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儿童教育

作文评改随笔

时间: 2022-11-23

  通过自己这一短时间的探索、尝试,孩子们的习作水平有了显著的挺高。但如何能取得更有效的成绩,还需要我及时充电,不断探索。用心对待每一份工作,那么工作也就不觉得累了,以下就是来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评改随笔,欢迎阅读和借鉴。

  作文评改随笔【第一篇】:作文批改心得

  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批改,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是学生了解自己作文的优点和缺点,并从中受到怎样写好作文的启发。通过批改,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作文实际,便于总结作文教学的经验教训,及时改进教学;也可以搜集素材,为作文讲评做好准备。

  作文评改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作文批改要考虑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修改能力的实际。低年级写话阶段,应着重指导学生进行字、词、句的修改;中年级要继续重视字、词、句的修改,并着重指导内容是否具体,叙述是否按一定的顺序;高年级,要着重指导注意文章是否有中心,材料是否围绕中心。这样,批改的重点就和作文训练的要求一致,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就和写作文的能力得到同步发展。

  同一个班级,学生的作文能力有很大差异,批改时应区别对待,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在字、词、句等基本功上多指导,是他们的文中做到语句通顺;对于作文基础较好的,教师应适当提高要求,是他们的作文中心更加明确,条理更加清楚,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坚持从每个学生出发,实事求是,相信每个学生的作文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作文评改随笔【第二篇】:作文评改随笔

  叶圣陶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谈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叶圣陶先生还有一句名言,这就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这就是强调学生对作文自改的重要作用。学生自改能将作文批改的权利最大限度地下放给学生,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批改的主人。所以,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也是一种有效的批改方式。

  在七年级作文教学中首先让:①学会使用修改符号②指出并修改错别字;③指出用错或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并作修改;④指出意思表达不清楚的句子并作修改;⑤指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好词佳句;⑥指出作文开头、过程和结尾与文章中心的完整性;⑦根据作文要求写简单的总评。我给学生提出的要求是:(1)改。修改标点符号,修改错别字,修改运用不准确的词语,修改病句。教学生修改文章,先得从小处着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通篇修改完文章的标点符号,再让学生修改错别字,然后修改句子,让学生把搭配不当的词语,词序混乱的句子修改正确。(2)划。用波浪线划出文中的美词佳句;我一般要求学生在每篇文章中找到五个好词,三句以上的好句。(3)批。在作文空白处批出作文的精妙处或不足处;在好词好句的旁边写上觉得好的原因。这样的做法,也有助于学生树立起习作的信心。(4)评。写评语,谈自己阅读此文后的感受。写感受时,可以就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出发,谈谈自己所感悟到的。也可以就自己看了文章后的感受,给作者一点鼓励,期待作者下一次能写出更好的文章。

  同时,我还教给学生评改作文的基本要领:要求他们用朗读的方法,一句句反复朗读,仔细推敲,找出不通顺、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进行评改。充分肯定作文的进步,指出不足,并选择评改较好的作文供其他学生参考。

  经过近一年的尝试,我体会到开展小组合作评改作文,(一)、能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由于小组合作批改后要在组内和全班交流,评价好坏,学生很担心自己因为自己的书写不好而被同学拿到全班去展示,所以每位同学都会在作文时认真书写。这种认真书写的习惯就养成了 (二)、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小组评改作文的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要发言,而且还要派代表在全班交流,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会提高。(三)、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通过小组合作评改作文,激发了同学们强烈的写作欲望,很多学生都渴望写作文了。原因是希望下一次作文能在组内赢得大家的赞扬,更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在全班朗读,那是多么自豪的事!写作文不再是同学们的一项艰巨而令人头疼的任务,而是一项十分有趣的学习活动。(四)、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刚接班时学生的作文普遍字数在350--400之间经过小组合作互评,现在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能把作文字数提高到600字左右,同学们写作着、评改着、快乐着,我想,同学们的写作水平一定会在这个过程中很快得以提高。但仍有少部分同学由于基础比较薄弱在小组合作中仍感到不可适从,无从下手,依赖性很强,这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会继续探索寻求更好的方法。

  作文评改随笔【第三篇】:作文评改

  作文评改课的教学设计,应坚持把评改的实践体验机会留给学生。教师在习作教学活动之前,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习作选材、立意、炼句、等等方面的引导和启发之上。待学生打开思路、行笔成云之后,则让学生之间互相评改,像读名文一样,用心静静去读,再真诚地对学友的习作做以评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方位去评价。评价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于习作中,也可以当面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并鼓励学生对习作进行再次的加工和雕琢,进行对比,感悟文章精心修枝剪叶之后的不同。当然,也应保留学生的主观意愿,尊重学生对身边景物、人物、事件的独特体验和看法,或深或浅、或实或虚、或美或丑、或酸或甜,都是学生的真实体验,教师不必过多的干预。在评改课的展示活动中,也应扩大展示的范围,增加展示学生范文的数量,选择内容和选材的角度有个性的、文笔、意境比较独特的习作去展示,以尽最大可能的增强孩子的习作兴趣和信心。

  总之,习作教学,莫忘初衷——引领学生领悟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有个性的、有思想的文学爱好者。习作教学评改课,则是实现作文教学活动目标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们且努力且前进,且前进且收获,且收获且快乐!

  作文评改随笔【第四篇】:作文评改的教学随笔

  作文评改理论讲得再多,分析和学习多种评改方法,最终还是要到实践中沉淀和积累,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评改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总结和发现,又来指导实践,这样的实践并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而是在一次一次的实践中不断的总结问题、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是不停的实践体验,学生作文评改能力是需要逐步积累的,逐步训练,逐步提升的。在实践的打磨下,作文评改会更接地气,变得更有价值。

  在评改作文时,我也总结了很多问题。在学生实际作文评改中,作文评改应该是指出对方作文的问题或优点,或者给出相应的建议,让作文评改的价值得以实现:掌握作文评改的方法和作文书写的方法,把这次作文改的文从字顺,内容清楚,让本次作文更出色,并为下一次的作文打下基础,

  在这次的作文评改中,我发现:

  一、学生表扬同学作文中的优点不多,缺点指出来很多。

  这对于写作文的学生来说,有可能打击他们写作文的积极性,优点提得多的时候,学生自然会在欣赏中有了作文书写的积极性。这就要教师在作文评改课上给学生们提示出来,多欣赏同伴的优点。

  二、学生在作文评改中,专业术语不太多。

  学生评改中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语言表达不够专业。这就需要平时多下功夫多积累,包括语文课堂上学习时,积累专业词语,作文评改时,教师可以举例子,找出学生作文评改中不专业的句子,并改为专业词语,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习,并引导学生语文应该越学越专业,用专业的术语来表达同学作文中的自己发现的问题,比如你可以写一写人物的语言,后面可以加上“你可以尝试一下语言描写,让你的作文更生动!

  学生掌握作文的评改方法不是瞬间的,就像一项运动一样,熟能生巧,多评改多尝试就知道问题在哪里,而且作文评改方法不是一个万能的模板,学生的作文中问题不一样,不同的人会改出不同的特点的作文,所以教师多总结多观察,学生作文评改中的问题,并给他们提出更好的评改建议和评改方法,让学生的实践的路上,问题越来越少,提高越来越快,并达到最终能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的目的。

  作文评改随笔【第五篇】:小学生习作评改随笔

  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作为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是:越来越累。从体力上,每周都有大量的作文等待我们批阅,从数量说的确是个不小的体力、智力活;而从心理上,语文老师差不多都有这样的感受,耗费了不少精力批改的作文,学生似乎对老师的评语视而不见。学生对待作文的态度,使得老师作文的评改基本处于无效的作用,并没有对学生的习作水平并没有得到提高。那么如何改变传统的习作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呢?我在教学中做过如下几种尝试:

  1、示范评改:利用我校多媒体优势,以大屏幕向学生明确习作要求、评改要求。并根据班级情况,选取两篇作为范例,教师示范评改。

  2:自我评改:学生写完作文后的第一读者应是自己,习作初稿一般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不足,但根据老师的要求,他们通过推敲,自己还是可以修改的。

  3:相互评改:先让学生相互评讲,并提出修改意见,然后修改。侧重于以下两方面的训练:一要求写出自我特色,二要求善于吸收他人的长处。采用以读促改的方法,反复朗读,反复修改,读到句句朗朗上口,改到词词合理妥贴。

  4:小组再改:在同桌评改的基础上,再在小组交流。推选出优秀习作、精彩句子和书写工整、有进步的同学。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小评委,激发学生习作评改的热情。

  5、教师再评:在学生自评之后,教师再一次对每一个学生的习作进行评改,对孩子们的评改查漏补缺,同时以文字的形式作出评价。对于个别学生还要进行面批面改,以便更有效地提高习作水平。

  最后,学生结合教师注的记号一一修改。对部分不符要求或失误较多的作文,则要求学生重做,让他再尝试一次,再给他一次成功的机会。

  以上几点是我对作文评改的学习积累,通过自己这一短时间的探索、尝试,孩子们的习作水平有了显著的挺高。但如何能取得更有效的成绩,还需要我及时充电,不断探索。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1873488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