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力量就是全部意义[此时此地此生]
最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当下的力量》。
著名心灵作家张德芬强力推荐这本书,它连续17年登上美国亚马逊畅销榜,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畅销全球500多万册,被无数人奉为最具影响力的心灵经典。
《当下的力量》试图帮助我们,从心灵层面,跳出思维的误区,从根本上解决人生中的苦恼。读来让人受益良多。
过去和未来皆为幻象,任何事物都不能存在于当下时刻之外
过去和未来,对我们来说无比真实。过去发生了什么,决定了我们是谁,塑造了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未来的目标,往往是我们现在行动的指南。
同时,过去和未来也是我们烦恼的来源。它是时间在我们身上刻下的诅咒,让我们对“现在”的逝去毫无察觉。
《请回答1988》里,武成的妻子去世了,深爱着她的武成始终无法接受,整日酗酒度日,什么都不干了,每天生活在回忆之中,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
后来善英劝说他,离开家乡,换个新的环境,从过去中走出来。他听从建议去了首尔,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
从过去走出来,开始新的人生
许多人在深爱之人离开之后,很难走出来,一直以泪洗面,数着过去的回忆过活。“永失我爱”当然是人生中的重大创伤,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永远无法重新走向爱了?
还有些人,遭受了灾难,失去了很多,就像《阿甘正传》里的上校一样,因为失去了双腿,觉得自己这辈子完了,自己的人生只有过去、没有未来,只能靠回忆往日的辉煌而生活,在自暴自弃中放弃了现在。
过去发生的事情是一个记忆的痕迹,它储存在大脑中,是过去的当下。当你记起过去发生的事情时,你就重新激活了那个记忆—而你是在当下做这件事情的。
——《当下的力量》
沉浸在过去的我们,实际上只是重新激活了一段回忆,面对这段记忆的情绪——悲伤、痛苦、后悔,充斥着我们的当下。也就是说,在对一段记忆的重复体验中,我们满足了自己寻找认同感的心理需要,却错过了当下。
小时候看动画片《阿笨猫》,对其中一个故事记忆犹新。有人告诉阿笨猫,他今天要倒大霉,说不定有血光之灾。他特别害怕,急中生智想到了一个办法:只要他用心预防,把所有危险都提前排除,就能躲过这场灾难。
于是他从早上开始,尽可能地全方位保护自己,想出了各种稀奇古怪的点子来预防危险。谁能想到,阴差阳错,他的这些保护措施反倒将他一步步引向危险,最终他身受重伤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别人的预言似乎应验了!
遍体鳞伤的阿笨猫
未来是一个幻象的当下,是思维对未来的投射。当未来来临时,它是以当下的方式到来。当你思考未来时,你也是在当下做这件事情。
——《当下的力量》
对未来的恐惧,让我们对当下的危险视而不见,在惶惶不可终日中走向了一种注定失败的“自我实现的预言”。也就是说,是当下的错误决定,将我们引向了我们真正恐惧的事物。
还有一种完全相反的情况——对未来过分期待。
最常见的是,许多人热衷于做计划。想到新的一周、新的一月、新的一年,很激动地立下了无数决心,然后数着日子等待那一天的到来,期待在新的时机能够成为新的自己。
“新的开始”是不是在自我欺骗?
可那一天通常永远不会到来。因为无数“当下时刻”,就在期待当中过去了,我们得到了“期待”所带来的心理满足,却永远错过了“现在的当下”。来到了“未来的当下”那一刻,我们可能又开始期待新的未来。
很明显,过去和未来本身没有现实性。就像月亮本身不会发光一样,它只能反射太阳光,所以过去和未来仅是永恒的当下的光线、力量和现实性的反映。过去和未来的现实性都是从当下借过来的。
——《当下的力量》
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发生在过去,也没有任何事情会发生在未来,所有的事情都发生在当下。
我们能抓住的,有且只有此时此地。
你的思维禁锢了你的幸福
过去和未来是我们痛苦的源泉,只有专注当下才能获得真正的力量。这是《当下的力量》想要表达的最重要的内容。
这里不得不提的一个问题,是关于原生家庭的。
原生家庭的概念,因为武志红老师的《为何家会伤人》而流行起来。这本书带给了很多人心理安慰。
关于原生家庭的经典书籍
我们的传统文化确实有一些诸如“棍棒下出孝子”的封建糟粕,让一些人从小深受其害,心理阴影难以抹去。当我们知道,原来自己的很多问题,可以从原生家庭中找到原因,我们就得到了一些治愈。于是,在原生家庭中找问题,盛行一时。
问题是,我们不断回忆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有什么用?
当然,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教育方法的教训,帮助自己成为更好的父母。可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回忆伤痛并不能有什么治愈的效果。两个人一起讨论童年阴影,通常会越说越生气、越说越伤心,到最后都陷入自怜的情绪中。
其实,在“如何不让过去的痛苦攥取心智”这一问题上,比精神创伤说为代表的弗洛伊德更有借鉴意义的,是阿德勒学派。
“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详细介绍了阿德勒学派的一些理论,里面的一个观点是:心理创伤并不存在。
哲人: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青年:发现符合目的的因素?
哲人:正是如此。阿德勒说,决定我们自己的不是“经验本身”而是“赋予经验的意义”。请你注意这一点。并不是说遭遇大的灾害或者幼年受到虐待之类的事件对人格形成毫无影响。相反,影响会很大。但关键是经历本身不会决定什么。我们给过去的经历“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这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
这种说法实际上跟《当下的力量》不谋而合。过去的经历在过去的一瞬间,就已经不是一种真实的存在了,它对我们的影响,其实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
什么才是幸福的关键?
如果你相信“童年不幸的人,一辈子都不幸”;
如果你相信“家庭贫穷的人,永远只能待在低层”;
如果你相信“婚姻破裂后,再难找到真爱”
——那你多半会像阿笨猫一样,在相信中走向注定悲剧的自我实现的预言。
从不快乐中解脱,活出生命的真正意义
我们已经明白,抓住当下是幸福的唯一途径,那最后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面对当下的痛苦?
繁重的工作、枯燥的聚会、朋友的背叛、爱人的冷漠,如果这些发生在当下,我们要如何应对?
我们面对的问题是客观现实,而我们消极情绪是完全主观的。消极情绪的原因,是我们在抗拒本然。
消极情绪的本质,是一种抗拒
你将当下时刻看成敌人。你在你的内心和外界制造了不快乐和冲突。
——《当下的力量》
也就是说,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太过于专注问题给我们带来的麻烦,内心深处无法控制地抗拒着这一切。
我们只有接受问题的客观存在,才能将注意力转移到问题本身上。
抱怨代表着抗拒。如果我们的“此时此地”已经让我们无法忍受,抗拒没有任何意义。这时我们有三种选择:离开、改变它,或者接受。
我们必须在自己陷入情绪之前作出选择,并且马上行动。行动不一定会让问题立刻得到解决,至少不会让我们永远停滞在原地而一无所获。
能解决的问题要马上行动
如果我们改变不了,又无法离开,按照《当下的力量》中的理论,我们应该选择“臣服”。臣服于此时此地,通过臣服,在内心上摆脱当前的情况。这不是懦弱,而是另一种精神力量。
无法改变时,我们完全接受自己的消极、懒惰、被动,从内心完全臣服于它。如果我们进入这种状态并能够意识到,那我们离脱离这种状态不远了。因为我们一旦臣服,不再抗拒,那内心的冲突也很容易随之化解。
结语
佛教中说,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人生中很多苦痛我们无法避免也无法逃避,也有一些困难不过是我们在自欺欺人。
我们在“这里”却想到“那里”去,我们在当下却想去未来。这往往让我们的内在分裂,让我们只能看着时间一点点溜走,却无法抓住任何一个幸福的瞬间。
我们总是忙着追寻人生的意义,可不要忘了,我们能抓住的,只有现在,只有今天,只有此时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