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换头术”的科学怪人[“换头术”的百年发展]
“换头术”的百年发展
其实早在19世纪初, 就有学者提出过头颅移植的设想, 然而在当时就算是肝移植、肾移植等手术都面临许多技术瓶颈。
1902年, 法国外科医师Alexis Carrel发明血管“三点缝合法”, 将2条血管断端外翻对合, 等距穿3根无菌蚕丝线, 而后依次进行缝合,从而完成血管吻合。该技术使得许多器官移植手术 (主要是甲状腺和肾脏移植) 取得了成功。
1908年法国外科医生Dr.Alexis Carrel和美国生理学家Dr.Charles Gunthrie使用该技术进行了第一例犬头颅移植, 自此拉开了头颅移植研究的序幕。
1950年苏联外科医生Dr.Vladmir Demikhov对第一例犬头颅移植术进行改良, 然而, 大多数实验犬多在几日内死去, 存活最长的供体头颅存活了29天
1965年, 美国的神经外科医生Robert White进行了新的尝试。他发明了“自灌注”血管环用于将颈内动脉和颌内动脉吻合, 使得移植过程中供体大脑即使自躯体断离, 仍能获得自颈内动脉的血液供应。
1970年, White首次在灵长类动物中进行头颅移植术。供体猴头颅在术后3小时可咀嚼、吞咽食物, 眼球能跟随运动, EEG检测提示大脑处于清醒状态,但由于当时还未找到使脊柱复原的办法, 他们未作脊髓接合处理, 猕猴靠人工辅助设施来维持呼吸, 最终存活8天。
2015年, 中国外科医生任晓平(就是文章开头协助完成世界第一例人类头部移植手术的那位医生)进一步完善了头颅移植过程中的血管吻合策略, 提出只需切断一侧的颈内动脉及对侧的颈静脉, 剩余的动静脉能持续为头颅供应血液。通过该方法在鼠类中进行头颅移植, 可使头部血流灌注维持在100/60mm Hg以上, 超过半数的实验鼠存活时间超过24小时, 最长的存活时间超过6个月。
推行“换头术”的科学怪人
意大利神经外科专家Canavero作为“换头术”的倡导者常常登上新闻热点,尽管没有强有力的科学证据,但他常常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他的人类头部移植计划,Canavero曾多次表示, 现如今的医疗水平已经具备可以支撑移植人的整个头部的技术。
2015年,Canavero宣布将于2017年在一名患有先天性脊柱肌肉萎缩综合征的年轻人身上进行头颅移植手术,但最终这名志愿者选择退出。
2016年初, Canavero团队对外发表声明称已经完成了首例猴子的头部移植手术。研究人员连接了血液供应,证明了这只动物可以在不受脑损伤的情况下生存下来。但他们还没有尝试加入脊髓, 所以如果动物活下来的话, 就会完全瘫痪。
2017年Canavero与合作的人类遗体头部移植手术进行了18个小时,连接了切断的脊椎、神经、组织和血管,在任晓平看来,这次实验的主要意义在于, 这是人类医学史上, 第一次把头移植整个外科手术的步骤、手术的设计完整地提出来。
尽管头颅移植术在社会上引发了人们广泛的心理排斥,科学界的反对呼声也很高,但推行这一技术的研究者认为,头颅移植或可为那些患有神经肌肉退行性疾病、终末期癌症和多器官衰竭等疾病的人提供有效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