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课后反思
《白杨》告诉我们做人要像白杨树那样,哪儿需要他,他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从来就那么坚强,不软弱,不动摇。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他们都不退缩,迎难而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白杨》课后反思,供您阅读,参考。
《白杨》课后反思1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到内地接将要上小学的两个孩子。在边疆的火车上,向孩子们讲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文章含蓄携咏,耐人寻味,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结合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鼓励学生自己自主学习,动手让他们自己思考,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对学生的回答,我没有统一答案,只要他们能结合实际讲出自己的见解,我都予以肯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让学生读中感悟和思考。例如:孩子们不知道什么,学生又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说出自己的见解,有人说:孩子们不知道边疆的环境恶劣,有人说孩子们不知道父亲为什么像白杨一样坚守边疆,有人说孩子们不知道父亲带他们去边疆读书的真正目的……我对他们的答案及时肯定,及时表扬了他们,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这样,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时,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质疑边读边思。答案要有创新,创新从质疑开始,创新的过程要经历积极思维。例如:父亲的愿望能实现吗?为什么?有的学生说能,因为一棵高大的白杨树的右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有人说,能,因为孩子们已经了解了白杨的精神,会向白杨学习。有人说,能,因为他们有一位伟大无私的父亲……学生各抒己见,答案也层出不穷,让我感到特别的欣慰。在井井有条的教学程序,在老师的引导,学生的积极思考下,教学任务圆满完成,通过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1、积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表扬、鼓励为主,肯定学生独特的见解。课堂气氛活跃。
2、问题设计紧密,一环扣一环,每个问题的设计都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
3、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展开教学,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和创新能力。
4、板书设计巧妙合理,让学生对借物喻人这种写作手法有初步的了解。
5、抓住了核心问题,突出问题,突破难点。
教学是一件不完美的艺术,在这次教学中,我存在以下几个遗憾:
1、整个教学设计较为零散,缺乏整体性。
2、教学时对学生牵得太紧,没有完全放手让学生积极思考。
3、文中有一个句式练说,“不管……不管……总是……”我忽视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4、对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太少,没有脱离文本,根据学生现在的实际展开拓展,例如:可让学生畅谈:“你父母对你的希望是什么?你如何去实现它?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5、在课堂上,朗读训练的力度不够,没有让学生读出韵味,对学生的朗读缺少评价。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完美,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白杨》课后反思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从“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课文结束。
2、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见解。
重点、难点:了解白杨有哪些特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cai播放画面)在茫茫的戈壁滩上,地是黄的,天也是黄的,在这浑黄的基调上出现了一片翠绿,那就是(白杨 生齐说)。你看它高大挺秀,傲然挺立,他们像列队的卫士,挺立在沙漠上,抵挡着风沙的袭击;它们又像不屈的勇士,面对狂风暴雨,巍然毅力,它们给这贫瘠的沙漠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希望。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写的是爸爸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的白杨,高大挺秀的白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节课,很多同学认为这个句子很难理解( cai出示难句),爸爸介绍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表白了爸爸的什么心愿?就让我们带着问题去读12~16自然段,把最能体现白杨特点的句子划出来,边读边想,白杨树有什么特点?
二、初读课文,感知白杨特点
生:自由朗读12~16自然段,勾画白杨树特点的句子,边读边想,白杨树有什么特点?
师:咱们班的同学有很好的阅读习惯,读完以后,还将自己的感受批注在书上。读好了的同学可以与同伴说一说,你从哪个句子读出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
生:与同伴交流。
三、了解白杨特点,学习析词悟情
师:刚才老师参与了大家的交流,发现同学们学习十分认真,谁愿意跟大家说一说白杨树有什么特点?
生:我觉得白杨树很直。
师相机板书:直
师:你真会读书,白杨树直的这个特点,你是从哪个句子读出来的?
生:我从“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个句子中的“从来、直”这两个词读出了白杨树很直。
(师相机cai出示句子。)
师:你能抓住重点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是很好的读书方法,咱们学习语文就得这样。我想请教在座的小老师一个问题,“从来”是什么意思?
生:从来就是向来。
生:是一直以来。
师:看来白杨树向来就这么直,一直以来就这么直。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个别读、齐读。
师:你还从哪儿读出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
生:我从“哪儿需要它,它……长出粗壮的枝干”中的“哪儿、哪儿”知道了白杨树的生命力很强。
师相机板书:
生命力强
(师cai出示句子。)
师:咱们把这里的“哪儿”换成一个具体的地方好吗?(生齐说好)老师先来说,(相机cai出示)在气候适宜的城市需要它,它就在城市很快的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生:在沙漠需要它,它就在沙漠很快的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师:是啊!白杨在沙漠也能很快的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还有谁说?
生:在干旱的沙漠需要它,它就在沙漠很快的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师:瞧!这个同学说得更好了,在沙漠前面加上“干旱”一词,句子就变得更具体了。
四、理解表白的心,学习析句、段悟情
生:联系上下文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孩子们不知道什么?并在小组内交流。
师:孩子们不知道什么?
生: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是怎么工作的。
生: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这么做。
生: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他们不知道这么远,为什么爸爸、妈妈还要来 。
师生合作读:(生读)他们只知道……(师读)他们不知道……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当年像爸爸、妈妈一样的建设者为边疆所做的贡献吧!相信可以帮助你们了解爸爸的心愿。
(师播放建设者建设边疆的画面。)
师:昔日荒凉的戈壁滩建设得如此繁荣,想象一下,他们在建设边疆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生:爸爸、妈妈当年克服各种困难,跟大自然作斗争,凭着坚强的意志,开发、建设新疆。
生:看了刚才的画面,我知道当年像爸爸、妈妈一样的建设者为了抵抗干旱,在冬天零下四十度的天气里挖渠,手都冻到了锄头把上。有的时候,为了不让水白白流失,他们就跳进水沟里,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洞穴。
师:能利用课外资料理解课文,这种学习方法很值得提倡。
生:爸爸、妈妈等一批边疆建设者克服了我们根本想不到的困难,全力建设边疆。
师:既然条件这么艰苦,爸爸为什么还接孩子们来呢?
相机板书:建设边疆
生:他想让自己的孩子像他一样,长大后建设边疆,扎根边疆。
师相机板书:扎根边疆
生:爸爸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热爱新疆,响应党的号召。
生:爸爸就像白杨一样,在恶劣的环境中扎根,奉献一切,把新疆建设得那么美丽。
师:爸爸以白杨树勉励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像白杨树一样坚强,不动摇。爸爸想让自己的孩子也具有白杨的品格,长大以后建设边疆,扎根边疆,这就是爸爸的心愿。了解了爸爸的心愿,相信再来读这个句子你们会读得更好。
(cai再出示难句。)
生:个别读、齐读。
五、学习最后一自然段,回顾全文
师:请同学们默读最后一自然段,想想哪儿不明白?
生:自由读文,提出置疑。
生:爸爸为什么又陷入了沉思?
生:爸爸的嘴角为什么浮起了一丝微笑?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爸爸第一次沉思是在想过去,想自己,想千千万万和自己一道建设边疆的战友。这一次他又在沉思什么呢?
生:他是在想自己的儿女能不能像他一样扎根边疆呢?
生:他在担心,儿女们能不能不怕艰苦,为边疆奉献自己。
师:当爸爸看到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成长起来时,爸爸的嘴角为什么浮起了一丝微笑?
生: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看到大白杨身边的小白杨在风沙中成长,他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
生:他想我的儿女肯定能像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他觉得祖国建设后继有人,所以嘴角浮起一丝微笑。
师:是啊!难怪人们都这样赞美边疆的建设者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呢?
生:也就是说建设者们不仅自己终身建设边疆,乃至于他们的儿子、孙子,世世代代都扎根边疆。
师: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
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板书: 无私奉献
师:他们耕耘奉献了一生,换取了今日新疆的繁荣,捍卫了各族人民的尊严,他们像白杨一样都是卫士。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最后一自然段,让我们再次感受儿女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真心、信心和决心吧!
生:齐读最后一段(配乐)。
六、总结全文,写法指导
师:爸爸借白杨(板画)表白自己的心(板画),这也是边疆建设者要表白的心。课文借白杨赞美边疆建设者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师:同学们,学完课文,白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杨的精神可贵,边疆建设者们的精神更可贵,他们为了改变祖国边疆的落后面貌,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我们深信: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孩子一定会在边疆像白杨一样,迎着困难成长。同时,老师还深信,在座的三十棵“小白杨” 也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迎着困难茁壮成长。
师:让我们带着各自对白杨的情感再读一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你读出了对白杨坚强的赞美。
生:读课题。
师:你读出了对边疆建设者们的无比敬佩。
生:读课题。
师:你读出了对儿女们扎根边疆的决心。
生:带着各自的情感齐读课题。
七、课后作业
1、课后欣赏歌曲《小白杨》。
2、背诵12~16自然段。
板书设计:
白杨:高大直立、生命力强、坚强不屈
(借物喻人) 无私奉献
爸爸: 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这节课能做到的有几个方面:1、课前所预设的目标都能在教学过程中有具体呈现。2、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能吸引学生,而对于自己了解的事物也才能感兴趣。本篇课文中所讲到的白杨的生长的环境——戈壁滩是学生所不熟悉的,因此,本节课运用了媒体手段展示了戈壁滩的景象,让学生在脑海中有了戈壁滩的印象,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渴望进一步了解白杨的冲动。3、品词析句,以读悟情,并引导进行有感情地朗读。为了能让学生理解白杨的坚强不屈的品格,抓住了 “从来” “直” “哪儿”等关键字词进行理解品味,以读悟情,带着感情朗读。4、搭好“脚手架”,建立内容之间的联系。介绍白杨的目的在于歌颂驻扎边疆的建设者,因此,教学的一个重点是理解好白杨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点由物及人,引导学生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但在教学中,有的地方朗读不到位,部分学生理解就有些困难。如第一段对白杨的生长环境恶劣的理解,由于读得不够,体会不透,对后面白杨的特点的概括有些难度。
《白杨》课后反思3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九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白杨
二、检查预习
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我们一起来汇报一下自己的预习情况好吗?
师:请同学们看一下大屏幕上的生字,你能不能准确、大声地读出来?
生:能
师:谁来读给同学们听一下?
生一:(读)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认为他读得既准确声音又洪亮,很好。
师:大家从这些词语中还发现什么了?
生:我发现“枝干”的“干”是个多音字
师:说得真是太好了!那当它读gàn的时候还可以组什么词呢?
生:干活
生:树干
师:它的另外一种读音是什么呢?
生:gān
师:那读gān的时候又可以组什么词呢?
生:干净
生:干了
生:干枯
生:干涸
师:看来干字的读音大家掌握的非常好了,请同学们集体读一遍词语。
生:集体读词
师:生字大家预习的很好,你在预习课文之后你知道文章主要讲什么吗
生:主要写了白杨。
生:主要写了白杨的特点。
生:主要讲一位父亲向子女介绍白杨。
师:说得真准确。
三、初读课文,了解白杨特点。
师:请自由朗读全文,并且画出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几句话(学生边自读边勾画思考)
师:那位同学说一说你画的是那几句话?
生:(交流父亲说的那段话)
师:请同学们再来默读这几句话,想一想,白杨有哪些特点?
生: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白杨的特点是直、适应性强和生命力强。
师:总结得不错,请问这三个特点分别是从那句话中得出来的?
生:爸爸一共说了三句话,我们是一句一句地读,抓关键的词归纳出来的。
师:这个办法真好,不如请你们小组同学给大家演示一下,让大家学一学。
生甲:爸爸说的第一句话是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通过“从来”、“直”,我认为白杨树很直。
生乙:爸爸说的第二句话是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从“哪儿……哪儿……”我看出白杨适应性强。
生丙: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通过“不管……不管……总是……”和“那么……那么……”我看出白杨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师相机击键,大屏幕显示学生朗读这段话,在学生重点讨论的三句话上有黄色线条作标识。)
师:适应性强、生命力强能用一个词概括吗
生:坚强!
(板书:直坚强)
师:概括得很精练。可作者比你们还巧妙,他用了一个词把白杨的特点全说上了,快速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到这个词并说说为什么。
生:是高大挺秀。因为“挺”可以说明直的特点,而“高大”和“秀”说明它长得好,坚强。
师:请同学们再读第1自然段,能不能想得更深入些。
(生自读描写环境恶劣的第1自然段)
生:高大是说白杨长得粗壮、结实;“秀”是说白杨长得秀美。读第1自然段,我知道白杨是长在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戈壁滩,在这么荒凉的环境中它却长得高大、秀美,给戈壁带来绿意和生机,所以说它很坚强。“高大挺秀”这个词用得好。
(板书:高大挺秀)
师:你理解得这么好,就请你把前三个自然段给大家朗读一遍吧!
(生充满赞美之清朗读第1至3自然段)
师:刚才第一位发言的同学,你说得也很精彩,想读吗
生:想!(朗读)
师:你们听出了什么
生甲:她很喜爱白杨。
生乙:她读出了赞美的语气。
师:作者写白杨是为了什么?
生:是为了赞美白杨!
师:看来,白杨的特点你们真的了解了。
四、分析句、段,感悟主旨
师:既然在赞美白杨,我不明白爸爸为什么神情严肃,就像同学提到的还用了那么多写人的词。谁能读读书上的句子,消除我的困疑呢
生: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师:是的爸爸也在表白自己的心。爸爸要表白怎样的心愿孩子们现在还不知道。看课文,(引读)他们只知道——。他们只知道——。他们只知道——。孩子们不知道什么请同桌讨论,用问句提出来。
(生同桌展开讨论;师巡视,掌握情况。)
师:请停一下。我发现有些同学有困难,不知道怎么问,哪对同桌愿意作示范,把你们讨论的成果跟大家汇报一下
生甲: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生乙: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是怎么工作的
师:就像他们这样,继续讨论后两句。
(生继续讨论)
生甲: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生乙: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这么做
生丙: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生丁:他们不知道新疆到底什么样子?
师:就带着这三个问题,看这篇课文的历史背景资料和画面思考。
(大屏幕显示新疆建设兵团的组建和支援边疆建设的历史资料,以及当年建设大军垦荒的景象和新疆今日繁荣的景象。)
师:爸爸、妈妈正是当年支援建设新疆的许多建设者中的一员,当年他们克服各种困难,跟大自然作斗争,凭着坚强的意志,开发、建设新疆。你有何感想?
生:看了刚才的画面,读了老师推荐的资料,我知道当年像爸爸、妈妈一样的建设者为了抵抗干旱,在冬天零下四十度的天气里挖渠,手都冻到了锄头把上。有的时候,为了不让水白白流失,他们就跳进水沟里,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洞穴。
师:能利用课外资料理解课文,这位同学很善于动脑筋,提出表扬。
生:爸爸、妈妈等一批边疆建设者克服了我们根本想不到的困难,全力建设边疆。
师:那大家觉得他们跟谁有共同的特点呢?
生:同白杨一样,坚强有毅力。
师:你还有什么感受?
生:我知道了,爸爸在赞美白杨的同时,其实就是在赞美这些建设边疆的建设者们。
师:说得真是太好了。
(板书:建设边疆)
师:原来爸爸借介绍白杨表白自己的心。作者借爸爸的表白赞美建设者。这是在借物喻人呀!
师:既然这么艰苦,爸爸为什么还接孩子们来呢
生:他想让自己的孩子像他一样,长大后建设边疆,扎根边疆。
(板书:扎根边疆)
生:爸爸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热爱新疆,响应党的号召。
生:爸爸就像白杨一样,在恶劣的环境中扎根,奉献一切,把新疆建设得那么美丽。
师:这些建设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是什么精神
生:这是默默地无私奉献精神。
(板书:奉献)
师:他们耕耘,奉献了一生,换取了今日边疆的繁荣,捍生:(齐答)卫士!
五、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把顾全文
师: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哪儿不明白。
生: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他在想什么
生:爸爸的嘴角为什么浮起微笑
师:爸爸又陷入沉思是因为他已经沉思过,他第一次沉思在想什么呢(板书:沉思微笑)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思考。
生甲:爸爸第一次沉思是在回忆自己是怎样工作的。
生乙:爸爸第一次沉思,他在想他们这些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的事迹。而他第二次沉思是在想自己的儿女能不能像他一样扎根边疆。
生丙:他在想儿女们能不能不怕艰苦,为边疆奉献自己。
生丁: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看到大白杨身边的小白杨在风沙中成长,他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
生戌:他想我的儿女肯定能像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他觉得祖国建设后继有人,所以嘴角浮起一丝微笑。
师:同学们,你们是祖国西南边疆建设者的后代,继承父辈的事业是大家光荣的使命。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让我感受到你们的真心、信心、决心!
五、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知道了白杨的特点是——
生:高大、挺直、坚强
师:作者写白杨是为了——
生:赞美建设者!
六、作业
1、课下搜集有关的资料,了解现在西部大开发的情况,寻找建设者们中感人的故事,互相交流。
2、老师为大家推荐一篇文章——《白杨礼赞》,请大家对比阅读这两篇文章,进一步体会白杨的特点和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反思:
《白杨》是一篇抒情散文,写一位新疆工作的父亲,带子女去新疆,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的特点,借以表达自己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志向;同时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杨那样,哪里需要,就哪里扎根、发芽、成长。课文以白杨为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比喻支边者的高尚品格。这样,借物喻人就成为本课教学之重点所在。因此,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这一写法是本课之教学目标。
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大致分了三步:第一步,课前让学生搜集白杨的资料,了解白杨的生长环境,外在特点,以便为下文体会白杨的内在品质作铺垫。课堂上通过朗读两个孩子的对话,归纳出白杨的外在形象——高大挺秀。第二步,深入研读父亲对孩子们说的话。通过朗读、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抓住关联词“哪儿……哪儿……”和“不管……不管……”反复朗读,充分体验感悟,自由发表自己的独特感受,最终体会白杨树不择环境,生命力强的特点。虽然此时学生还是不太明白爸爸说这句话的真正意思,但也是不要急。至少学生在此时已经体会到了白杨树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品质。通过质疑: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继而引出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爸爸所要表达的自己的“心”。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接着又“浮起了一丝微笑”。由爸爸的神情变化深入体会最后一句话“那时因为他看见前进方向的右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通过联想:爸爸看到了什么,在想什么?体会父亲的话是托物言志,表面上是写物,实际上是喻人。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也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成长,经受磨练,成为祖国边疆的建设者。第三步,回过头来朗读爸爸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的时候说的那段话,从而真正领悟爸爸的话的深刻含义。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来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什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现在读这句话,学生已经清楚地明白原来“树似人,人似树”啊,树的形象与人的形象合二为一。借此进一步体会文章表达上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特点。
卫了各族人民的尊严,他们跟白杨一样,都是——
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句子含义,课堂上我努力引发学生质疑、讨论、汇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与文本对话,和作者交流,与同伴商讨……总结出白杨的生长特点。并使学生懂得,父亲的话是托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写白杨,赞美白杨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成长,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实际上是在喻人,是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来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屈、尽职尽责。
由于本文的历史背景离我们比较远,学生又不熟悉,因此,课堂上恰当的出示了新疆建设兵团的组建和支援边疆建设的历史资料,以及当年建设大军垦荒的景象和新疆今日繁荣的景象。让学生对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有了深刻的了解。
尽管课堂上我努力地营造着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但还是不够的。今后,应该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同学都得到发言的机会,让小班化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小班化教学作为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观、学生观上能真正转变观念,在了解学生个体智力情况、情感状况、个性特点和认知风格的前提下将个别化教学与集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进一步提高其可操作性,使其发挥更大效益尚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继续研究和深入探讨。
《白杨》课后反思4
《白杨》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家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
鉴于以上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教学中,我选择了爸爸介绍白杨的第 一段话(第 12 自然段)作为 课文学习的切入点和教学的重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之后,让学生找出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反复地读一读,并想一想从爸爸的话中你感受到白杨有哪些特点,这是第一次初步感知白杨的特点;在全班交流,深入了解了白杨高大挺秀、适合性强、坚强不屈的特点后,让学生带着赞美之情感情读这段话,这是二读 —— 理解读;在理解了爸爸的心愿,读懂了爸爸的心之后,让学生带着对白杨树的赞美、对像爸爸一样的边疆建设者的敬佩之情,再次朗读爸爸赞扬白杨树的话,这是三读 —— 体验读。整堂课就是以此为轴实行教学,效果不错。
抓住文本中的“空白点”实行 训练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哪儿”能够是哪些地方?让学生换成具体的地方说一说,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一下戈壁什么样子,给人以什么样的感觉,协助学生理解了白杨
适合性强的特点。教学“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一句,我给学生如下示范:风沙四起,白杨树(挺起坚实的胸膛,挡住飞来的风沙)你能这样说吗?引导学生实行说话,体会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特点,既落实了语言的训练,又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引向了深入。为协助 学生理解爸爸的心愿,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孩子们只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在课文的思维空白点,让学生实行积极思维( 概括) 活动,理解到“孩子们”“只知道”的都是具体的“行动”,而“不知道”的,就是“爸爸”的“心”。经过一连串的引疑读、思活动,学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信心和希望孩子们也像白杨那样在边疆生根、成长的赤诚之心。
选择最佳时机、合理引入相关阅读资料,实行主题阅读是本节课的另一突出亮点。
本课教学所引入的资料分两绝 绝大部分 :一部分是根据单元教学的主题和教 学内容的需要而引入的,包括本课导入新课环节引入的西部地区的范围图、西部地区的资料、西部戈壁图、当年西部建设者的一些图片资料,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始就将学生带入了西部,为后面的理解做了铺垫,奠定了情感基础,这些资料交流的形式是借助多媒体,教师补充交流;因为时代的间隔,当今的学生对文中“爸爸的心愿”是很难作到设身处地心领神会的。针对这个难点,我补充引入了以下资料:“孩子们因为年龄小的缘故,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是边疆建设者,这些建设者们,作为新疆生产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天
山南北、大沙漠边缘和自然环境恶劣的边境线上 ,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坚持不懈地为新疆各族人民做好事。他们不知道新疆到底是个怎样的地方,那里的条件有多苦。当年像爸爸一样的建设者为了抵抗干旱,在冬天零下四十度的天气里挖水渠,手都冻到了锄头上;有的时候,为了不让水白白流失,他们就跳进水沟里,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洞穴。”这些资料的补充,既使学生理解了语言本身包含的一般意义,更挖掘了语言包含的底蕴,理解了像爸爸一样的建设者的情怀。
第二部分是根据主题教学的需要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教材,或引入课后的阅读链接,或引入相关的经典性的本外资源。本 课在感悟了白杨的特点、理解了爸爸的心愿之后,让学生感情朗读课后的阅读链接 —— 艾青的《帐篷》,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情怀,深化了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在学生学完本课,总结领悟课文写法(借物喻人)的基础上,引入了同样写白杨、同样使用借物喻人写法文章 —— 《白杨礼赞》,让学生实行主题性拓展阅读,学生有了大量的时间与文本实行深层对话,大量阅读提升了学生生命的质量,这样的课堂因为这样的主题阅读而闪现光辉。
另外,在这节课上,我合理处理了文本资源与本外资源的关系与时间分配,对教学内容实行了大胆取舍 ,感觉这样上课学生有收获,教师更轻松。
《白杨》课后反思5
前几天,我们学了《白杨》这篇课文。它是当代作家袁鹰的作品,选自于《风帆》散文集的其中一篇。表面上看这篇课文在描写白杨,但是深入观察,深入思考,
其实它是在赞扬、歌颂了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在文章的十四自然段,爸爸对孩子们说的那句话:“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他,他就在哪儿很快的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他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句话使我感受深刻。“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一是坚强不动摇,“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句话是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挺秀的白杨树而触景生情,以白杨树勉励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像白杨一样坚强不动摇。说杨树,也是在赞美千千万万边疆建设者,是借物喻人。
文章的最后的一段,只所以陷入沉思。是因为他担心生活在北京无忧无虑的孩子们,不仅不能接管新疆创建者这种重大的任务,就连新疆那艰苦的生活都挨不住。可是当他看见白杨树旁边的小白杨,应风沙成长起来的小白杨树。他就相信他的孩子一定可与完成这个艰难的任务。从这段可以看出,父亲对祖国的付出多大。虽然祖国把它发配到边疆工作,但他没抱怨半句,他不仅要把自己奉献给祖国,换要把自己的孩子也奉献给祖国。
假如我是他父亲,我死都不会去边疆,更别说把孩子接过去。但学了这篇课文,我会学习“父亲”这种精神,还要发扬光大
文中写到:白杨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枝丫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旁逸斜出;它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读到那里,我不禁抬头向窗外望去,只见对面是高高的楼,而那棵在窗外陪伴我多年的白杨树确不见了!我不禁四处张望,原先我已搬家,我已不在我以前的家。我便想念起先前我窗前的那棵白杨树。
那棵白杨树也有着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所有的枝丫一律向上,且紧紧靠拢,绝无旁逸斜出。它宽宽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春天,它长出嫩绿的叶苗,告诉我春天来了;夏天,它挥舞绿油油的叶片,给我送来无限的清爽;秋天,它的叶子全黄了,一阵秋风吹来,落叶在空中翩翩起舞,十分漂亮;冬天,它的叶子落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让冬日温暖的阳光照进我的房间,给我送来无限的温暖。
茅盾笔下的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数,因为它象征我们民族那种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参!想到那里,我更加想念以前我窗前的那棵白杨树。
《白杨》课后反思相关文章:
★ 关于《白杨》教学设计
★ 《白杨》课堂教学实录范文5篇
★ 2020语文组学期教学工作总结最新范文5篇
★ 教学设计方案的教法范文5篇
★ 教学实录模板
★ 初中语文老师个人教学反思【5篇】
★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模板
★ 美术支教心得体会3篇
★ 高中生《环保与卫生》主题班会教案内容
★ 到先进学校参观学习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