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生活常识

梅雨季节如何养生 梅雨季该怎么养生

时间: 2022-06-09 本站作者

  导语:由于梅雨季的湿度比较大,人的舒适感会变差,所以老年人、小儿、久病体弱、高龄孕妇、气郁体质者等人群要特别引起重视。有些朋友不清楚梅雨季节如何养生?梅雨季该怎么养生?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赶快来了解下吧。

  梅雨季节如何养生

梅雨季节如何养生 梅雨季该怎么养生

梅雨季节

  1、起居调养

  夏天,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旺盛,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为适应炎热的气候,皮肤毛孔开泄,通过出汗,以调节体温,适应暑热的气候。起居方面要防暑、防湿、护阳气(取凉伤阳)。

  2、情志调节

  切忌发怒,使机体的气机宣畅,通泄自如,情绪外向,呈现出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这是夏季的养生之道。长夏季节,以湿热为主,表现为气温高、湿度大、无风、温差小,这种天气容易使人感到憋闷、焦躁、厌烦。琴棋书画、旅游等娱乐项目能使人精神有所寄托,并能陶冶情操,从而起到怡情养性,调神健身的作用。

梅雨季节如何养生 梅雨季该怎么养生

  梅雨

  3、饮食调养

  天气炎热,心火易于亢盛,一般情况下,饮食上宜用寒凉清心泻火、解暑之物,如西瓜、香瓜、绿豆、赤豆、苦瓜之类。出汗多,可适当饮用些冷饮,补充水分,散发热量,忌贪多。老人、小儿、肠胃薄弱易腹泻者、女性月经期尤其有痛经者,更不可过贪生冷之品。夏季炎热,人体气血运行趋向体表,消化道的气血相对减少,使脾胃运化功能减弱,湿热更易伤及脾胃,脾胃运化失司,升降失常,则会有胸闷、纳呆、肢体困顿、乏力、大便稀溏、舌苔腻等表现。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也可吃点有酸味、辛香的食物,以开胃助消化,增强脾胃运化功能。

  祛湿药物的使用首先要了解自身是湿热还是寒湿,胡乱饮用祛湿汤只会适得其反。寒性体质的人可以用生姜、陈皮、藿香、紫苏叶制作茶饮,而湿热体质的人则适合吃金银花、菊花等制作的茶饮。梅雨季节微生物易于繁殖,食物容易被污染而腐败、变质,因此要讲究饮食卫生,谨防病从口入,尤其食用外卖、外出就餐时要注意就餐环境、食物品种。

  4、运动锻炼

  日常运动可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在室外进行。运动要适度,运动后勿过量、过快进食冷饮、冷餐,以防胃肠血管急骤收缩,引起腹痛、腹泻。

  梅雨季空调可以整天运行除湿模式吗?

  梅雨季节整天关闭门窗开空调除湿是不可行的。可以使用短时间的空调抽湿,长时间开着空调,不利于空气流通,空气不流通更会导致螨虫的孳生。要适当开门开窗,保持室内通风。可将吸湿剂用于局部除湿,如放在壁柜、衣柜、鞋柜内。家具、地板及时清除表面灰尘,保持干燥,适时让家电进入待机状态,驱散机体里面的潮气。

梅雨季节如何养生 梅雨季该怎么养生

  梅雨天

  梅雨简介

  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我国长江中下游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

  2022年梅雨季节是几月份到几月份结束

  入梅:连续5日平均气温超过22℃,有4天为雨天才算是入梅;

  出梅:反之,连续5天平均气温超过30℃,且不下雨,就代表着出梅了。

  所以梅雨季节出入梅也要看天气情况,而没有具体的时间设定。

  梅雨期天气特征

  阴雨持续连绵、高温高湿。梅雨结束后,雨带移至华北地区,江淮流域进入高温少雨天气。雨带停留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

  入梅出梅时间表

  江南区:6月8日(入梅)-7月8日(出梅)

  长江中游区:6月15日(入梅)-7月14日(出梅)

  长江下游区:6月19日(入梅)-7月12日(出梅)

  江淮区:6月21日(入梅)-7月15日(出梅)

  注:以上时间仅供参考,具体以各地天气预告为准。

相关推荐

暴雨天出行应急手册 暴雨天气出行应急指南

夏至是哪天 夏至是几月几日

夏至是什么时候 夏至是在哪个时间

梅雨季节如何做好防潮 梅雨季怎么防潮

梅雨季节注意事项 梅雨季要注意什么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hueiji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