育较迟缓,在他不适合接受某个阶段的教育时,我们却在强制性灌输。这本身不合理!
这方面,尤其体现在男生身上。小学的男生好动,天真懵懂、爱吵爱闹、难以沉下心来学习,这样的孩子不是笨,而是我们俗话说的“没有开窍”。我们其实只要多给这些孩子一些开窍的时间,他们是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要求的。
这也是为什么到了初中之后,很多男生的成绩会突飞猛进的原因。但是,会突飞猛进的男生,他很幸运,他在小学阶段还保留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更多的,尤其是农村的学校里,上了初中还只有一二年级学力水平的学生,面对初中的学业,则完全呈现出一种绝望的状态。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每天浑浑噩噩,在学校里痛苦度日,很多人读个一两年就觉得无望选择辍学了。
所以,从对学生的一辈子负责的角度去考虑,留级是“因材施教”的最好体现,是有其合理性的。
2、留级是学校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学校没有了开除、没有留级之后,学生不管什么状况,都自然晋级,于是像我前面提到的,小学一二年级水平的孩子,也能够顺利进入到初中。这对于这些孩子来讲,根本不是一件好事。
他们在班级里,老师上课的内容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尤其是在我们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之下,这些孩子在学校里“生无可恋”,他们中的部分人,早早就选择辍学了,因为他们早就已经厌恶了这场“根本听不懂”的游戏。说实话,让他们顺利晋级,在学校里遭受到的“心理压力”可能远比让他留级更大!
他们中的另一部分人,因为整日无所事事,所以乐于惹是生非,破坏课堂纪律,教唆其他学生逃学、玩游戏,甚至可能发展成为校园里的欺凌势力,导致学校里乌烟瘴气。有人会说,学生无法无天,老师不会去管理么?只能说,形势如此,老师并没有“惩戒权”,强行管理只会惹祸上身,现在很多老师都是佛系心态,眼不见为净。
所以,恢复留级,给这些学不进的孩子提供另外一次机会,他们里面肯定有一部分人就能在学业上得到转化,在学校的生活也会有盼头,就不会再惹是生非;对于另外一批在学业上无法转化的学生,留级同样对于他们来讲是一种制度上的震慑,“不好好学习、不遵守纪律,就要被留级!”如此一来,老师在管理上也能更加有底气。
为了避免实施留级制度时出现过去的弊端,保证留级制度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君山认为,留级制度的设定应该包含如下内容:
1、留级必须是家长自愿,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要为自愿留级的家长大开方便之门。
留级这件事情,只有家长自愿,才能做得“两全其美”。强制性留级,大家不情不愿,虽然初衷是好的,但是最后也会被人诟病。有人可能要说,“哪有差生想要留级的?家长不同意怎么办?”君山想说,不同意就不留级呗。但是,我们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大部分家长都是希望孩子好的,留级相当于给他们的孩子另一个机会,就算你不做工作,很多家长也愿意让孩子留级,如果你再稍微做一点工作,原来有抵触情绪的家长,也一定能够理解。
2、留级生留级费用自理。
前面的内容忘记讲的一点是,当年取消留级,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考虑到财政上的问题,一个孩子不断留级,就会不断占用公众的教育资源,在当时的情况下,其他孩子的受教育权就很难得到满足。现如今,国家有钱了,这个问题一定程度上也已经不是问题了,但是,如果选择留级是家长自愿的一种行为,那么,这部分经费则还是应该由家长自行进行承担。也就是留级费用自理。这样可以避免后续的很多问题。
3、留级要有一整套完整的程序。
留级在管理上,要避免出现随意性,学校权力过大的问题,而应该有一套完整的程序,比如可以包括,家长提出申请,学校审批,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最后学生要有审查机构,专门对学生的学力水平进行评估,认为有留级必要的实行留级,没有必要的则驳回。并且要严格控制留级率,比如10%以内,防止恶意大面积的留级。
完成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却达不到九年制教育的学业水平,只是时间上尽到了义务。这样的学生,以二三年级的学力水平进入到社会,其实与文盲无异。
现在,我们应该重视这个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上只重“数量”而不重“质量”的问题了。
要反思:“吃人”的留级制度,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愿意被它“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