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生活常识

话糙理不糙(农村话糙理不糙的俗语)

时间: 2022-12-29

话糙理不糙,,农村话糙理不糙的俗语。小编来告诉你更多相关信息。

语言学中有“话糙理不糙”一说。一语二“糙”,第一个意为粗鲁、不严密;第二个意为歪曲。糙话真能把理说透吗?“做大事的人,脸厚心黑。”这句恶俗的处世“哲学”,充满了歪理,不知牵了多少人走了歧途。

“口者,心之门也”,妙语连珠,常会博得对方好感。老佛爷不喜欢小燕子,谈吐粗俗也。她和晴儿的话一般道理,为何晴儿能令老佛爷笑逐颜开,而她却只会令老佛爷眉头紧锁呢?便是“话糙理会糙”也。

若难测对方气量,守好“糙话”。一大臣与慈禧下棋:“我杀太后的马。”慈禧怒:“你杀我妈,我杀你全家。”明知谐音,太后尊威岂可犯?一般人看来,还不配做个表情。同一句话,不同对象理解起来会不同。

话糙理不糙(农村话糙理不糙的俗语)

曹操借住吕家。有磨刀声……“捆起来杀了!”他便先下手为强。其实他们只是想杀猪待客。“捆起来杀了”,听着就糙,关键是未言明把谁捆了。曹操本多疑,尤其逃难时,会错意也不奇怪?同一句话,不同场合理解起来又不同。隔墙有耳,背后说话也当具体化。

朋友宴请,三差一,嘀咕:“该来的不来。”一客人想,可能是我不该来,便走了。朋友急:“不该走的又走了。”又一客人想,那是我该走了。朋友更急:“该来的没来,不该走的又走了。”最后一位也走了。话中有话是一种技巧,模棱两可是它的害处。

《答朱载言书》载:“义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文。”“话”是形式,凭听觉和视觉,“理”是内涵,寓于“话”中,需要“悟”,而感官的反应会影响理解,甚至歪曲本意,那么,善言便不入耳了。

子胥谋略不凡,识破美人计,可惜耿直之性,不懂隐忍,词锋激烈,逼夫差绝后患。夫差理解歪了,认为他是在挑衅王权。百年后,有位美男子邹忌,学得很乖巧,成功说服齐王广开纳谏之门。

市井之徒也有经典之言,人们似乎更偏爱儒雅之辈的,佛道弟子持口戒,最吃香。从他们嘴里蹦出的话,字不多,可都认作珠玑之言,广为接受。

“话糙理也糙”倒不是说“话”要“美”到如何地步,“通俗”也有“优雅”达不到的妙处。说话如做文,说之前想好要表达什么,怎样表达?“立意”相当于“理”,负责传达目标;“语言”是“话”,成文的最后一环,便是把“话”润色好,给人一种美感。

“话”能细到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同一句话,不同的停顿,也会有不同的意思。语言的功夫,在于打磨锤炼,日积月累。

(作者:江泽涵)

(摘自《妙笔?经典阅读》)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0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1873488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