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儿童教育

高一政治教案设计五篇

时间: 2022-11-28

教师要根据高一新生和自己的具体情况,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一政治教案设计模板五篇,欢迎大家来阅读。

高一政治教案设计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识记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以及几种主要的市场,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理解以下知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必要性。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说明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法制观念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以下问题结合我国经济建设伟大成就的事例,说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外,从而证实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明确发展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并不矛盾辩证关系。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调查、问卷调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研究性学习等方法,让学生明确搞活经济中华民族才能繁荣昌盛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市场经济意识。

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是竞争性。通过本节的学习,要使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的志向。同时,通过对竞争与平等、竞争与法制、竞争与开放的关系的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通过本节的学习,要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经济生活中不仅自己要学法、懂法,做守法公民,同时也要善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建议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的教材分析

一、本节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

1.资源的优化配置;

2.市场;

3.市场经济的一股特征

4.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手段、主要任务。

二、本节的基本观点:

1.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2.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三、本节的重点、难点: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四、对“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的讲解,要注意对每一特征讲解的侧重点:

l.市场经济平等性的含义、原因、要求;

2.市场经济竞争性的含义、原因、作用;

3.市场经济法制性的含义、原因。应如何贯彻落实?

4.市场经济开放性的含义、原因。我们应怎么办?

关于第二节的重点难点分析

(一)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1、从时间上讲,商品经济出现在先,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相当阶段的产物。商品经济出现,必然出现商品市场,但只有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才出现以市场作为资源主要手段的市场经济。

2、商品经济侧重强调的是经济形态的性质,与之相对应的是自然经济,而市场经济侧重强调的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方式或手段,实质是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与之相对应的是传统的计划经济。

3、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商品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就不可能出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要求和方式,市场经济又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客观要求,当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的阶段,必然要求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在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

(二)市场的作用与价值规律的关系

1、商品经济中的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与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市场与商品交换活动在时间空间范围上是一致的,没有商品经济就没有市场,因而,价值规律也就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2、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是通过价格波动的形式来实际的。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传递的信息,引发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竞争,优胜劣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传递的信息,协调生产与需求,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3、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配置实质就是价值规律对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的调节作用。而这一调节作用又是通过价值规律的刺激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作用,导致价值规律优胜劣汰作用的结果来实现的。

高一政治教案设计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供求影响价格,同时价格也影响供求。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内容及表现形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价值规律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价格多变的原因,以及运用价值规律分析各种经济现象。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树立竞争意识和平等观念。

教学重点:

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教学难点;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学设备:

采用多媒体教学。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堂活动:阅读——讨论——比较——练习。

2、课外活动:让学生自己参与经济活动,感受供求与价格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以及商品交换过程中如何实现等价交换。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神奇的货币,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上一节课内容。提问(学生答略)。这一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好了,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材料,然后思考几个问题。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生产厂商,一时难以满足人们对彩电的需求,一台29英寸的彩电售价超过7000元,90年代后期,随着彩电生产规模的扩大,价格一降再降。29英寸彩电价格如今已跌破2000元。

问:为什么80年代彩电价格彩电价格昂贵,而90年代后期彩电价格狂跌了?

材料二:中秋节前几天,很多消费者买月饼送礼,而此时月饼供应量相对不足,导致供不应求,从而导致月饼价格上涨。中秋节后,月饼价格回落。

问:为什么中秋节前月饼价格上涨,而中秋节后月饼价格回落了?

材料三:南通市大润发超市经常搞促销活动,营业员不停地叫,大减价,大甩卖,今天是最后一天抓紧时间。此时很多消费者就去购买了。

问;为什么大润发搞商品促销活动,买的人就多了?

好,看完以上三个材料,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学习的内容。

影响价格的因素

首先请同学们看书中13页的四个镜头。回答:什么因素影响了商品的价格?

学生答(略)

教师总结:镜头一:有时间,气候的因素;镜头二:季节(时间)镜头三:地域;镜头四:生产。

教师提问:请学生列举一些对价格产生影响的例子。

学生答(略)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例子都很正确,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那么这些影响价格的因素,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了?

现在让学生思考材料一、二、三,回答开头提出的三个问题

学生答(略)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很好。80年代国内生产厂家难以满足人们对彩电需求,形成供不应求,导致彩电价格上涨,90年代后期随着彩电生产规模扩大,形成供过于求,导致彩电价格下跌。中秋节前,买月饼人增多,形成供不应求,导致月饼价格上涨,节日后,买的人少了,形成供过于求,导致月饼价格下跌。大润发搞促销,买的人就多了。

总结:供求影响价格:当商品供大于求时,价格会下跌。

当商品供小于求时,价格回上涨。

供求影响价格:当商品价格降低时,会导致需求相应增多。

当商品价格上涨时,会导致需求相应减少。

高一政治教案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在知识上帮助学生能够识记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消费结构的含义,恩格尔系数的含义;理解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关系,物价变动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意义;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例如通过收集资料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并能初步说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原因。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在能力上使学生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论抽象思维,能够参与生活实践。例如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归纳出影响消费的因素,从而培养其把模糊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的思维能力;例如引导学生运用消费的类型这一理论去认识生活各种具体消费的特点,从而培养其在抽象理论指导下分析具体现象的能力,运用经济理论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例如通过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归纳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从而培养其关注现实生活及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会用发展观点看问题。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影响消费的因素

2.教学难点影响消费的因素

【教学方法】案例法、情境教学法、比较法、归纳法等

【教学环境】

◆学生可能获得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

◆文本、图片资料

【教学思路】

由生活情景导入新课——结合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学习各种的影响消费的因素,——探究学习消费类型和结构——小结

高一政治教案设计篇4

知识技能

货币的职能;阐释价格、商品流通、纸币、通货膨胀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世界现行货币的调查、了解并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说明应正确认识货币的作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和辨证的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我国纸币的爱护及正确对待货币的态度。

教学建议

一、关于货币的本质,教师可以结合对货币产生过程的分析来说明其本质。教师在解释本质时应着重抓住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1、货币的含义。从含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货币首先是一种商品,其次要看到货币还有和其他商品不同的地方是能够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而其他商品不具有这种属性。

2、货币和其他一般等价物又有着不同。能够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有很多商品,但这些都不能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只有当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才产生了货币。

3、从货币的作用来看,货币可以和其他商品相交换,起到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二、关于货币的产生教师主要讲清以下几点:

1、货币产生的原因: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得交换越来越频繁和复杂化,这就需要一个交换的中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货币逐渐产生。

2、货币产生的过程: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的出现、货币的产生。

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以具体的事例并结合书中的图片来进行说明。

三、书中共讲到了货币的五种职能,其中前两种是最基本的职能,即从货币产生时就具有的职能。因此,教师在讲课时主要抓住前两种职能。

1、价值尺度职能。这一职能指的是用货币来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这一问题主要讲清楚:

第一,货币为什么可以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这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也有价值。所以货币的这一职能实际上是用货币的价值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

第二,商品的价格。在这里应该弄清楚价格是用货币表现的商品的价值,也就是说价格是价值的外在表现。因此,价格的变化要以价值为基础,用一定量的货币单位来表现。

第三,价值尺度职能中,人们无须拿现实的货币来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只需要从观念上进行比较即可。因此,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职能。

第一,这是指用货币作为媒介来进行买卖商品。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简单的物物交换,货币出现后,商品交换开始以货币为媒介。这时候,在商品买卖过程中,买和卖往往相分离,这就给买卖双方造成一定的困难。货币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交换媒介的作用。由于货币的出现,买卖不再是直接的从商品到商品的直接交换,而是从商品到货币再到商品。这个交换过程叫做商品流通。

第二,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的区别: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所起的作用,而商品流通强调的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的整个过程。

第三,货币的这种职能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人们不可能用观念上的货币来购买商品。

3、贮藏手段职能。由于货币本身具有价值,所以可以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在这里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贮藏手段并不是指储蓄。

4、支付手段职能。这一职能是随着赊帐买卖的出现而产生的。教师只要讲清楚这一过程中货币的支付和买或卖并非现场交易,而是相分离即可。

5、世界货币的职能。这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兴职能,它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上起作用。

四、关于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公式主要抓住以下几点:

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公式是什么?它和哪些因素有关系?

2、什么是通货膨胀?它是怎么引起的?通货是指流通中的货币,膨胀是指纸币太多了超过了实际需要的数量。当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实际需要的数量时,就表明用更多的纸币代表一定量的商品价值量,也就是说单位纸币所代表的商品价值量减小,所能购买的商品数量减少;反过来意味着商品的价格上涨即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必然影响人们的生活。

高一政治教案设计篇5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经济全球化及其主要的表现形式。

2、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树立努力学习、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志向。增强自己的使命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1、 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2、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实质和影响

3、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

材料一: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在全球拥有员工24.5万人,在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荷兰等国设有16个工厂,每个工厂只生产飞机的一个部件,如法国负责生产机身中段和机头,德国专门生产机身前后两段,英国专门生产机翼。各部分生产完毕后,分别运到法国和德国得两个总装厂进行总装。

材料二:国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1950年,世界贸易额为610亿美元,2002年,世界贸易出口额达到62400亿美元。目前,世界贸易额占世界GDP总额的1/4左右,20世纪90年代,世界贸易额平均每年增长6%,2000年达到12.5%,大大高于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

材料三:目前,外资在各国资本构成的比重不断增加,发达国家达到25%,发展中国家平均13%,中国达到15%。从外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来看,发达国家为21%,发展中国家达到31%,外资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你从上面材料中看到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主要说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强,各国的生产、资本、贸易活动越来越密切。

(二)进行新课

一、 经济全球化趋势

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全球化趋势?

学 生活动:阅读材料,积极思考

2、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

(1) 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要求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

教师活动:请大家想一想,生产力的发展,科技进步,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这种社会化的生产对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有什么要求?

学生活动:积极回答问题。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

教师点评: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到国外寻找市场和货源。

(2)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 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开放性、竞争性等特点,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商品、资本、劳务等市场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推动市场在全球优化资源配置

(3) 资本为了追逐利润,在全球到处奔走

哪里有利润资本就到那里去,哪里利润高资本就到哪里去。资本的流动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4) 科技革命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以及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加强了国家之间的联系,使各国之间经济联系与往来更加简单、快捷。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8-109页内容,结合多媒体展示的材料,说明经济全球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样的,期中最主要的是生产、贸易和资本的全球化。

(1) 生产全球化

教师活动: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分工与协作的发展,各国的生产活动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如飞机、汽车、计算机等产品,往往是多个国家共同协作完成的。请同学们想一想,生产活动的全球化有什么好处?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教师总结:有利于各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

(2) 贸易全球化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8页虚框内容,想一想如何进行贸易才能使甲乙两国发挥自己的优势?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教师总结: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国家之间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各国总要用自己的优势产品去交换自己的劣势产品。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甲国粮食生产有相对优势,应该主要出口粮食产品,进口肉类产品;乙国虽然两种产品都占优势,但是肉类产品优势更大,应该主要出口肉类产 品,交换粮食产品,这样能使两国的贸易活动实现优势互补。

(3) 资本全球化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109页漫画材料,想一想它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教师总结:资本总是以获取最大利 润为目标的,随着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不断加快。哪里有利润就到哪里去,哪里利润高就流向哪里,资本的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4、跨国公司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想一想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教师总结:跨国公司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他利用世界各国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经营,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的流动。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10页深圳蛇口 工业区材料,联系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想一想经济全球化有什么积极作用?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1、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促 进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效率,和各国生产力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的都是积极影响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经济发展的国际风险进一步拉大了世界经济的两极分化差距。这与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有直接关系。

2、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占主导地位?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因此,它们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这种状况使世界经济发 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严重,发达国家财富不断增长,发展中国家贫困不断加剧。

请同学们看教材“相关链接”,这一材料突出表明当今世界世界财富分配的严重两极分化。

3、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11页“亚洲金融风暴”材料,思考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有什么消极影响?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教师点拨:由于 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的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一国的经济波动不可避免的秧及他国,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有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教师活动:通过以上内容 的学习我们看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这种局面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4、 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我们对 待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是: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迎接挑战。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知道了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含义及其表现,分析 了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明确了我们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这对于我们在经济生活中正确地理解和认识国际经济活动,将有重大指导作用。

(四)实例探究

[例1] 经济全球化是指( )

A. 发达国家控制世界经济的行为 B. 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C.各国经济全球范围内的完全融合 D.生产要素在全球不受限制的自由流动趋势

答案:B

[例2] 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原因正确地有 ( )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 (2)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的发展要求 (3)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4)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结果

A.(1)(2)(4) B.(2)(3)(4) C.(1)(2)(3) D.(1)(3)(4)

答案:C

[例3] 美国福特公司的莱曼汽车,设计在德国,制动装置生产在韩国,然油泵生产在美国,自动驱动器生产在加拿大,发动机生产在澳大利亚…….一部整车生产丛设计到装配涉及8个国家。这反映了 ( )

A、生产的全球化 B、资本全球化 C、贸易全球化 D、市场全球化

答案 A

[例4] 上题材料反映的问题( )

(1)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2)有利于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3)有利于各国经济的同步增长 (4)有利于发挥各国优势,节约社会劳动

A.(1)(2)(4) B.(2)(3)(4) C.(1)(2 )(3) D.(1)(3)(4)

答案:A

课余作业

评析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

面对经济全球化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1873488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