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生活常识

入伏是什么意思日子(今年入伏是哪天)

时间: 2023-01-04

入伏是什么意思日子,今年入伏是哪天。小编来告诉你更多相关信息。

导读:2022年伏天是“母伏头,秋包伏”,有什么预兆?哪天入伏?三伏天共有多少天?

入伏是什么意思日子(今年入伏是哪天)

1、按照我国的古代历法,“夏至三庚入伏”,或者是“小暑逢庚入伏”,是什么意思呢?

夏至是我国24节气的第10个节气,是太阳运行到北回归线上空,太阳直射北半球时令交接的时刻。夏至不到,天不热。今年的确夏至到了以后,我国北方天气非常炎热,尤其是黄淮地区普遍中午气温高达38~40度,局部地区超过42度,地表温度达到了80度的罕见记录。今年夏至是6月21日。

今年小暑是7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1个节气。小暑尽管进入了炎热的夏天,但不是最热的时候,只有到了大暑三伏天才是最炎热的时候。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什么是庚日?我国古代历法对年月日,都采用了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组合而成作为标记。共有10个天干分别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2个地址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样一个天干配一个地支,一个轮回就是60天。也就是一个庚日为10天,三个庚日就为30天。但是夏至三更入伏,并非是夏至后30天才入伏,或许是20天,或许是十几天。

入伏是什么意思日子(今年入伏是哪天)

2、2022年哪一天入伏?三伏天共有多少天?

根据我国农历历法推算,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7月16日庚午日,也就是从7月16日开始入伏。这三个庚日分别为:庚戌日、庚申日、庚午日。

三伏天的计算方法是从夏至到立秋之间共有几个庚日和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作为末伏推算三伏天的天数。今年夏至到立秋之间共有五个庚日,分别为庚戌日、庚申日、庚午日、庚辰日和庚寅日。

今年入伏是从庚午日开始到立秋之间,总共有三个庚日,这样共计30天的时间。立秋后的第1个庚日来计算,再加上10天也就是今年三伏天共计40天的时间。

今年初伏时间从7月16日到7月25日,共计10天;

中伏时间是从7月26日开始到8月14日,共计20天。

末伏时间是从8月15日到8月24日,共计10天。

入伏是什么意思日子(今年入伏是哪天)

3、为什么今年三伏天是“母伏头”呢?有什么预兆?

今年7月16日入伏,这一天就叫三伏天伏头,也就是入伏的第1天的意思。

7月16日恰逢农历六月十八日。在古代单数为阳,双数为阴。阳为壮、为男子、为公,阴为弱、为女子、为母。而今年入伏是农历十八日,按照古代历法入伏的第1天又被称之为“母伏头”,今年三姨夫又被称之为母伏。

“母伏”说明了今年三伏天非常炎热,就像母老虎一样,非常酷暑毒辣。

入伏是什么意思日子(今年入伏是哪天)

4、为什么2022年三伏天,又被称之为“秋包伏”?

在我国三伏天有“秋后有一伏”之说,主要是因为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作为末伏的第1天开始计算。

今年立秋的时间为8月7日,立秋结束的日子为8月21日。而今年三伏天最后一天为8月24日,其中立秋节气15天在三伏天里,三伏天还包括三天的处暑。

我国古代三伏天和立秋节气之间的关系分为秋包伏和伏包秋两种:“秋包伏”就是秋天在伏天里面,而“伏包秋”这是三伏天最后一天和立秋这一天同为一天,这种现象比较少一些。所以今年三伏天是称之为“秋包伏”。

“秋包伏”说明了尽管秋天已经来了,但是还是炎热的三伏天气,炎热的天数增加,这就有了秋后18天的母老虎之说。也说明了今年的三伏天非常炎热。由于今年又是“母伏”,所以又被称为“秋包母伏”。

农村谚语:“伏包秋,凉悠悠;秋包伏,热死狗”。

“伏包秋”说明了三伏天比较短,入伏时间较晚,出伏时间又早,天气凉飕飕的,雨水比较多;

“秋包伏”说明三伏天比较长,入伏时间较早,出伏时间较晚,炎热天气较长,天气就会非常炎热,甚至连狗都热死了。主要是立秋以后,雨水偏少,干旱炎热的天气增多。

入伏是什么意思日子(今年入伏是哪天)

综上所述,今年三伏天是非常炎热的,因为是“秋包母伏”。其实从目前的气候变化来看,南方闷热天气非常多,北方目前也已经连续升到了40度。尤其是还没有入伏天,就来了两个热带风暴影响着气候。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0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1873488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