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儿童教育

科学与技术教学随笔

时间: 2022-11-23

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科学与技术教学随笔,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与技术教学随笔1

小船浮沉

孩子们很喜欢玩小纸船,在活动前老师提出,要求孩子了解不同材料的船在水中下沉速度的不同,并能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体现同伴间合作的能力。

活动中,我为每组幼儿准备了报纸、普通A4纸和宣纸折叠的小船各一只,水盆和托盘。首先,孩子们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观察几只小船的不同,并猜猜小船沉下去的先后顺序。栋栋说:“这只小船软软的,它进了水会不会坏呀?”,根据这一猜想,栋栋和同组的孩子们一起进行了实验。“小心一点,别翻船啦!”乐乐喊道,栋栋和两个好朋友一起小心翼翼地把三只小船放进盆子里,“哇,小船湿了……”“快看,小船沉下去了!”栋栋有了新发现激动地说。在探索的过程中,栋栋能认真地观察纸船放进水中时发生的细微变化,并积极地用语言和同伴讲述着自己的发现。

孩子们对小纸船游戏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活动中通过前期的猜想充分调动起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地猜测小船浮沉的结果。当他们把小船放入水中时,栋栋和其他孩子一起认真投入地去观察小船的变化。观察过后,栋栋能够将实验中的发现详细地描述出来,栋栋发现了哪只小船先沉落下去,但是对于小船下沉的原因还有幼儿仍然存在困惑。通过这次实验,幼儿了解了有的小船能长时间漂在水面,而有的小船会很快沉入水里,孩子们明白了由于纸吸水快慢不同而导致小船下沉速度不同的科学现象。

在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很高,对于各种材质的小船都十分感兴趣,老师引导幼儿将三只小船下沉的快慢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勇敢向同伴介绍,增进幼儿之间的交流的机会,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但是活动中的材料都是预先准备好的,且都是纸质的材料,对于幼儿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活动中栋栋提出“大轮船怎么不会沉的呢?”因此,老师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探索什么材料的小船能够在水面上漂浮起来,并将自己验证结果来告诉大家。

科学与技术教学随笔2

我们现在接触的是《科学放大镜》这个主题里的活动内容,在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玩了很多的小游戏、小实验,面对新奇的游戏和实验,孩子们的兴趣特别高。

在活动前我们搜集了很多的材料,有平面镜、望远镜、放大镜等,关于溶解的物品,会旋转的物品,等等,对于搜集的物品幼儿不陌生,但是平时接触的不多,所以总体来说对他们的认识是有限的。

当我出示各种各样的镜子的时候,孩子们个个都睁大了眼睛好奇的问:“老师,我们要干什么呀?”“老师今天要和你们做游戏。”“好”孩子们都兴高采烈的拍起手来。我先让孩子们每人选一样材料(平面镜、望远镜、放大镜、近视镜、万花筒等等),用它们观察事物“你们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刘志翔大声的喊:“老师,万花筒里好漂亮啊!”;“哎,我的手怎么变大了?”;“我能用望远镜看到远处的房子”······。其他的孩子也纷纷开始讨论起来。

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很浓,每一组的孩子都沉浸在科学探索中,在玩“水中成像”的孩子,我观察到他们用手电筒当月亮,照在水盆中,然后探索其中的奥秘。我听到张树威说:“我的手电筒照在水中,“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没了?”让孩子们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进行试验这一环节,幼儿开心得不得了,自己探索“水中成像”的奥秘,他们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孩子们都能够非常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我相信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孩子能够自己动手操作试一试。当然,在让孩子们自己操作前,我大费周章的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常识性的实验。当我问到:“糖、盐、味精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很多孩子都能有自己较为正确的观念。桑若楠说:“会化掉!”胡轶斐说:“会变没了。”因为孩子们生活中接触到这些东西,和他们的生活很亲切,所以,有的孩子当看到我的材料时,就说到:“老师你要干嘛?好像要烧菜了啊?”看!这就是我们的孩子,他们会关注到的东西都是他们在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所以在操作环节中,孩子们都非常得有经验,用手把杯子摇一摇的,有的用搅拌棒快速的搅拌,有的选择倒温水。于是我就在结尾总结的时候问了孩子一个延伸问题:“你在让水宝宝变魔术的时候,你是怎么样让它溶解的快一些?”于是孩子们把他们使用的方法一次说明,他们在自己动手之后表达得非常自信。

一次次的科学实验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科常类的知识,还是要让孩子真的尝试了,才会让孩子的知识在脑海里深深印住,而且是主动记忆。当然,这样的活动,教师一定要有前期丰富的准备,孩子操作的时候能够尽量减少孩子的等待时间,另外如果能够进行分组教学就更加有效了。

科学与技术教学随笔3

科学活动的材料准备是一件麻烦事,有的材料要十分精确,有的材料又不便于幼儿的自主操作。以此,科学材料的准备就成为困扰科学活动开展主要障碍。怎样让科学活动来源于幼儿实际生活?怎样让科学活动延伸到幼儿的实际生活呢?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孩子的一种玩法让我发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午饭时,吃完饭的浩田又在进行玩碗的活动了,你看,他玩自己的碗就算了,还把旁边小朋友的碗也抢了过来。我想过去调解一下,省的小家伙又挑起什么“战争”。可是没有想到,两个小朋友不仅仅没有吵架,而且玩的很开心。怎么还唱歌来了,“照一照那个变胖了,照一照那个变胖了。”等我走到浩田的身边时,小家伙很自豪的说,“老师,老师,你快看,哈哈镜,哈哈镜。”真的,当两个不锈钢的小碗,口对口合在一起时,你就可以看到自己的样子变胖了。摸了摸浩田的小脑袋,表扬他独特的玩法。浩田说,他还可以让小勺子在桌边上练平衡。说着小家伙就开始操作起来。我们已经把熟悉物品的用途给固化了,但孩子却发现了他们新的功能。科学材料的取材也一样,一说科学课我们的脑海中就会出现量杯、天平、磁铁,其实科学材料也可以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物品。

科学材料可以选择幼儿最熟悉的事物。生活中的科学材料既取材方便,价格便宜,又便于幼儿的操作。把教育寓于生活之中,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贯彻。教学活动的内容要来源于生活,教学材料的提供也要来源于生活。把生活教育贯彻到每一个细节之中。睁大眼睛,敞开心扉,只要我们动脑筋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科学与技术教学随笔4

一直以来,我总觉得自己对于科学活动,总是很难处理好,要让枯燥的科学活动变得生动,受孩子喜欢,对教师来说这就是一大挑战,科学活动还要让孩子在科学活动中,自己探索、发现其中的奥秘,这又是给教师出的一大难题,可是只有把这些做到位了,那么科学活动,才能真正给孩子以启发。

一个活动下来,自己对自己设计、执教的活动,还是有让自己欢喜的地方的,但是也有不足:在品尝这一环节中我在教学上有点仓促,我应该让幼儿们从我的盘里挑一颗,把糖果拿在手里跟小伙伴们说一说,选的是什么糖?吃起来来两种糖有什么不一样?(主要让幼儿说出软和硬)这样活动的效果可能会更好。结果我是让他们过去品尝,回来时他们都快吃好了,我这时才问,因此孩子答不上来,的确这对小班孩子来说,有点困难,以后我会注意。最后,我分组让幼儿们把玩具分类送到两个不同的盒子,这环节,孩子们的表现非常棒。

因为这个活动是小班的科学活动,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要让他们参与到科学活动中来,就要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一直以为,我总认为小班孩子需要通过角色扮演,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孩子在这样的情境中,还是很乐意参与到活动中来的,对活动也表现得很积极。虽活动不是很成功,可我不后悔进行尝试,但在今后的活动中还是要更多的融入自己的思想。

科学与技术教学随笔5

《我来摸一摸》这是一节小班的科学活动,重点是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冷热、软硬、粗糙、光滑等不同的特征。难点是引导幼儿去摸一摸各种东西,大胆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在材料准备环节,首先,我为幼儿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如:冷热水各一瓶、一块海绵、一块木头积木、一张砂纸,为幼儿摸一摸,感受物体的不同特征的活动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活动开始后,我用“魔盒”吸引住幼儿,请幼儿去摸一摸,探索物体的不同特征。我把准备好的材料如:热的、冷的水各一瓶;砂纸一张;积木、海绵各一块放在墨盒里让幼儿用手去摸一摸、捏一捏来感知它们各自之间的相对的属性。再准备一些材料放在小朋友的桌上,让其感受物体性质。发现有的幼儿一人就拿着几样不同的教具,其他的幼儿有的只能摸到一种的教具,有的甚至没能摸到教具。我去询问个别幼儿触摸物体的感受,幼儿根本就说不出来,在感受、比较操作实验这些方面幼儿是初次接触,还不知道怎么样正确地去感受。

其次,师幼共同交流感知到的物体特征。在介绍冷热特征的东西时,幼儿一触摸就能很好的说出来,我发现幼儿对于冷热的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因此,没有做过多的讲解,只是将幼儿的一些经验进行了提升。而对于软硬的东西,在幼儿触摸过这些东西以后,我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幼儿一开始说不出,我就把海绵从一角慢慢地往手心攥,海绵开始变形了,这时有幼儿说“软软的”,幼儿感知到了物体软的特征,我马上把木头积木也拿在手里也做攥的动作,幼儿发现积木没有没有攥到手心里去也没有变形,问:“为什么不能攥到手心里去?也不变形?”幼儿说:“太硬了”,我及时把软、硬的词请幼儿来说一说,并请幼儿来用手摸一摸,感受了海绵的“软”和积木的“硬”特征。通过这种方法,幼儿很快就分清了软和硬。在介绍粗糙和光滑的时候,发现幼儿对粗糙的东西的认识经验比较少,摸完以后也是说不出,因此,我向幼儿介绍了粗糙和光滑东西的特点,如:“粗糙的东西,手摸在上面给人毛毛的感觉,而光滑的东西摸上去,很舒服,有种滑滑的感觉。”为了让幼儿感受到“光滑”和“粗糙”的感觉,我再一次请幼儿去摸一摸砂纸,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在整个活动中,我采用带问题去探索,先分散,再集中讲解,再分散探索的形式。

这样幼儿就会从无意识的触摸转为有意识的触摸,幼儿记忆得会更牢。最后,请幼儿感知自己身上东西以及教室里不同物体的特征。幼儿摸摸自己的衣服说是“软软的”,摸摸衣服上的纽扣幼儿说出了“硬硬的”等等,充分感知物体的冷热、软硬、粗糙、光滑等不同的特征。

不足的是,有的幼儿去摸一摸各种东西,让其大胆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的时候还是显得比较胆小,不敢去摸也不愿说说自己摸的感受。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要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科学与技术教学随笔6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取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在实现幼儿园培养目标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科学教育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存在于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空间,教师可因势利导,抓住契机,灵活进行科学教育,丰富幼儿对自然和社会的粗浅知识,增强幼儿的科学意识,形成幼儿对人、事物的正确态度。幼儿在科学活动中需要调动各种认知功能,积极参与,观察、比较、分类、操作、思维等,从而使幼儿的认知能力在活动中得到相应的培养与提高。科学教育的一些内容与其他教育内容有着潜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比如语言故事《小蝌蚪找妈妈》、体育活动《走平衡木》、各种建构游戏等都包容着一定的科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科学教育帮助幼儿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出科学教育的开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定目标,选择、设计合适的科学教育内容。

目标是实施科学教育的导向,我们在实施科学教育前可先根据幼儿实际认知水平和科学发展目标,结合时代特征,明确在这一阶段要认知什么,达到什么水平,培养哪些能力等。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选择和设计科学教育的内容,有条不紊地开展科学教育。我们的目标也许不是的,但却是最容易实现的。

科学教育内容丰富多彩,神奇有趣。教师要充分发挥科学的魅力,巧妙地组织科学教育活动,激发幼儿对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一定的探究科学的情感与认知能力。

二、创设良好环境,为幼儿学科学创造条件。

在幼儿科学教育过程中,幼儿在正规的科技活动中表现积极,而且对非正规的和偶发的科学也很有兴趣,特别是对那些和生活经验有关的、周围能经常看到的事物,幼儿可以说是百看不厌、百问不倦。可见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并不是教师强加给他的,而是合适的环境,适度的新鲜的刺激物潜移默化的结果。为此在开展科学活动中,应十分重视环境的创设。

三、善于观察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

在平时实验的过程中,幼儿的操作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幼儿也会出现重复现象,老师要不断的发现,并及时进行有效的指导。例如:在“米中取物”这节教育活动中,幼儿看到一个孩子用磁铁取米中的小铁珠,余下的幼儿也相应的去模仿,这时候老师发现后及时进行了指导。“你们都选择了这样的方式,说明这是的方法,恭喜你们,那下一步要看看谁的方法更有创意。孩子们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很高兴,在新的任务中又开始了新的实验……科学活动正是存在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它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周围物质世界紧密联系,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都可能发生。要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就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教师要锻炼自己高度的灵敏性,善于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活动意向,结合幼儿的一日活动,利用各种机会,随机地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对幼儿来说,科学就是他们每天所要做的事。这就要求我们敏锐地察觉到幼儿随时出现的探究兴趣和关注的事物,生成不断深入的科学探索活动。



科学与技术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 有关于初中科学教学的随笔

★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简短

★ 教师个人教学心得随笔七篇

★ 物理教学随笔

★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随笔5篇

★ 中学数学教师教学随笔6篇

★ 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范文五篇示例

★ 初二物理教学随笔感悟

★ 教师随笔欣赏

★ 综合实践课的教学随笔6篇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1873488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