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生活常识

大年初三习俗

时间: 2023-01-09

  1、老鼠娶亲

  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以免扰乱了鼠辈。一些人家还会在屋角洒落一些米粒、糕饼等食物,供老鼠食用,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

  2、早睡迟起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饱”,正如民谣所说,自除夕到初二期间,人们需要守夜所以劳累,到了初三就告一段落了。因为初三不宜外出或宴客,所以这一天人们可以安睡迟起,养足精神,以备新年里精神抖擞。

  3、小年朝

  清顾禄《清嘉录·小年朝》中有记载:“(正月)初三日为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同。”宋朝年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4、烧门神纸

  古有谚语:“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古代的人们到了大年初三这天会把过节的松柏枝及所挂的门神等一起焚化,表示年过完了马上要开始经营生意了。

  5、猪日

  农历正月初三,又称为“猪日”。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民间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因此人们习惯在这一天里不杀猪,如果当日天气好,则当年的猪会长得膘肥体壮,主人家自然喜上眉梢。

  6、谷子生日

  正月初三俗称“谷子的生日”,一直流传于民间,在这天家家户户会祈年,且禁食米饭,不然来年会影响谷物收成。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难得春节共聚过年,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大年初三习俗

  大年初三的禁忌

  正月初三也称为“赤狗日”。

  传说中“赤狗”是“熛怒之神”,遇到他的人一定会不吉利,故传统的大年初三为“凶日”,不宜外出,更没有人走亲戚。

  中国南方、北方均有大年初三不拜年的传统,据说大年初三跟谁拜年,就会跟谁吵架。

  另外“赤”字有“赤贫”的意思,所以民间也不在这天宴客,认为会冲犯“赤狗”,带来贫穷。客家大年初三的“送穷”,其民俗思想来源于古老的“赤狗”信仰。

  老一辈的居民,在这天足不出户,留在家中祭祀神明。

大年初三习俗

  大年初三吃什么

  1、吃合子

  关于正月初三这天的吃食,自古就有句俗语流传至今。“初三的合子往家转”,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转谐音“赚”,有新年发大财的美意;而合子又有“和和美美”、“阖家团圆”的好意头。所以大年初三这天,讲究吃合子。

  合子是传统面食中的一种,在北方颇为盛行。不知道南方的小伙伴是否了解?它是一种小馅饼,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半圆形的,两层面皮包裹着馅料,上下捏合后在周围捏出各种花边形状。烙合子、煮合子都特别好吃。合子的面皮一般不用发酵,而是用烫面和冷水面混合而成,合子皮薄馅大,味道特别鲜美。

  2、吃菜包饭

  正月初三,很多地方也有吃菜包饭的传统。此时家家户户都会备上一顿丰盛的"菜包饭"。菜里包的不是白米饭,是金银财宝,寓意新年财源广进,招财进宝!馅料中,寓意节节高升的虾,象征多子多孙多福的豆角,象征金银财宝的玉米粒是必不可少的,提前把它们都炒熟,再用谐音“百财”的白菜,或是谐音“生财”的生菜包裹起来就可以吃了。不仅寓意美好,味道清香,还少油脂低热量,老少皆宜!

  3、吃“折箩”

  在过去,大年初四这天要吃“合菜”,也称为“折箩”。《北京土语辞典》解释为:“酒席吃罢,剩下的菜肴,不问种类,全倒在一块儿……也叫折箩菜。”过去人们不富裕,剩菜剩饭舍不得倒,第二天“折”到一起烩食,残羹剩饭有一种特殊的味道,有人喜食。

  大年初四这天,全家聚在一起吃折箩,打扫年货,有勤俭之意。虽说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但节约的美德还是不能丢。正月初四,记得把家里剩下的菜倒在一起热热再吃,不剩菜不浪费,拒绝精致穷。

  4、吃大饼鸡蛋

  俗话说:初四的烙饼卷鸡蛋。大年初四烙饼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在我们这里,初四这天要烙饼夹鸡蛋,因为烙饼要翻面,翻面为翻身,寓意新年可以成功翻身,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1873488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