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的诗枫桥夜泊(寒山寺碑文枫桥夜泊)
寒山寺的诗枫桥夜泊,寒山寺碑文,枫桥夜泊。小编来告诉你更多相关信息。
世人皆知,先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尔后有“枫桥夜泊”。我则是先读了“枫桥夜泊”尔后知、继而于2004年10月、2017年11月先后两次拜访苏州寒山寺。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让后人对寒山寺心生向往。那带有萧瑟、清冷、悠悠古韵的古寺总是牵动人心,想一睹为快,以探其背后的悠悠历史、以及张继写此词时的处境、环境、意境和心境。
从苏州这座美丽而又充满感情色彩的城市乘车只需几分钟就到了苏州城西5公里处的枫桥镇。被青松翠柏、绿树环绕的寒山寺就坐落在这里。曾为我国十大名寺之一的寒山寺,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后传说当时的名僧寒山和拾得由天台山来此主持而改名“寒山寺”。说到名僧寒山和拾得,两人的问答名句曾流传甚广,至今还常常被引用。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此为传说,未去考证。但寺中寒山、拾得两名僧的石刻像是有的。
随着历史的脚步,我走进了江南古刹寒山寺的碑廊。其中有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唐代大诗人张继那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由清末著名学者俞樾书写在寺内的一块诗碑上,是为寺中一绝。自《枫桥夜泊》问世,历代文人墨客为寒山寺刻石刻碑者当有多人。如宋代王硅、如明代画家文征明、现代书法家张籍等,但保存相对完好的当属俞樾诗碑。
张继的这首七言绝句,用桥、水、船、寺、树、钟,霜天、残月、枫树、渔火,铸就了一幅情思悠悠、空灵旷远、静谧朦胧、清雅优美的江南水乡夜景图。给后人留下无数遐想、成为流传古今的千古绝唱。当年毛宁演唱的那首“涛声依旧”,演唱者深情的演唱自不必说,而更多的是被其歌词所打动:“带走一盏灯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流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对诗人诗中描写景物以及诗所包含的寓意,理解亦有不同。有这样解析的:“月已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江边枫树,渔火点点,对愁而眠。姑苏城外,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钟声悠扬传到了客船。”
还有:“秋夜江边,残月西沉,乌鸦啼叫,清霜满天。满怀乡愁孤卧客船,只有火红的江枫,明灭的渔火相伴。夜深难眠,苏州城西寒山寺传来悠扬的钟声。”
以上
两种说法差别不是很大,可以说基本类似。但下面的说法就大相径庭了。
据说有人考证,“月落”不是月亮已落或将落未落,而是村庄(有“月落村”一说)名或桥名。“乌啼”并非是乌鸦夜啼,而是山名。(有的说原本就有乌啼山和愁眠山。也有一说是应了“枫桥夜泊”而附近的山被更名为“乌啼山”和“愁眠山”的,还有“乌啼桥”一说)。而“江枫”也不是江边的枫树,亦为桥名,(寒山寺附近确有枫桥,但也确有枫树)。那上面的哪种说法更接近诗人的原意?不得而知。不过受上面说法的启发,我到是这样想:诗人在月落村看月落,临乌啼山闻乌啼,对愁眠山抒愁眠,还有枫桥和枫树,一语双关,岂不更妙?但愿不是歪批。
一首“枫桥夜泊”伴随苏州城、伴随寒山寺千古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