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生活常识

戊戌变法的内容是什么(戊戌变法要变什么)

时间: 2022-12-29

戊戌变法的内容是什么,,戊戌变法要变什么。小编来告诉你更多相关信息。

戊戌变法

格林兄弟两个世纪前写了一个故事,讲述了德国中部哈茨山脉的一个名叫卡尔·卡茨的牧羊人。一天晚上,一只流浪的山羊把卡茨带进了一个洞穴。在陌生人的诱惑下,他喝了药水就睡着了。醒来后,他发现不是几个小时,而是几年过去了。他周围的世界变了。

卡茨的困惑现在深受光绪帝的认同。自1894年至1895年中日战争爆发以来,皇帝陛下首先被首都北京附近的日本大炮声唤醒。本来还准备继续迷糊一会美丽的梦境的他,随后又被递交上来的由其内阁部长和日本帝国政府谈判达成的羞辱性和平协议弄得更加痛苦。等到他不情愿又彻底清醒的时候,皇帝陛下感觉大清国和世界脱轨了。像之前的所有皇帝一样,他有一种偏执的感觉,即中国是被上天选择的中央王国,并且曾经是(现在也是)引力的中心,所有其他国家都只能围绕它旋转并向它进贡(越南、韩国和琉球等)。至于那些不向中央王国进贡的西方国家,皇帝陛下可以自我安慰说,他们是因为离得太远,成本太高而选择不向向中央王国进贡,而不是他们游离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之外。就算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击败的事实也只是给清廷带来了轻微的觉醒,他们仍然做着世界大国的迷梦,并认为西方能够获胜,只是因为他们拥有优越的武器,而不是因为他们受过更好的教育,当然也不是因为他们有更好的政治制度。

戊戌变法的内容是什么(戊戌变法要变什么)

而且,清廷也已经从过去的失败中吸取了教训,并且开始了浩浩荡荡的洋务运动。只要是让西方变得强大的,无论是大炮、战舰还是枪支等,中国都对他们进行了彻底的学习,这些技术现在已被中国人吸收,这些先进的武器现在已经能够由中国人制造。结合最完善的政治制度,加上西方的优势武器,清朝希望很快(或者已经是)就能与西方势力平等。然而,与日本的战争粉碎了所有的迷梦。战争开始前,人口不到中国十分之一,陆地面积不到中国的三十分之一的日本可以击败清朝是不可想象的。战争的结果是中国,而不是日本,将割让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和台湾岛领土的控制权。这一事实令人非常痛苦,当协议的最终版本交付给光绪帝签署时,皇帝陛下流下了悔恨的眼泪。

还有比这更糟糕的:被战争击败的中国现在变成了一只真正的纸老虎。战前,中国看起来仍然拥有巨大而众多的战船,任何外国在决定对中国发动战争时都需要思虑再三。现在,在没有征得清廷和中国人民的许可的情况下,他们相互勾结,决定将中国瓜分为几个部分,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专属权利。皇帝陛下感到担忧,身形憔悴。他想振兴中国,使其繁荣强大,与西方平等,而不是将中国带入泥潭,当然清朝也不能在他的手上亡了国。皇帝陛下开始怀疑清朝的政治制度可能不像他的一些内阁部长所指出的那样优越。事实上,他不需要往远处看就能知道这是真的:看看几百公里之外的日本,在明治维新下,它正在成为列强之一,仅仅 30年就和西方平起平坐。日本成功的关键因素不仅在于进口先进的武器,还在于模仿英国的政治制度。这与清朝形成鲜明对比,清朝陷入保守派哲学的泥潭,即中国拥有最成熟的统治制度,只要他们有这种不妥协的概念,中国似乎就没有希望。

当光绪帝深感担忧时,一些年轻的精英和学生同样也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担忧,甚至更为迫切。出生于广东南海的康有为就是其中显著的一位。康有为是一名学者和改革家,他写了多种改革派理论,有一次,他召集了所有参加科举考试的学生,并向皇帝上万言书,要求拒绝与日本的和平协议,迁都和进行改革。不幸的是,那封奏摺没能交到皇帝手上。但康有为坚持不懈,他不断地给皇帝写奏摺,他在一封奏摺中表示,西方列强分裂中国的愿望是如此强烈和迫在眉睫,以至于中国改革必须马上开始,否则中国很快就将亡国。这封奏摺虽然写的有些不恭敬,但还是被交到了皇帝陛下那里。读完后,皇帝陛下被感动了。

不久,皇帝召见了康有为,并讨论了改革的相关事宜。会后,康有为提交了日本明治维新和彼得俄罗斯大改革的详细报告,供皇帝参考。并对改革项目提供了诸多建议,后来成为清廷的变法政策,内容如下:

1:废除科举考试制度;

2:消除冗官(很少或没有提供工作但提供工资的职位);

3:建立北京大学,作为科学、文科和中国经典都可以学习的地方;

4:在所有的省建立中学,在所有的市建立小学;

5:建立现代教育体系(学习数学和科学,而不是主要关注儒家文本)

6:鼓励皇室成员出国留学;

6:将政府从绝对君主制转变为君主立宪制;

7:应用资本主义原则来加强经济;

8:中国军队现代化,采用现代训练和演习方法;

9:建立海军;

10:利用未使用的军用土地进行耕作;

11:通过制造业、商业和资本主义实现全中国的快速工业化

当改革真正开始时,政治争吵开始变得嘈杂起来。在改革之前,皇帝尽管从慈禧太后手中拿回了近十年的权力,但他仍然无法对政治决策产生真正的影响。不仅如此,他还受到了慈禧太后的密切监视。她的追随者之一刚毅,就处于决策的核心圈里。当皇帝决定废除科举考试制度时,刚毅明确表示,这个决定太大了,最好要三思,并征得慈禧的同意。皇帝保持沉默的同时感到非常愤怒。过了许久,皇帝终于无奈的说,它应征得慈禧的许可。最后慈禧太后下达懿旨,批准了这一决策。

另一位保守派干部则弹劾了康有为,给皇帝写的一封奏摺中说道:“康说,随着西方政治制度的推进和废除满文和汉字等改革的实施,并改变社会等级观念,中国将立即变得繁荣和强大。他不知道,即使是改革期间发生的小错误也会给社会带来混乱,更不用说大错误了。他不断表示,中国不改革就注定要灭亡,并不断聚集首都的所有人群,我只看到他给社会带来了混乱,而不是其他。”皇帝否定了他。

随着改革的深入,保守的老满洲领导精英和改革派之间的敌意越来越强烈。改革派之一杨深秀给皇帝写了一封奏摺,称那些没有能力、年老、对西方文化和技术一无所知的人需要退下来。为了挑出哪些属于无能的官员,他建议每天应该对大约20名官员进行测试。这进一步扩大了改革派和保守精英之间的隔阂。

当改革即将开始时,皇帝与慈禧太后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实际上,她不反对改革,只要它有助于恢复中国的荣耀,她就完全支持。她鼓励皇帝并引用了她从同治皇帝时代初期就开始要求她的政治团队执行洋务运动的例子,尽管洋务运动最终没有成功,但它确实教会了清廷很多东西。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抱怨越来越普遍,慈禧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在这时,康有为建议皇帝将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和碰巧策划中日战争的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作为皇帝的顾问,并将改革更深入地推进。光绪帝则要求改革派之一谭嗣同写一封奏摺,征求慈禧太后的许可,他要求这封奏摺里要引用到中国过去已经有过的例子。该提案起草得很好,但被慈禧拒绝了。谭嗣同从宫中回来后告诉他的同事,"直到现在,我才知道皇帝没有真正的权力。"

她不仅拒绝了,她和皇帝之间的裂痕也越来越大。在皇帝给他年轻的改革派的一封上谕中,他说,太后的脸看起来并不高兴,她似乎不想要罢免所有保守派老人。你最好与团队讨论并提供解决方案,以确保改革能够继续下去又能保证皇太后不会不高兴。否则,我作为皇帝的地位可能都得不到保障。

听到这个消息后,改革派想策划一场宫廷政变,罢免慈禧,并真正夺回权力,并询问了一位倾向于军事行动改革的军队领导人袁世凯。但这显然就是徒劳,第二天,居住在颐和园的慈禧太后突然返回紫禁城并监禁了皇帝。除了保留北京大学堂(后来改为北京大学)以外,持续了103天的其他所有改革被宣布废止。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0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1873488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