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儿童教育

重庆创业故事分享

时间: 2022-12-04

作为互联网创业时代的今天,无数新思维、新技术挑战着传统的行业和领域。活在当下的人而言,似乎高科技、互联网、房地产、金融与投资,成为“财富创造”的唯一方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重庆创业故事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重庆小面创业故事:三次创业,为爱转身

在煮打哥重庆小面办公室见到陈先生,第一眼就感觉他是阅历深沉,社会经验丰富的那种人。表面非常谦和,但是其实内心是很有主意的,会独立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施行。跟陈先生聊起来,印证了我的判断。

陈先生1984年出生,典型的80后,到了家庭完满,但是事业重新抉择的时候。早年读书的时候,陈先生成绩很好,顺利考上了当地的重点高中,老师都希望他能一直读下去,考上大学,前方等待他的将是做公务员、老师或者企业白领这样稳定的前途。然而,家庭条件不太好的现实,让当时年少的陈先生颇为踌躇。

年少辍学 南下打工

“我从小比较早熟吧,有些事情想太多,给自己施加了太大的压力。”其实陈先生的家庭经济上当时虽然遇到一些困难,但是并没有他自己想的那么糟糕,家里是有能力支付他继续学习的,而且父母也希望他能继续学业,老师还专门来家里劝读。

然而,青春期的敏感,内向,以及对家庭的超出自己承受范围的责任感,驱使陈先生做出了一个改变命运的决定:不再上学,南下打工。

本世纪初,到广东、江浙一带打工,是内陆地区不能或不愿继续留在学校的青年人最主流的出路。陈先生随着这股南下大军,在2000年来到浙江的一个工厂工作两年。

“就是在工厂上班,很无聊的,也说不上学以致用。”

厌倦了工厂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陈先生在2002年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辞职,开店。

初次创业:开早餐店

他选择了做早餐店,和母亲一起卖稀饭包子面条等。

“那时年纪小嘛,做决定还是很决绝的。但是心也大,可能心智不成熟吧,很多事情考虑得不周全。”陈先生的早餐店当时产品线也很长,为了省钱面条也自己压。每天晚上12点睡,4点就要起床,休息时间很少。而当时他的手艺也不过关,生意逐渐清淡。

“这样一年下来,人是很累很辛苦的,其实也没赚到什么钱。吃力不讨好啊。”

那年春节,父亲和妹妹来浙江一起过,看到妻儿如此受累,非常心疼。于是全家人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决定关店。陈先生就继续留在浙江打工了一年。

“但是心里还是不甘心的嘛,第一次创业,算是失败了吧。”

二次创业:开羽绒服厂

2004年,在外飘荡了4年的陈先生思乡心切,想着老家河南信阳光山这几年逐渐打造了完整的羽绒服产业链,当地的羽绒服制造散户非常多,市场机会也很大,于是陈先生回到家乡,跟大家一样做起了羽绒服生意。

“其实制作很简单,就是进面料,收集市场上大品牌的好看的样品,直接仿制。”

“就是山寨?”小编很好奇,原来那时候就山寨就这么流行了。

“对,山寨。”陈先生笑着说。

陈先生和家人来到沈阳开起了羽绒服加工厂。也就是典型的前店后厂模式,基本上是作坊式生产吧。开始几年生意不错,市场需求也很好。但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品牌意识的苏醒,对品质、设计的更高要求,陈先生的工厂逐渐跟不上市场的步伐了。

“大品牌对我们的冲击很大,那几年人工便宜,大厂家规模化生产以后,人家价格也高不了太多,隔三差五做做促销活动,样式、品质肯定比我们强多了。”最后山寨货还是不敌正规军,陈先生的二次创业偃旗息鼓了。

这一年是2011年,来到沈阳的第7个年头。

孩子和房子 让他选择回家

于是,陈先生又回到了浙江,这个蹉跎了青春年华,留下太多记忆的地方,还是回到原来的工厂。由于以前工作的时候做事踏实,老板对陈先生的人品很认同,所以这次很容易就回去上班,并且因为经历了这些年的社会历练,更加成熟稳重,老板让他当上了车间主任,后来基本上相当于副厂长,厂里的事情很多都由他管理。

其实在浙江的工厂待遇也不差,一年十几万,还比较轻松,这是陈先生干的最舒心最惬意的一份工作。

“本来打算就一直这样干下去的。我自己对这个工作是很满意的。”

但是,每一个男人,在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其实考虑的第一要素并不是自己,而是家庭。

像多数外出打工的内陆家庭一样,孩子只能放在老家由老人养育,也就是“留守儿童”。孩子的教育成为陈先生最大的心病。

去年春节回老家,已经七岁的孩子在陈先生夫妻将要启程赶赴浙江上班的时候突然请求:“爸爸妈妈别走了!”这句话让陈先生心里非常不是滋味,连续几天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如果不是为了孩子,我肯定会继续在浙江呆下去。”

为什么不就在浙江安家呢?小编觉得这也是一个解决方案嘛,好男儿四海为家。

“呵呵,你知道浙江的房价是多少一平米吗?”

哦,原来如此,看了还是小编图样图森破了。房子,成了中国打工者留下发展最大的阻力。

三次创业:开重庆小面连锁店

这次虽然有诸多不舍,陈先生还是和妻子收拾行囊,告别了多年相处的老板、同事,踏上了回家的路程。只不过这一次,不再犹豫不再彷徨,为了孩子,一切都可以重来。

“工作了十几年,其实也没有学到什么一技之长,所以,还是做餐饮吧。”就这样陈先生确定了第三次创业的方向,开始在网上寻找创业项目,最后多方比较,以及实地考察,选择了加盟煮打哥重庆小面及重庆名小吃。

“这一次我不是仓促决策,也不再是盲目跟风。我考察了两个多月,准备先投资一家店,做好以后,总结经验和模式,然后再开第二家,第三家.......”

将煮打哥重庆小面及重庆名小吃在老家河南信阳做成连锁店,是陈先生的创业规划,路径清晰而现实。这次,我们祝愿陈先生创业顺利!

重庆妹子创业加工辣椒的成长故事

“我要让土家香菜系列品种形成优越品牌,并走出国门,飘香西洋。”在石柱县工业全区的一处土家特色辣椒厂房内,谭建兰望着成吨的干辣椒和制品的瓶瓶罐罐兴奋地说道。

“不守妇道”的辣妹子

2003年,谭建兰看准石柱县发展辣椒产业的大好时机,立即放下手头的生意,转行干起了辣椒经销、加工的行当。虽然当时的行为遭到三亲六戚的强烈反对,但她最终照样“犟”以前了。她说:“创业,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更应着眼长远发展。”

近10年以前了,在带领一批又一批椒农走向致富路的同时,一个只有182个入社成员的专业合作社,发展成为辖3个分社、一个企业,入社社员达到1万户,跨两县,辣椒基地面积近2万亩,年收购加工销售辣椒1.6万吨,收购金额达2500万元的市级榜样专业合作社。

同时,许多留守妇女也在谭建兰的影响下,积极开办辣椒初加工的微型企业,而且每一家微企又能带动3到5个劳动力,解决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曾经吃亏赔了几百万

2008年辣椒的产量猛增,因为加工和储存设备还跟不上,同时不让椒农吃亏,谭建兰的合作社将辣椒悉数收购下来,最远甚至运到了河南的冷库进行储藏,可是辣椒照样没能悉数脱手,谭建兰亏损了几百万。

谭建兰下定决心发展相关配套措施和辣椒的深加工。于是,一座座新厂房,一个同时储存量在2000吨的冷库和一台台烘干加工设备,纷纷进驻到她的厂子里,而且一座投资近3000万元建成的土家特色新厂房,即将在今年8月投入使用。新厂房可以出品干制辣椒5000吨、腌制辣椒3000吨、冷藏转换2000吨、鲜加工6000吨,计划产值5000万元。其中可以冷藏2000吨辣椒的冻库,能够最大可能地防止之前曾发生过的“事故”。

要让“谭妹子”飘香西洋

石柱辣椒产业寻求发展了11年,辣椒已经由往日农家餐桌上的“一碟小菜”,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凭着小小的辣椒,石柱相关产业加工产值超过10亿元。

目前,该县27个辣椒栽种乡镇共落实面积30.8万亩,其中成片集中30亩以上的高产示范片436个,市级蔬菜(辣椒)专业示范村5个,千吨村11个,500吨村42个,百吨村89个。

随着新厂区的投入,谭妹子的辣椒分别以干椒、鲜椒、半制品和制品的形式销往主城、四川、武汉、新疆和山东等国内市场。

同时,谭建兰还透露了自己的“野心”,她说:“我不只要让合作社的1万多户社员都富起来,还要让渣海椒、糟海椒、油婆辣子、八宝辣子、原生辣子等10多个土家香菜系列品种形成优越品牌,并走出国门,飘香西洋!”

重庆谭刚的创业故事:面生源重庆小面

重庆谭刚:面生源重庆小面的创业团计划,谭刚来自美丽的“山城”重庆,17岁那年离开家乡来到东莞打拼,面生源从只做重庆小面,演变为“重庆小面+特产+饮品”的经营模式,品牌路径愈加清晰。

重庆谭刚:面生源重庆小面

在街头经常会看到重庆小面的馆子,每个城市几乎都有,但你知道重庆小面的创始人是谁吗,今天一起来看下重庆谭刚,面生源重庆小面的创业故事。

立大事者,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在创业的征途上,一份必胜的信念,给予谭刚源源不断的工作激情和精神力量,尽管每天披星戴月地为事业奔波,但从未觉得疲倦。

身处逆境的时候,他也从不放弃,用坚持和勤奋扬起前进的风帆。在逆境中成长,对一个人的磨炼是最深的,也是最能激励人进步的。

柳暗花明又一村

谭刚来自美丽的“山城”重庆,17岁那年离开家乡来到东莞打拼,第一份工作是在酒店当保安。性格豪爽、头脑机灵的他很快就被领导看中,调岗去当业务员,不久后晋升业务经理。

与很多来自农村的孩子一样,谭刚也有一个事业梦,试图努力掌握自己的命运,改善家人的生活条件。他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三次尝试创业,虽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但是积累不少经验。而在职场上,他收获颇丰——凭借自己的努力,当上酒店总经理。

2013年,眼见酒店行业的颓势日渐明显,谭刚的创业念头再一次涌动。在机缘巧合下,他突发奇想,创立一个以重庆小面为主打产品的餐饮品牌——面生源。

第四次创业,他依旧充满激情,在跨行业转型中没有迟疑半刻。从萌发想法到规划品牌、设计视觉识别系统、注册公司……他仅用了20多天的时间。

2014年11月17日,面生源第一家门店落户虎门黄河时装城,谭刚的创业想法成功着陆。经历几次调整,面生源从只做重庆小面,演变为“重庆小面+特产+饮品”的经营模式,品牌路径愈加清晰。

次年4月,第一家加盟店——万江都会店正式开业,此后面生源在东莞和广州遍地开花,门店数量扩张到16家。

百折不挠的信念

创业之路总是充满艰辛,2015年底,团队成员急剧流失,让谭刚步入困境。尽管团队只剩下他自己一人,但他仍选择坚守,用肩膀扛起这份事业。

每天清晨6点,他就离开被窝,制定行动目标、约见加盟商、跟进施工、重新组建团队……所有的事情都要靠他亲力亲为,一直忙到凌晨才躺下来休息。

“既然选择要做这份事业,早已经预料到前方会有障碍,只要瞄准目标奋力前进就行了!”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今年初,团队重新搭建起来,项目走回正轨。谭刚笑着用“美好”一词来形容那段时光,并将之视为生命中十分珍贵的经历。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谭刚在9月份创下新开门店数量突破4家的佳绩。能将全身精力放在事业上,离不开家人的理解和包容,而创业伙伴及股东、面生源的家人、加盟商以及广大消费者的支持,也让他心存感激。

在谭刚的战略上,面生源将被打造成具有综合实力的创业平台,从珠三角走向全国。在唯快不破的市场里,他提出“创业团计划”,利用社会资源和众人的力量,迅速抢占市场。

每个创业团有6-10名股东,股东出资开店,团长负责门店的管理营运,最终根据股份进行分红。

创业团开设10家门店后,就可以开设子公司。9月19日,创业团第一家门店——国际店正式开业,“创业团计划”迈出历史性的一步,也标志着面生源进入新的发展里程碑!


重庆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 创业

★ 一名合格创业者,可以触类旁通的引用故事

★ 时代楷模发布厅黄诗燕毛相林事迹观后感个人感受2020

★ 2019观看《当我们海阔天空》的优秀心得总结范文精选5篇

★ 重庆市奉节县大力实施创业就业政策有效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 创业项目申请书的范文五篇111

★ 创意劳动节策划实用文案四篇

★ 创业项目申请书范文五篇

★ 创业书面申请书五篇

★ 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作文素材【五篇】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1873488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