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儿童教育

农民创业励志故事

时间: 2022-12-04

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三个因素,眼光、胸怀和实力。看看那些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下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励志创业故事吧!

三个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财富故事

侯大伟 肖勇 杨龙凤

就在成千上万的农民工忙着在城市各大就业服务中心和劳动力市场找工作时,四川省岳池县三个农民工却选择了回乡创业。他们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生意越来越红火……

“回家大展身手的时候到了”

主人公:四川省岳池县朝阳乡秦家店村6组农民胡立山

务工经历:养殖场当过小工、民营企业做过财务

财富项目:租地56亩种油菜养鸭子

财富故事:走进朝阳乡秦家店村,只见成群的鸭子正在水中嬉戏。该村回乡创业的胡立山高兴地说:“我这批养了6000多只,去年还卖了两批,一只鸭子赚5元,轻轻松松就净赚5万多元!春节期间,鸭子供不应求,南充、广安、岳池的鸭贩子天天要货,把我的成鸭一扫而光,今年我计划养到4万只鸭子。”

胡立山,今年36岁;他在外打工期间管过财务,当过经理,还常利用周末到城市周边的养殖企业和种植企业里打散工,一边干活,一边向别人虚心学习种植养殖技术。受金融风暴的影响,他所务工的企业不景气了,2008年8月底回到了家。

胡立山说:“当时我们心里反而踏实了,回家大展身手的时候到了。”

在朝阳乡政府的帮助下,他投资20万元,租地56亩,搞起了养鸭场和种植场。

“我这大棚是享受岳池县委、县政府的优惠政策修建的。”胡立山说,“这还不算,县农业局、畜牧局还定期为我们做技术指导呢!”

“我这一大片就是种的40多亩油菜,是在朝阳乡政府的联系下与成都一家公司签的订单,保底价是每斤2.5元,按亩产400斤计算,油菜收入一年就可突破3万元。”胡立山得意地告诉记者。

推开一扇大棚门,绿油油的海椒秧有10多厘米高;红彤彤的西红柿挂在支架上,长势喜人,大棚里春意盎然。现在,长期在他那打工的农民就有十多个,农民在家门口就可挣到钱。

“我要当村主任,引领乡亲致富”

主人公:四川省岳池县朝阳乡天王庙村七组农民唐全国

务工经历:进过工厂,当过砖工、爬过铁塔、搞过电力安装

财富项目:带领全村村民发展致富

财富故事:“喂!我是唐全国;村里准备修桥,我想发动在外的乡友们都出点力……”笔者见到唐全国时,正在给本村的乡亲打电话为村里筹集修桥资金。

唐全国今年46岁,他是今年1月6日从外面务工回到四川老家的,现在他主动请缨当上岳池县朝阳乡天王庙村代理村主任。

为了改变家里的窘况,唐全国读完初一就踏上了南下打工之路。通过自己的勤俭节约,终于积累了一点原始资本,在云南搞起了橡胶园,生意红火。

唐全国说:“去年7月,当我听到家乡由于没钱修桥,有乡亲的小孩在上学路上被淹死的消息后,心中非常难受。当时我就想是该我回去帮助乡亲的时候了!”

唐全国回到了家,该村村支部书记找到了他,谈起了村中的困难。原来,村级班子涣散,原村委会主任外出务工,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现在,该村又被规划为岳池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核心区,好多工作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个念头马上在唐全国脑海中产生了:我要当村主任,抓住政策机遇,引领乡亲致富。

他的想法得到朝阳乡政府积极支持,乡党委会一致同意唐全国为该村代理村主任。

“我首先要改善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从朝阳到我村的4.7公里村级公路,年久失修,摆在眼前的是资金问题。我想充分发挥我在外的关系网,积极和本村在外的乡亲联系,筹集修路、修桥的资金,努力改变家乡落后的交通面貌。”他动情地对记者说。

今年春节除夕,家家都在吃团圆饭的时候,唐全国却在广西考察香猪项目。通过实地考察,他决定在家乡投资30万元,搞一个香猪养殖场。“有了产业支撑,就能从根本上解决乡亲们就业、致富的问题。”唐全国说。

“我决定留在家乡发展”

主人公:四川省岳池县朝阳乡大屋村3组农民工汤金平

务工经历:养殖场当过小工

财富项目:投资400万元搞规模化养牛

财富故事: 在四川省岳池县朝阳乡大屋村3组见到返乡农民工汤金平时,他左手拿着砖刀,右手提着灰桶,正在他的养殖场里修牛圈。

“汤老板,你怎想起在这儿搞养牛场?”

“我曾在山东搞养牛场,去年初,养牛场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在外发展越来越不理想了。老乡打电话告诉我,老家的县委、县政府出台政策大力扶持返乡农民工回家创业,叫我回家乡发展养牛场。于是,去年5月,我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回来考察。”

“那天是县农业局的领导陪同我来到朝阳乡,天正下着大雨,县上和乡上的几个领导冒着大雨陪我一起考察,就像是陪同一个外商一样。他们的这种工作作风深深感动了我,于是我决定留在家乡发展。”

我们来到了一个水塘旁边。汤金平指着水塘说:“这是当地政府免费帮我修的,还给我修了1000米的水沟、2000多米长的便民路、500米的机耕道,3口水井!”

“看!牛圈地基都平好了,就等砖到了。牛圈修好后,我就可把种牛买回来了。”

汤金平告诉记者,他准备筹资400多万元用于养牛场的投资发展,现在已经和外面的一些“种牛养殖场”签订了购买合同,准备购买300头种牛,培育肥牛200头。

农民工返乡创业 一年成了“藕司令”

在乐至县孔雀乡,只要一提起陈康,大家会竖起大拇指说:“他是一个了不起的„藕司令‟。”一年前,他还是返乡农民工中的一员,对种植技术一窍不通。但现在,他带动下种植莲藕的农民已达到40余户。

陈康的打工经历,可以追溯到1993年。高考失利后,他像村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选择了外出务工。“我在外什么都干过。”陈康回忆起自己的打工经历记忆犹新:“在成都、遂宁打过零工,但一年到头除了维持基本生活外,积蓄极少。”

2008年,孔雀乡党委、政府提出了“招商引资、全民创业”的号召,出台了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陈康一听到这个消息,感到特别振奋。他毅然回到家乡,寻找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

看到村里部分土地荒芜的状况,他谋生了搞种植的念头。他一边积极了解和咨询土地承包政策,一边考察蔬菜市场需求。经过调查分析,他发现种植莲藕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紧接着,他在交通条件相对较好的孔雀寺村、孔雀铺村、斑竹院村创建了自己的莲藕种植基地。

“那时太难了,毕竟我没有一点种植经验。”回想自己当初创业的艰辛,陈康感慨颇多,“既选不来种,也不知如何种植、管理,两眼一抹黑。”为改变这种状况,他自费几千元到相关专业学校学习种植技术,并发挥自己熟悉电脑的优势,利用村里的远程教育平台学习科学种植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充电”,陈康心中科学种植的理念得到深化,他终于“胸有成竹”了。

一年后,陈康的莲藕种植基地发展到了100余亩,初步形成规模,他还在附近的斑竹院村发展了几十亩莲藕养鱼。据预测,今年的收入将达到20万元左右。

陈康的莲藕基地在种植和收获期间,都会雇佣周围的村民做零工,一般历时在两个月以上。村民出租土地的收入再加上为他打零工的收入,比起自己种地的收入增加好几倍。

这让他们感到非常欣慰:“他每天给我们200元劳动报酬,比做其它活都划算!”正在田里挖藕的村民熊受华高兴地告诉记者,“在收藕季节挖藕,光工钱就可以挣好几千元呢!”

靠种植莲藕富起来的陈康,没忘记父老乡亲。在他带动下,周边村民及返乡农民工40余户纷纷加入到莲藕大军。陈康没有吝惜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在村民们种植莲藕过程中,给予热情地指点和帮助,他由此被乡亲们称之为“藕司令”。

四川农民工陆续返乡 50766人开始创业

19日,省政府新闻发布会发布的《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切实解决失业返乡农民工有关问题的意见》明确指出,积极扶持失业返乡农民工创业。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机遇在哪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商机就在返乡农民工身边。找准项目,个体经营有赚头 两个月前从广州一家

19日,省政府新闻发布会发布的《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切实解决失业返乡农民工有关问题的意见》明确指出,积极扶持失业返乡农民工创业。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机遇在哪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商机就在返乡农民工身边。找准项目,个体经营有赚头

两个月前从广州一家玩具厂回乡后,35岁的资中县农民工龙菊在镇上开了家小超市。 只有两万多元积蓄的龙菊,当初选择项目时费了一番工夫。虽然镇上已有几家小超市,她还是决定开超市,“我的店面在学校旁,靠近庞大的消费群体,只要用心不愁做不好。”

省劳动部门截至本月15日的统计显示,我省返乡农民工中,已开始创业的有50766人。创业的领域主要在种养业、个体工商经营、兴办微利企业等方面。

安县就业服务中心主任任德俊告诉记者,该县有345位返乡农民工创业,其中个体工商经营户占72%。同样的情况出现在轻灾区眉山市,该市创业担保公司总经理姚德志说,个体工商领域的占80%,其余的主要是种养业。“只要看好了项目,个体经营还是有赚头的。”资中县返乡成功创业者徐典文认为,一些返乡农民工在大城市呆得久,商业意识强,工商经营是个不错的选择。

恢复重建,建筑配套产业有商机

“没想到回来后不仅生意好,还有政府的若干好政策。”广元市利州区的建筑施工队小老板李淼,20天前从云南返乡。该区上西街道劳动保障所所长米四喜说,灾后恢复重建,不仅缺少劳动力,还需要大量的重建物资,创业者大多围绕建筑业相关配套产业创业。

从省劳动部门提供的数据看,地震重灾区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比例在全省21个市州算中上水平。广元、绵阳的创业者均超过4000人,轻灾区达州只为千余人。

“重灾区返乡者的创业欲望大。”17日,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危机应对协调员邓宝山告诉记者,他刚接到一灾区返乡农民工的电话,称打算创办一家建筑小企业或建材供应店,希望参加创业培训。为满足灾区有创业愿望的群众提高创业能力,今年8月到明年6月,国际劳工组织在我省实施的“紧急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项目,将免费为不少于2400名灾区创业者提供培训,这是目前我省灾后最大规模创业培训项目。近日,国际劳工组织根据前期培训情况以及目前缺口较大的建筑企业,对培训项目进行了调整,今后将加强女性创业项目和创办灾区建筑小企业等课程。

新政连连,创业仍要谨慎

12月1日,在眉山市举行的返乡农民工东坡区思氵蒙镇专场创业就业服务会上,6名返乡农民兄弟与担保公司、信用社签订小额担保贷款协议。东坡区在全省首开先河,将原本涉及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小额担保贷款向农村覆盖。

11天后,“将失业返乡农民工在城镇创业就业人员纳入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扶持范围”被写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切实解决失业返乡农民工有关问题的意见》,多条涉及工商、税收的扶持政策送给有创业愿望的返乡农民工。“贷款只是锦上添花。”在创业好政策连连出台的同时,姚德志告诉记者,“不是有创业愿望就能享受贷款,我们和金融机构还要考察他们的创业能力、技术、管理经验、资金数量和项目风险。”

在近日召开的省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与会专家也提醒,切忌盲目创业,政府要加强引导和管理。

农民创业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

某某某同志系AA县麒麟镇梅花村人,男,现年37岁,现任梅花村委会副主任,又是有名的种田大户。从1997年开始承包团结圩内村集体耕地400亩,开展种植单季优水稻。十年来,他刻苦钻研,勤奋耕耘,科学种田,不仅使自己走上了勤劳致富之路,而且心系村邻,不计报酬的帮扶、带动本村56户农户走上致富之路,年人均增收1000元,赢得了本村村民的广泛赞誉。2007年,种粮面积400亩,年产优质杂交稻600000斤,实现销售收入48万元,上缴税费2万元,年纯收入16万元,参与生产经营的农户人均增收2000元。

某某某同志居住在菜籽湖畔梅花团结圩边,站在门前,放眼望去,广阔的万亩圩田尽收眼帘;稍略观看,河水清澈,圩田土质肥沃。就是在这块“风水宝地”之上,滋生了种粮大户农民创业带头人某某X。原先,某某X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他文化程度较高,头脑灵活,不安于现状,大胆尝试,敢于创新,由此走上了一条创业致富之路。

1997年,适逢改革开放中期,虽然当时粮食价格不断回落,但刚从学校走上社会几年的某某X敢于突破,大胆承包了麒麟镇梅花团结圩400亩村集体耕地,并签订了十年长期承包合同,一次性拿出承包租金11.3万元,开始进行单季优质稻种植,当年就取得了较好的收益,获纯利5万元。经过数年的辛勤耕耘,不断积累,某某X已成为全镇有名的种粮大户、致富能人。

小富不骄,富而思进。2004年,中央出台一号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增加了种粮补贴,规定了最低保护价收购粮食,某某X吃透政策,瞄准市场及时更新了水稻优质品种,400亩耕地全部种上了两优培九优质杂交稻,他还加大了种植业方面的投入,投资10多万元,添置了一台大马力旋耕机、一台拖拉机、机械喷药机、水泵等家用机械,季节性雇佣短工60余人,甩开膀子大干了四年。近四年来,由于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粮食价格连年攀升,每年纯收入都在16万元以上,短短几年时间,使他成为资产50万元的致富能人。

十年求索,十年奋斗,使某某X成为种粮大户、创业能人,2005年,他被村民高票选举为梅花村委会副主任。当上村委会副主任后,他更加热情待人,乐于助人,不断向其他种粮大户传授种植水稻经验。当其他种粮大户因秧苗受损不足时,他主动上门询问,并无偿地提供;当种植户遇到技术难题时,他总是详细询问,耐心讲解,多方指导;他还自费请来农业专家和农技人员到田头,对圩内水稻实行统一管理,集中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治,仅此一项每年为周围种植农户每亩节省开支50元;他自订报刊,广泛收集水稻良种信息,并及时向其他种粮大户推荐和统一订购优质高产水稻良种,使水稻单产由原来的1300斤/亩,提高到现在的1500斤/亩;他还多方联系,全面收集省内各粮食主要收购市场的行情,并及时向其他种粮大户提供粮价最新消息,促进增产增收。几年种植,他使参与其生产经营的农户人均增收2000元,帮助周边56户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承包经营土地发展粮食生产在当地蔚然成风,土地资源得到了有效地开发利用和培植,梅花村先后涌现出二十多位种粮大户,他们也都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某某X走上了一条带头创业、致富一方、带动一方的成功之路,他致富后不忘回报社会,自己平时省吃俭穿,但乐于助人,关爱弱势人群,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几年来,他坚持接济本村的困难户和孤寡老人,逢年过节到他们家中看望,送接济物1万多元;梅花村修建村级公路、建造教学楼、团结圩防汛等,他都一一捐钱,捐助公益事业累计达5万余元。

如今,梅花团结圩经过历时三年的土地整理及复垦建设,圩口万亩良田更加平整划一,某某X信心十足,充满激情,他正在与村里领导洽谈,牵头十多位种粮大户,准备签订田地承包合同,整体承包圩内耕地,进一步扩大种粮面积,开创能人创业新篇章。

典型农民创业事迹

记龙河镇康庄村农民------孙长青

孙长青,男,35岁,小学文化,龙河镇康庄村2组,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康庄村地处偏僻,交通条件不好,但土地肥沃。长期以来,全村以传统农业为主,,技术落后,观念陈旧,效益低下。多年的农村生活使人们养成了“几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闲散生活,决心改变这种落后的思想观念,他说:“要改变他人,先要改变自己”。

2009年初,针对康庄村缺少大型机械的情况,又逢国家补贴政策,购买了1204型约翰迪尔拖拉机及其配套农具,先后为农民春耕,秋整地大开方便之门,提高了耕种技术,为农民丰收夯实了基础,同时也安排了年轻劳力3人,自己也增加了收入。几年后自己有了一点点积蓄,又在2012年,购置了W210约翰迪尔联合收割机一台,为农民秋收提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014年看到村里的大型拖拉机逐渐多了,在种地时拖拉机有了闲余的时间,考虑了几天后决定走出康庄村,在部队农场承包大面积土地,发动十几人合伙组建了自己的合作社,2014年实施特色金谷种植,多年来农民种植杂粮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谷子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到零。为了改变全村的印象,他发起组织5户农民成立了谷类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此带动全村农户发展优质谷子产业。俗话说,打铁先得自身硬,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项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只能在实践中规范、提高中发展,生产经营上坚持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带动农民致富为宗旨,建设优质谷子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绿色农业和品牌农业,秋后自己制米,小包装打入市场,经济效益几乎翻倍。

看到了希望后,在2015年改种玉米,组织社员“走出去学习”,激发合作社社员的创新力,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不断接受了现代农业的理念和知识,提升合作社的凝聚力,从品种、技术、农资及产品储存销售等环节上,对贫困社员进行系列化服务,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巧的是这两年风调雨顺,获得了大丰收,收益可观。

2016年和2017年紧跟省里土地种植的要求改种大豆,现在庄稼长势喜人,有望再创丰收,他经常和乡亲说:“一切事情都是自己想和做才能发生的。”

虽然小试成功,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我想在他的带动和辐射下,康庄村会有一个个的农机大户组建自己的合作社,发家致富。


农民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 三个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财富故事

★ 讲讲你身边的脱贫故事

★ 创业

★ 2020我的脱贫故事征文扶贫事迹参考

★ 让职业农民培训“活”起来

★ 2020我的脱贫故事征文关于农村干部5篇

★ 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作文素材【五篇】

★ 我身边的脱贫故事写作素材五篇

★ 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征文5篇最新

★ 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征文素材五篇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1873488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