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儿童教育

在日本企业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时间: 2022-12-06

  日本人天生是有创业冲动的,怎么讲?大公司推动小公司创新。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在日本企业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欢迎大家阅读!
 
 大公司推动小公司创新

  你看全世界餐馆哪儿最多,日本最多,全世界的餐馆密度日本是最高的。对于很多日本家庭,自己开店的成本并不高,开个餐厅或者小美容店,用点心思都会活得不错,你经常能在日本看见延续百年的小旅店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日本人不喜欢创业一定是伪命题,他们的创业冲动远甚中国,只是更加理性。

  理性在哪?美国是当下全球的创新中心,所以日本人选择的创新方向一般都会尽量避开美国人的强项,曲线找到自己的机会,在某个细分领域,比如服务做到真正的极致。而这种现象的根源来自日本产业结构的高度细分。

  在日本,很少有一家通吃天下的情况。一般的情况是:每个产业链上都有非常详细的分工,这样的好处就是:一家公司只要把一件事做好就可以了。

  对于这点,我相信国内做互联网的朋友一定都会很有感触。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创业家注:其实,中国大多数行业都存在同样的问题)赚钱太不容易,即使你每天有了1000万的独立IP又能怎么样,一样为生存发愁,归根结底就是产业链太不成熟了。

  为什么在日本,一个成熟的产业会形成如此细的分工呢?我的判断是这跟日本的“强协作”体系是分不开的。表现在哪儿呢?一个业务我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外包给别人,日本人一般会选择外包出去,他会觉得你专门做这件事会比我自己做得好。我们做互联网总喜欢做大而全,做“全民公敌”,在日本,你几乎看不到这样的情况。

  当然,并不是日本企业的道德水准更高,它的背后有着一套完整的体系在支撑。

  在日本,一家创新的公司冒出来,大企业看见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是不是也要去做这个业务,而是如何为我所用。这与成本有关系,日本的人力成本很高,大公司自己做是会有风险的,所以我没有必要自己做,我会尽量与你合作。

  日本社会强调什么?

  第一,产业链分工。早期小公司是很容易生存的;

  第二,大公司要强调后发优势,不强调先发优势。后发优势的前提就是你想通吃整个产业链很难,它要会保持一种稳定发展共赢的结构,这是日本整个产业的特点,不仅仅是互联网,我看到的都是这样。

  这样的结构决定了日本特别适合小公司生存,以互联网为例,每年收入几百万美元、上千万美元的公司在日本特别多,为什么?我觉得日本有电通这样巨无霸的广告公司至关重要,因为它投资了绝大部分的互联网的广告公司。所以你的创新只要有真实的用户,就能很容易地将客户量转化成广告量,而获得真金白银。

  我就知道有一个公司只有三个人,做了一个细分领域的网站,用户登记成会员就可以在网站上以比市场上低得多的价格购买商品。现在已经有20万固定会员,一年收入在2000万美元左右,在中国听起来完全像忽悠。

  了解这样的背景,你就能理解为什么在日本很少有人会跟你谈商业模型。易查是做无线搜索的,刚去日本的时候,日本的合作伙伴提醒我们只要考虑两件事:第一,这东西有没有用;第二,这东西能不能挣钱。

  日本人告诉我:创新想太多,你就会晕掉,就会变成管理而不是创新。

  仔细想想确实是这个道理,艺术家为什么能有创新?如果艺术家还要发愁生活,还要考虑怎么卖画,能创什么新?为什么中世纪的罗马能出米开朗琪罗和拉菲尔,因为什么都不用想,天天就画,随便画。

  当然,换个角度来看这种模式可能也有问题,中小企业会很快地撞上“天花板”,做大会比较困难。很多行业的门坎比较高,没有大的资金投入你很难砸出一个市场来,而资金基本掌握在大财团的手里,它会变成一个壁垒,而且是很难跨越的鸿沟。但是一旦跨越过去你就可能成为日本新的领袖级人物。

  记住“慢创新”

  在许多中国人看来,日本社会有着明确的等级观念,企业管理严格而细致,人们的工作方式略显呆板,个人在企业中的角色如同工蜂,只需要做好分内的事情,很难具有发挥个人作用的空间,更谈不上什么创造性。其实,这些看法更多的只是基于表象。

  日本是一个很独特的社会,在其保守、稳健的外表下,日本社会和日本企业实际上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

  首先,战后的日本经济长期处于由财团主导的局面。政府通过与财团的沟通,策划和推行各种产业政策,调控经济的运行。各家财团如同一个结构严密、分工明确的作战集团,由航空母舰、护卫舰、驱逐舰等组成一个体系化的格局,日本人通常称之为“护卫舰队模式”。

  每个财团都有一定的标准的构架,包含各种一级公司和其下属的二级、三级公司甚至更低层级的公司。财团通常由核心的金融机构挂帅,在不同的行业配置不同的企业,并在产业活动中进行相互支持和配合。这样的产业布局可以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获得稳定的资源供给,也为企业制定清晰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培育持久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坚实的土壤。

  大多数的日本企业内部的创新机制可以理解为上至企业发展战略、下到个人岗位职责的一体化的制度设计,这个体系中的每个环节都为有效地推动创新活动提供了明确的制度支持。

  日本文化重视团队精神,强调在团队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发挥个人价值。这种文化体现在企业经营中,即每个企业内部都拥有非常明确的规章制度,要求员工对自身有清晰的定位,企业不鼓励员工做超越规则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淡化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相反,企业非常重视鼓励员工在公司既定的发展战略和业务规范的前提下不断从事创新型活动。

  在日本的制造行业长期推行的 “创意工夫”活动就是这样的一个例证,在丰田、松下等公司的生产线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它鼓励每个员工在本职岗位上努力钻研,在明确自身基础职能的前提下,通过自我学习和团队互动,在每天的工作中琢磨如何提升自己及团队的工作效率。哪怕只是获得些许的改进和提高,企业和团队都会赋予明确的价值,给予员工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另一方面,日本企业大多实行员工序列制,员工的流动性很小,最终可以在工作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地进行贯彻,收效相当可观。

  在其固有的文化氛围下,日本企业的创新活动是非常有保障的,持久的创新精神已经根植于企业,形成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日本企业的这种创新模式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且相当稳定,在任何时期都不受经济波动的影响。

  与许多欧美的大企业一样,日本企业的研发投入通常也十分巨大,在拥有大量的先进的基础性科研成果的同时,在应用研发领域,日本企业有着突出的优势。

  日本企业很善于根据市场的细分需求进行新产品的研发,这源于日本市场本身即呈现高度的复杂化和个性化的需求特征,一个简单的日用品甚至可以延伸出上百种不同的细分产品,例如一个牙刷可以分成不同年龄段、不同时间段、不同姿态、不同场景的使用……从消费者角度,日本用户的需求可能是世界上最难以对应的需求。从福特生产方式和丰田生产方式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较之欧美企业对于规模化和标准化的要求,日本企业往往更加关注细节,强调管理的精细化和对工作流程的不断优化。欧美企业推行的是减法,而日本企业追求的是加法。

  近年来,日本社会掀起了一股创业的热潮。随着年轻一代日本人对欧美文化的认同,日本社会逐步开始改变固有观念,鼓励年轻人走向创业的道路。

  各大企业纷纷设立相应的制度,鼓励员工内部创业,具体地讲,员工可以提交创业方案,如能通过公司相关机构的审议,可以脱离原有工作岗位,在公司体系内建立一个内部企业进行商业化操作,由公司提供资金和市场等必要的经营资源。当然,员工也可以选择离开公司去独立创业,在将来不顺利的时候,企业和社会也会联起手来提供必要的援助。与战后几十年的社会氛围截然不同的一种新的创新文化正在日本社会逐步形成。

  从日本企业的创新机制可以看到,创新不是拼速度,放卫星。放慢速度,持久累积是成功创新的重要一面。创新,也需要深思熟虑。

  看重基础研究

  日本是一个以大企业为主的国家,其创新的动力也主要来自大企业。日本企业依靠其成熟的架构、充足的资金、长期的研发投入,取得了很多举世瞩目的创新成果,这是所有的中国企业都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创新首先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的投入。

  在中国,现在人们对创新的期望往往是“明年出结果”或“明年变成利润”。但在日本不是这样,像我所在的大冢医药,每年有超过10亿美元的研发投入,大约占到其销售额的15%以上。在制药行业里一个比较成熟的基本标准是:开发一种新药一般需要10年10亿美元的投入。

  中国赚钱的机会确实很多,如果你是一个创业者,你会选择10年投入还是明年就赚取10倍收益呢?在中国,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山寨”,明年你也许就能赚到10倍的利润,而且这样的机会很多。大家会说谁知道10年后会是什么样子,但是在日本,很多人选择了10年投入。

  除了资金的投入,人的意识也是影响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社会中鼓励创新的文化和气氛也影响到创新的成果。

  在过去的60年中,日本差不多出了16位诺贝尔奖得主。诺贝尔奖是什么?是基础性研究,很多几十年前的基础研究成果也许等到最近几年才能得到普遍和广泛的应用。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创新是一个日积月累的结果,创新的源泉还在于基础性研究。

  基础性研究是一个很枯燥的工作,要有强烈的兴趣才能支撑。日本人喜欢做自己的事情,比如说漫画,有的小孩就喜欢写写画画的事情,或者在实验室里摆弄瓶瓶罐罐的东西,有的人喜欢做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家长也不会管,你愿意做这个事,那就花精力把它真正做好。其实做创新也是这样,一定要有爱好,要乐此不疲,要有即使倾家荡产也要做这个东西的决心和勇气。

  日本的公司很喜欢尝试新产品,哪怕失败,哪怕时间很长,他们都很愿意去尝试。

  在日本,老板和员工之间、不同级别的员工之间,待遇差距很小,强调团体意识和对集体的付出,有一种宽容失败和坚韧精神。比如,我们在研发一种新药的过程中,有很多次都被认定是失败了,准备放弃,但是大老板一定要坚持,最后终于做成功了,现在这种药在美国一年就可以销售出30亿美元。

  做创新会有很多困难,第一你可能马上没有资金;第二你的员工可能马上会跳槽,你不浮躁别人也会浮躁;第三你也无法确定最后能不能做成功,就跟干革命一样,需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总之,创新既要有大手笔投入的魄力,又要扎根于长期的基础性研究,这就是我们能从日本企业的创新中学习到的。


相关文章:

1.日本奖学金怎么申请

2.日本文学作品读后感:读《和泉式部日记》有感

3.日本哲学家名言名句

4.欢迎新员工入职讲话稿范文10篇

5.青春心向党共筑中国梦优秀范文10篇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1873488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