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真是吸血巨兽永远吃不饱[淘宝网是怎么赚钱的]
有个做生意的朋友,他在杭州经营着4家母婴门店,生意场比较如意。最近要扩大经营范围,打算把业务拓展到线上,比如在天猫入驻开店。于是,他找到老湿来咨询相关信息。
既然是朋友,老湿也就无所不答,详细介绍了一下关于入驻和资费的问题。
入驻资质虽然比较困难,但他都能搞定,可是在费用一项,比较让他头疼,开店非常烧钱,技术服务费,保证金,佣金,广告费等等,有些捉襟见肘。
朋友很意外,连忙问道,“”不是说,入住不花钱吗,为什么还有这么多项费用?
“你说的是淘宝店,C店免费开,交个保证金即可,或者再买一些按月付费的软件工具。”
“那不行,不符合我的定位,阿里太赚钱了吧,到处都收费。”
他的反应比较符合老湿的预期,“做生意又不是做公益,不赚钱怎么能活下去呢,但就是里面的玩家越来越多,开店并不是太如意,成本可能比你看到的要更多。”
阿里是一家纯正的电商公司,这话一点毛病没有,他主要收入来源就靠着电商业务,在19财年时,核心电商利润占比可达85%。往前推4年,在15财年时,这个数字是91%。用电商赚的钱,来供给其他烧钱的创新业务。
有些事情看得明白,往往深究后,就会变得非常模糊。你有没有想过,能让阿里活得如此滋润的电商,到底是靠什么赚钱的呢?
我们就开始聊聊这个话题~
1
先普及下概念,要明白淘宝和天猫的区别。
淘宝在2003年创办,2005年超越ebay,成为亚洲最大电商平台。在2008年又创办了淘宝商城,即天猫的前身。
通常来讲,淘宝面向C端卖家,比如个体户,中小微企业等,人人都能0元开店,售卖自己的商品,没什么门槛。
天猫面向品牌商,授权店,卖场等企业,一般是资金相对雄厚的B端,比如Nike旗舰店,滔博旗舰店等。
形象的说,淘宝和天猫的区别就是你和马云的区别,都要交税,你只交工资税每个月1000多,马云要交上百亿的税。
不提了,心脏不舒服。
2
虽说淘宝是个人开店,但也会有收费的情况。
比如装修店铺,官方提供了免费的组件,只能说够用,丑是真的丑,前期简单对付对付也没有问题。如果想要更加优秀的组件,就需要订购,按月付费购买产品,付费使用。虽然费用不多,每月个几十块钱,对阿里来说也很可观,架不住商家量大啊。
如果门槛这么低,为什么你身边没有人做淘宝?池子太大,鱼太多,活不下去。
手机屏幕只能展示5个商品左右,大屏幕可能6~7个,一般用户最多划个10屏,总共不到100的商品数量,在数亿商品中,为什么会展示你家店铺的商品呢?
这里学问很大,主要是商品月销大,评价好,题目匹配,还有就是要掏腰包买广告,比如搜索关键词,也就是阿里妈妈的直通车。
通过关键词竞价匹配获得流量,比如搜索“牙刷”的人,给高价的店铺1000流量,给低竞价店铺500流量。
当然,这不是强制的,不花钱也行,就是没有流量,更没有销量,试问你会买店铺没等级,商品没有销量和评价的商品吗?
这看起来是一个闭环,排名靠前靠销量,销量靠流量,流量靠烧广告,最终想要排名,就需要花钱买广告。
还有另外一种广告形式,比如说钻展。你还可以把商品信息投放到手淘首页的banner上,或者站外媒体上,用户直接点击访问到你的商品详情页。点击费用并不低,双11时,一次点击甚至可以达到16块钱,阿西吧~
阿里妈妈的销售额,能贡献电商业务的65%左右,名副其实的钱袋子。
至于能不能促成购买,就靠运气了。如果是智能推荐,用户可能是对该类型商品是有兴趣的,转化率会更高一些。老湿在前面的文章讲过关于智能营销的文章,大家可以复习一下,电商购买力模型:用大数据解锁智慧营销的新姿势
3
天猫店就另当别说了,是主要的韭菜,他们不但要投入上面说到的广告,还需其他费用。最让阿里爽的一项是软件服务费率,换言之就是销售提成。
不同类目的费率不同,一般是1%~5%的销售额,实际成交金额和费率的乘积,比如销售额100,费率5%,这笔订单就要交给阿里5块钱。
假如你刷单,不好意思,即使你没有卖钱,这笔费用还是要交。如果把这个费率放到双11,2500亿的销售额,啧啧啧,想想就美滋滋。
我们再多说一些其他的。平台型电商的优势无与伦比,不需要阿里提供供应链,平台架构搭建完成,流量闭环完成,坐等收钱。那是不是说,只要是平台电商,都可以无线收割呢?
醒醒吧,平台电商的流量红利已经被榨取一干二净,单纯复制是无法成功的。
迂回战术是不错的选择,抖音电商是现有流量,再建电商,寻找商家资源,或者培养一些达人商家带货。而且,商家也愿意去自带流量的产品铺设电商的供应链。
相反,假设你有充足的供应链资源,缺用户,也比较好办,即使烧钱买流量,口碑也会慢慢的做起来的。
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正面硬钢平台电商是不可能的,要么自带供应链资源,要么自带流量,起码需要占一头,一穷二白空手套白狼的人就别做梦了,现实一点,别等亏的底裤都没了再找借口。
4
还没说完,天猫还有其他费用,保证金和一次性技术服务费。
假设你和卖家产生了纠纷,比如你买了一个座椅,到手后你发现座椅是坏的,但商家拒不退货还不承认,此时如果客服判定你是受害方,就可能会直接把退款返回到你的支付宝,这笔退款的源头,就是保证金。
保证金,和我们租房的押金一样,拿了押金你就跑不了,想抵赖时还会有芥蒂在。
这笔钱每个店铺收的不多,但千万家店铺的保证金加和就是一笔天文数字,虽然本金不属于阿里,但产生但收益利息却实打实的利润,非常客观。
同样,技术服务费也是如此,一次性就可以拿到大笔的资金。达到销售额就可以返还。
这两笔费用,比较固定,不能再次收取,所以并不是收入的主要来源。
5
营销活动的经费像是狂飙的野马,停不下来。
除了我们上文提到的直通车和钻展,官方提供的各种活动,比如聚划算,淘抢购,品牌日,xx日等日常活动,双11,618,99等大促活动,阿里同样可以赚取一定等利润。
通常,在营销活动中,官方提供营销工具和流量的支持,大部分经费需要品牌方提供。最常见的如平台通用红包,优惠券,实物奖品或品牌的明星代言相关权益。
对大部分消费者来讲,红包的价值感更强,无门槛,可不限店铺,不限商品使用。相反,优惠券的限制条件比较多,会强制在某个店铺使用,且大多数有门槛。在大促时,一般会要求商家提供优惠力度较大的优惠券,比如打7折甚至5折的优惠。
平台资源是流量支持,日常情况小活动的资源位需要各个资源方批准审批,最好的入口就是投放到手淘首页banner,当然,并不是全量的,比如第三帧且5%个性化流量,经过一系列漏洞,实际上流量会大大缩减。
小活动平台几乎是不赚钱,类似于聚划算,还可以继续收取排期费和商品售卖佣金,真稳赚的生意。
大促时,商家参与大促互动,提前购买营销套餐,最贵的档位上千万,包括百万进店流量,数据看板,人群数据银行等。
还记得双11的盖楼玩法吧,下方展示的店铺列表,全部都是收费的,当然,你想在第一屏展示价格自然就会贵,每个坑位的品牌也会根据访问情况适当改变,这是流量策略,做到谁有钱谁是爹的伟大宏图。
每年的多场大促,都能让阿里赚的盆满钵满,进账百亿是很容易完成的。
6
本来想写篇短文,可又叭叭说了一堆,没打住,还是先来总结一下老湿所讲的内容
1. 阿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电商业务,19财年占据了85%的利润比例。
2. 淘宝天猫是电商最主要的战场,当然这并不是全部,后面新业态如lazada,盒马,口碑同样贡献不小。
3.淘宝主要面向c端用户,个人可开店。开店容易,但运营比较困难,几乎无流量支持。c店一般通过付费组件抽佣,阿里妈妈钻展和直通车广告收费。
4. 天猫的费用很客观,除了上面阿里妈妈广告外,可以抽取交易佣金,通常1%~5%,还有保证金和技术服务费资金沉淀带来的利息,营销活动的收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