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儿童教育

二十四桥明月夜全诗赏析

时间: 2022-12-18

  赏析:诗人着意刻画深秋的扬州依然绿水青山、草木葱茏,二十四桥月夜仍然乐声悠扬、清丽俊爽,以此调侃友人生活的闲逸,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扬州生活的深情怀念。全诗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

  “二十四桥明月夜”出自唐代诗人杜牧所作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二十四桥明月夜全诗赏析

  《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翻译

  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注释

  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

  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一作“遥遥”。

  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凋:凋谢。

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

  玉人:貌美之人。这里是杜牧对韩绰的戏称。一说指扬州歌妓。教:使,令。

二十四桥明月夜全诗赏析

  《寄扬州韩绰判官》创作背景

  此诗是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或开成元年(836)秋。唐文宗大和七年(833)至大和九年(835),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居扬州,与韩绰是同僚。

  《寄扬州韩绰判官》作者介绍

  杜牧,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828)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

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0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1873488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