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儿童教育

小学最新语文教案模板

时间: 2022-11-22

教案是我们教学活动的依据,而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最新语文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最新语文教案模板篇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尝过中秋的月饼,赏过重阳的菊花,我们又迎来了一场场凉丝丝的秋雨。同学们当中有谁喜欢秋天这个季节,能说说为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后)师:是的,很多人都喜爱秋天,爱它的天高云淡,爱它的四野飘香,爱它的霜色洁白,也爱它的叠翠流金……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一起走进现代诗人何其芳的《秋天》,去领略秋的风采,倾听秋的诉说。

【设计说明】说秋,旨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初步感受秋天的美好,引入本课内容。

二、感知课文

1.师配乐诵读诗歌,生一边听读一边欣赏大屏幕展示的一幅幅秋景。

【设计说明】赏秋,旨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感受美的意境、语言、旋律、情感,得到美的陶冶。

2.资料助读:作者简介。

3.齐声诵读。师作朗读指导:重音的处理。

【设计说明】读秋,旨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4.指名朗读。A生读,全班同学找出每一诗节的中心句。(生回答后)明确:全诗依次描绘了三个场景的秋天。B生再读,全班同学闭上眼睛听读,脑海中想象一幅幅秋天的画面。

【设计说明】想秋,旨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深入领会诗的意境。

5.小组合作:A一人朗读,其他三人点评得失。B讨论:(1)三个场景分别是怎样的图画,概括。(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设计说明】点秋,旨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理解诗的主旨,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

6.自由朗读,仔细品味诗歌的语言,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

【设计说明】品秋,体现阅读的个性化要求,旨在使学生在交流中既锻炼口语组织能力,又互相启发,加深理解和感悟。

7.师小结,生回顾。看大屏幕上一组秋景图,配乐齐声诵读全诗。

三、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资料:(美)狄金森《秋景》。比较此诗与课文的异同。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比较与欣赏能力,在比较中,更容易理解不同诗人不同的诗风,不同诗作不同诗味。

2、欣赏品评。资料:沙白《秋》。谈谈认识:你认为哪个词句最生动?

【设计说明】侧重于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并借此巩固一点修辞知识。

3、资料交流。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秋天的各种形式的资料,资源共享。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激发他们从生活中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学科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小学最新语文教案模板篇2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尊敬之情。

3、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能仿照课文描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尊敬之情。

教学难点:

品味老人话语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能仿照课文写法描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设疑激趣。

1、出示:平凡的就是伟大的。指名读、齐读。

2、为什么要读这句话呢?因为这句话是有哲理的。我相信同学们学完这节课后就会明白这句话的道理。

二、导入新课。

1、大家都有过各种各样的理想,比如做科学家、画家、医生、运动员等等。可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做这种工作呢?(板书:扫路人)

2、指名说说想不想,并陈述理由。

3、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为什么要写“扫路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扫路人。(补全题目,板书:天游峰的)

4、齐读课题,突出“天游峰”和“扫路人”。

5、从课题中我们知道了什么?(课文既写了天游峰,又写了扫路人)

6、课文洋洋洒洒几百字,实际上就是写了这两个方面,那么天游峰是个怎样的山峰,这位扫路人又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三、品读课文,感悟天游峰的“高”和“险”。

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天游峰是个怎样的山峰?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用“”画出文中写天游峰的语句,读读这些语句,想一想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学生带问题默读课文,自读自画自悟,师巡回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

3、交流:(指名说,相机出示第2节、第7节(第7节最后一句不出示),抓住重点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天游峰的高、险)

①“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险)“九百多级石梯”,(高,台阶多)“银丝”、“抛”、“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险)。教学时抓住“抛”字用换词法(落)指导学生朗读感悟。

②“终于”、“好不得意”(以人物的心情来反衬天游峰的高和险,天游峰很高,要上去很不容易,正因为不容易,所以作者上去了才会“好不得意”)

③“顶天立地”(高)“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台阶多,要登上去很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游人上去都很吃力,烘托天游峰很高很险)

④指导看图体会。

4、整体出示第2、7两节(第7节最后一句不出示)。听课文配乐朗读,体会天游峰的高、险。

5、齐读这两节。

6、天游峰是这样的高这样的险,台阶是这样的多,可是有一位老人却要天天扫这些台阶——(红色显示第7节最后一句)

①齐读。

②我为什么要倒抽一口气?(因为天游峰又高又险,老人的工作量很大,令人敬佩。作者看到扫路人这样不怕危险,不顾劳累地扫石阶,感到很惊讶!很佩服!)

③可不可以把“一级一级”改为“一级级”?你从中读出了什么?(老人扫得很认真、一丝不荀)

④指导朗读:“一级一级”要慢些,要读出老人扫得很认真、一丝不荀,是一点一点扫的。省略号要慢两拍,因为扫地扫得很累,“倒抽一口气”要轻些。

7、过渡:天游峰很高很险,游人登上山都会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这位老人却要每天重复做着这样繁重的工作,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老人呢?

四、品读课文,感悟老人形象。

1、出示文中彩图,师解说:这就是天游峰的扫路人,他手里拿着一把扫帚,头发、胡须都是白的说明他的年纪很大,从他微笑的神态可以看出老人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也很快乐。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位老人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写老人的句段,用“”标画有关语句,并注明你画的文字是从哪个方面刻画老人形象的。

2、生自读、自画,师巡回,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3、交流:(指名说,相机出示相关段落文字,抓住重点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老人的形象)

①老人的外貌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出示第3、8两节(写外貌的文字用红色强调)

②这样的老人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褪色”“运动鞋”说明老人节约、朴素、辛苦、生活条件不优越。“精瘦”“瘦削”“黝黑”“炯炯有神”说明老人很健康、有精神、很勤劳。“慈善”说明老人很善良。

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概括一下。指名说。

4、我为什么会注意到这位老人?是什么吸引了我?(声音,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听到了扫路声)

读第2节相关文字。

5、这两段文字都是描写老人外貌的,为什么要分开呢?两次描写有什么有不同?(从作者的角度看,第一处是粗看,因为“及至到了跟前,才看清”。作者是无意中听见“哗哗”的扫路声被吸引过去的,他对老人只是初识,并不了解。所以这时候只能从穿着等方面对老人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能看出老人的身份就可以了。第二处是仔细打量,因为“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这次是因为老人和作者交谈了很多,作者对老人每天扫一千八百多级石阶很佩服,这时他是怀着很深的敬意来看这位老人的,所以打量得非常仔细。)

读这两外文字(以蓝色出示)

6、作者为什么要仔细打量这位老人呢?指名说(敬佩、佩服)。老人是怎样谈自己的工作的?

引出4—6节。指名读。交流、体会:“沏茶”说明老人热情好客。“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上,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说明老人不怕累、能吃苦,喜欢自己的工作,对这份工作很满足,工作虽重但心情很好。“扫一程,歇一程”,如果天游峰不干净,就没有“好山好水看一程”。他把扫路当成了欣赏风景,一路扫来,风光无限,尽情欣赏,免费旅游。累在身上,乐在心里。

7、这位老人多大了?(70岁)出示第9—12节。读。老人说这话时是什么神态?(悠然)老人会离开这里吗?(不会)把“我能舍得走吗?”改为陈述句(体会反问句的强烈语气,更能从中体会老人对生活的热爱)。为什么不想离开?(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体会老人对大山的情怀。)用“因为……所以……”进行说话练习。

练读,读出老人的悠然神情和不舍的语气。

8、过渡:这位老人的态度感动了我,所以我在临走时————(出示第11、12节)

抓住“紧紧”“再”体会。(“紧紧抓住”说明作者感情深挚,握手表示友好,“紧紧地抓住”抓得更紧了,说明他们两个人的心靠得越来越近了。“再”就是又一次。下山后他还要回来,30年以后还要来,这么长的时间都没忘记这位扫路人,可见扫路人在“我”心中位置很重。)

为什么是30年后再来看老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祝福,对老人的信心)“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表现了老人的自信和对生活充满信心。老人能活到100岁吗?为什么?(勤劳,天天这样扫,锻炼了身体;山上空气好,环境好;老人不会离开这里更不会死去;老人有自信有信心能活到100岁)

引读这两节,体会老人的乐观、自信、豁达的人生态度。

9、课堂练习。

①老人爱天游峰,爱自己的工作,不舍得离开这里,宿鸟也不舍得离开这里,它们扑棱棱地飞起来又悄悄地落在原外。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着我回到住地。回到住地,作者打开笔记本,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②笑声能持续这么长时间吗?为什么说“笑声一直伴随着我回到住地”?(笑声留在我的心里,“一直伴随”表示时间很长很久,说明扫路人对“我”的影响太深了,一辈子都忘不了。)

改写课文最后一句话:________“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________X。”

练写。指名读一读。

10、分角色或自由朗读3—12节。

五、拓展研讨。

天游峰又高又险,台阶又多,游人登上山都会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感到很累。我也由于登上了山而好不得意。那这位老人每天都要登山、扫台阶,他累不累呢?(出示相关语句)学生读一读、议一议。

交流:身累心不累。累:天游峰高、险、台阶多,天天扫当然累。不累:习惯了;不舍得离开;扫干净了路心里高兴不觉得累;以苦为乐,热爱生活;爱上了这里爱上了这个工作把工作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从老人轻轻松松的语气、悠然自得的神情可看出;从老人对生活的态度(乐观豁达)可看出。

六、总结课文。

正因为老人这种豁达开朗的心胸,他才会在这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上风里来,雨里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正是这种平凡却伟大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也让我们接受了一次难忘的心灵洗礼,可见————(出示:平凡的就是伟大的)齐读。我们都是平凡的,但我们要向这位老人学习,学习他以乐观自信,豁达开朗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就让我们记住这位老人吧—————齐读课题。

七、作业。

1、仿照课文写法(外貌、动作、语言、神态、侧面烘托),观察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用准确生动的词句写一段话,反映人物的特点。

2、阅读相关的文章:《峨眉铺路人》、《守林人》、《挑山工》。

板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高而险台阶多难攀登

不舍得累岁

扫路人不怕累能吃苦爱生活

乐观自信豁达开朗

小学最新语文教案模板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坑、考”等6个生字,会写“着、藏”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着名”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第二段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段。

4、了解童年李四光为什么对大石头产生疑问,并设置悬念,引发下几段内容的求知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谈话激趣: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玩过捉迷藏?谁来说说,你都喜欢藏在什么样地方呢?为什么喜欢藏在那儿?

2、介绍李四光:

你们都是聪明活泼的好孩子,跟李四光一样。(板书:李四光)李四光是谁?你们知道吗?

3、导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李四光和奇怪的大石头之间的故事。

(板书:奇怪的大石头)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教师:同学们赶紧读读课文,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不懂的词句问问同桌!(学生读课文)大家都是认真的好孩子,把课文都预习好几遍了。卢老师特意找了一些难读的字词来考考大家:

转来转去、考察、秦岭、遗迹、研究、

严严实实、躲闪、突兀、流域、砸、

孤零零、成果、震惊、大坑、陨石

(个别读,开小火车检查)

三、学习第二段

1、给合课文上的图片来认识“孤零零”“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在文中所有的效果。

2、再认读第二段,找一找其中精彩的字词,并说明原因。

3、看着图画把第一段中,捉迷藏的内容复述下来。

四、观察图片,设置悬念为下一课时做准备

1、哪一位是李四光,并说明原因。

2、他在想什么?此时此刻的李四光脸上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

3、请带着这样的表情读读“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4、“接下来的故事又会如何发展?这个问题会不会一直困扰着李四光?”请小朋友课后自己学习以下内容。

五,书写指导

1、认读生字。

2、观察生字,说说哪些地方容易写错。(在写“纪”时,要注意右边是“己”不是“已”;“旅”要和“旋”易混,“藏”和“卧”笔顺易错,要注意区分,不要写错。)

小学最新语文教案模板篇4

一、教学目标:

会认“秆、绣”等11个生字,会写“翠、秆”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了解翠鸟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小小解说员”牌若干

三、教学过程:

(一)、初设情境,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新朋友,想认识它们吗?(依次出示:燕子、猫头鹰、天鹅、老鹰、孔雀......)

谁认识,老师就把它送给谁,让你和它交上好朋友。

你们认识的鸟真多!看得出,你们都是爱鸟的好孩子。

2、你们看,谁又飞来了?(示课件:翠鸟飞来。)对,它就是以翠鸟。(课件打出:翠鸟)谁能读好它的名字?(生认读,正音。)

3、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翠”字吧。(师在黑板上写,学生跟着书空。)

4、你们写这个字时,发现了什么?(“翠”字上面是个不带钩的羽字头。)

5、你们愿意和翠鸟交朋友吗? 完成板书:翠鸟 那我们先要了解翠鸟。好,我们一起来看《新动物世界》。本期《新动物世界》要介绍的就是翠鸟。

再设情境,解说课文:

1、(播放课件:《新动物世界》片头,播放到翠鸟图片时停止下来。)

2、师(故作惊讶)咦,怎么没了?到底要介绍翠鸟的什么?

别心急,解说词就在咱们书上。赶紧读读课文吧,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再把自然段的序号标好。

3、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分段读,正音。)

4、读得真棒!同学们对翠鸟了解了多少呢?

(出示填空:翠鸟喜欢停在 ,它长得 ;以翠鸟叫声 ,爱;翠鸟捕鱼的动作 ,住在 。)

谁会填?先自由说一说,也可以和同桌商量商量。(指名说。)

5、看来同学们对翠鸟有了些了解。好,现在我们来听解说员的介绍。

(放录音: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它长得可真漂亮;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翠鸟捕鱼的动作非常迅速,住在陡峭的石壁上。)

6、听了这样的解说,你们满意吗?哪里不满意?(对,翠鸟的样子怎么漂亮,捕鱼的动作怎么迅速还没介绍清楚。)板书:样子 动作

7、那老师提议,我们小朋友自己来当解说员,为《新动物世界》翠鸟专辑配上解说词怎么样?

那赶紧读读课文,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练一练,(示“小小解说员”牌)看谁能成为本期翠鸟专辑的特约解说员。

8、读了课文,你们最想介绍翠鸟的什么?以下步骤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进行:

如生介绍“样子”:

指名一生介绍。

(2)他介绍得怎么样?(学生评议)

(3)(将“小小解说员”牌挂在介绍得好的学生身上。)我郑重宣布,你成为了翠鸟专辑的第一名解说员,恭喜你!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介绍的?

(4)还有谁来介绍翠鸟的样子?指名介绍,评议。奖励“小小解说员”牌,师:又一名“小小解说员”诞生了!请你说说自己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师配合学生的发言,利用课件依次打出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嘴巴图片,待学生介绍完,一只完整的可爱的翠鸟便呈现出来。)据生介绍相机出示词语、图片: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咖啡色。

现在知道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吗?(从下到上)

师:听你这么一介绍,这只翠鸟更显活泼可爱了。看来,你确实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小小解说员”,还有谁能介绍好? 好,那全班一起来介绍。(师配合学生的介绍依次出示翠鸟分解图片。)

(5)能不能变个顺序,从上到下地介绍?指名说。

(6)翠鸟长得这么漂亮,想把它的样子留在脑海里吗?那快背一背第一段吧。

自由背,齐背。给背得好的同学发“小小解说员”牌。

如生介绍“动作”:

指名一生介绍。

结合学生的介绍,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以下句子的朗读。

①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一下子飞远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出示课件:翠鸟叼鱼动态图)

看了刚才的画面,你想说什么? 是呀,翠鸟真是动作神速。谁能通过朗读让人感觉到翠鸟动作神速?指名读,齐读。

②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落在苇秆上了。

老师这儿还有一句解说词,示句子: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飞。和书上的相比,你更喜欢哪句解说词?为什么?

好,那谁再来读读书上的解说词?(提示:“轻轻”要读得轻一点,慢一点。)你读得真好确实让人感觉翠鸟动作又快又轻。相机奖励“小小解说员”牌。

9、同学们介绍得棒极了!看来,你们已经和翠鸟真正交上了朋友,都是小小解说员。好,让我们一起来为《新动物世界》翠鸟专辑配上解说词吧!(播放课件,学生朗读字幕,配上解说词。)

作业:制作一张翠鸟的知识卡片。

小学最新语文教案模板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蚕桑、了”等字词。

2.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熟读《乡村四月》,读读注释,想想每句话大概意思。

3.学生用三句话整理资料介绍诗人。

4.学生复习学过的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

一、旧诗导入,弄懂诗题,知作者(课件1)

1.师:(满含深情地说)同学们,我国是诗的王国,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优秀的诗篇,他们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样灿烂夺目,足以使每个中国人为之骄傲。现在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咱们学过的古诗当中有哪些是描写田园风光的?(谁能大胆读)

今天让我们再来感受田园风光,感受古诗的魅力,来学一首新诗。(板书:乡村四月)

师:齐读。再读,读准字音。读了这四个字,你读到了什么?

师: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板书)翁卷宋朝人

师:有谁了解翁卷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2名左右)

教师补充:翁卷,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一生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课件2)

二、听录音感悟,集中评价,整体感知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播放课文朗读)

师:1.你觉得这位老师读得怎么样啊?

2.其实,你们说的这些就是读古诗的基本要求。相信你们平时也一定也是这样读的。现在就请你们翻开书本108页,自己这样读一读吧。

3.刚才老师听到同学们琅琅的读诗声,都快被陶醉了,现在就请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读得怎么样?

4.咱们同学善于倾听别人朗读,你听出了什么?(好?哪里好?不好?那你来读读)

5.诗中有一处“两个平舌音”在一起,特别难读,是哪个?(蚕桑)(课件4)

6.诗中有几处多音字,在哪?

是了。在这儿是什么意思?(结束)。当它做结束的时候。它就读(liao)。(课件5)

7.请1、2组的同学熟练地把最后一句读一读。(老师听出你读得好,请你读吧。全班齐读整首诗吧)

8.读了整首古诗,你的眼前有怎样的情景,画面呢?

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它使字里行间的画面立体起来了。

三、小组交流感悟

1.小组内轮流读古诗,推选出读得的同学。讨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用线画下来,并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

2.古诗一向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如果能把文字读成画面,那就了不起了。哪一小组愿意这样读。还有哪组愿意这样读。

3.他们读得好吗?为什么?

4.大家一起读吧!相信投入地读你们一定能把文字变成画面。

5.亲爱的同学们,此刻,老师已经被陶醉了,就让我们在翁卷的指引下,走入前两句诗吧!

四、品诗

(一)1.(谁来读?)你们听听前两句的描写,让你们看到了哪些景物?

2.指名答相机板书。这些景物你们看到了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想说哪个就说哪个吧?

3.相机解:绿遍山原

白满川用“川”组个成语,说说“川流不息”中的“川”是什么意思?这边的川是什么意思?“白满川”具体是描写哪里的景物?

翁卷还被哪些美景吸引了呢?再读前两句诗吧!

解:子规雨如烟

这样的景色,给你们的感受是?(用一个词说)

把你们的感受送进去读。

4.感谢同学们是你们把老师带入这样的美景,请你们用语言把眼前的美景说说吧!

5.把你们的理解送进去,再读前句诗吧!

过渡:此时,连子规也不闲着,听(播放叫声)它在声声地啼叫,它在说些什么呢?

(二)说得好呀!它在催我们干农活了。到底该干哪些农活呢?自己读后两句吧!

1.你读到了什么?

2.后两句中哪两个字最能体现村民忙碌?(相机板书:才又)

3.怪不得诗人写道:乡村四月?(板书:闲人少)

4.这样的忙,该怎样读出来呢?请你读。相信你一定能读出村民的忙碌。

5.全班齐读

想像:忙碌的村民一边忙一边会想些什么呢?(指名答)

虽然忙但忙中有乐啊!把你们的感悟再加进去,读。

五、回归整体感情升华

1.同学们,让我们回过头来看整首诗吧!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板书:景人)勤劳也是一种美啊

2.如此的美景,如此的村民,此刻翁卷都看见,他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呢?

3.同学们啊,此情此景,你们也都看到了。你们又想说些什么呢!

4.是啊!咱们的心和翁卷的心是相通的,现在就把自己当成翁卷,读出来吧!

5.初夏,我来到了乡村,举目望去,(绿遍山原……)

6.谁愿意自己诵读。

7.配上音乐:一起诵读吧!

8.亲爱的同学们,此刻我学得语言已经无法表达我们的赞美之情,“言之不足,故咏歌之”让我们用歌声来赞美乡村四月吧!(音乐课件)

六、小练笔

古有翁卷写诗,今有四年级的同学写文,请你们拿出笔以“乡村四月”为题,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像到的写下来,写一篇短文。(作业布置)

小学最新语文教案模板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插图、生活实际,结合诗人背景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感情。

3、了解诗画特点,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大意,欣赏诗中景物,领悟诗人情怀,学习表达方法,感受古诗魅力。

一、以花入画,以画入诗,走进诗文。

1、以花的话题入画

师:在我们的教室窗台上摆满了我们精心养植的花草,它们点缀了我们的教室,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关于这些花,你了解些什么?

2、学生交流。

师:清代诗人郑燮对兰花情有独钟,他专画兰竹,五十余年,不画他物。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郑燮的画作。

CAI显示:《兰竹石轴图》、《兰石图》、《墨兰图轴》、《山顶妙香图轴》

2、师:郑燮不仅爱画兰花,而且还用写诗的方式表达对兰花的喜爱。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题于《山顶妙香图轴》上的古诗《题画兰》。教师范读。

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解题。

二、习文读诗,明了诗意。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3、再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与音韵。

4、全班齐读。

5、了解诗中大意,师配乐讲述

三、精读品诗,感悟诗情。

学习第一句

(一)看兰

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思:兰花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千山顶上头)

2、身边的兰花和这里的兰花进行对比:

3、指导读第一句。

师:是呀,而这里的兰花却是长在“千山顶上头”呀,这么高!谁能把这种高给读出来呢?

师小结并过渡:兰花,它长在千山之顶,可以俯视群山,仰望皓月,真正的怡然自得呀!它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习第二句

(一)闻香

1、生:——突岩深缝妙香稠(课件显示)

2、师:香吗?闻一闻!(香)哪里看出来?(妙香稠)

(二)品香

1、初步理解“妙香稠”的字面含义。

师:香到什么程度?(稠)读出“稠”的感受。

2、进一步体会花香的“妙”

师:花香本是四溢的呀,为什么这里的花香却这么“稠”?请你们再读读这句诗。

学生谈。

师:本该四溢的花香在突岩深缝间聚集,竟香浓到令人感到粘稠,这是多么奇妙的花香啊!

来,再读这句诗,读出又粘稠又奇妙的花香来。

过渡:难道这里的兰花真有那么香吗?带着这个问题听听老师下面的介绍。

3、进一步理解“妙香稠”的含义。

4、师:听了有关郑燮的介绍,结合郑燮的人生经历,这里的“妙香稠”还暗指什么呢?

师:兰花啊,只有你高贵纯洁的兰花才能理解郑板桥呀!读第二句诗。

5、全班齐读一、二句诗。

学习三、四句诗

1、师:你们再轻声读读三、四句诗,读懂了什么?

结合刚才的介绍,这里的的“喧闹”仅仅是在写兰花和兰花脚下的浮云吗?

2、师:身处其中的郑燮是什么态度呢?(来不相知去不留)

是呀,这不就是郑燮的志向的表白吗?这里的兰花不就是郑燮的真实写照吗?这就叫“借物言志”。(板书:借物言志)

3、小结。

4、指名读,边读边评价。

5、回归整体

配乐齐度读古诗。

小学最新语文教案模板篇7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学习并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品读句子,从文中优美的语句中感悟琴声的美妙。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教师板书课题,导:琴声美妙悦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先生写的《弹琴姑娘》。

2、 学生齐读题目,教师强调“琴”字书写。

3、 导入:这是一位怎样的姑娘呢?她弹出的琴声又是怎样的呢?请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教师提出新要求:掌握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读通顺。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然后强调要点。字音:“滞”是卷舌音;“锲”读“qiè”,不能读成“qì”;“券”读“quàn”,不能读作“juàn”。

3、 学生再读生字新词,读中巩固、积累。

4、 指名反馈:文中反复用了什么词语直接描写小姑娘弹出的琴声?

(学生: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5、 指名用自己喜欢的音调和节凑读一读这一词语。

6、 师:对于作者来说,这“叮咚!叮咚!叮叮咚咚!”的琴声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7、 找出相关词语。教师出示:( )的琴声

8、 集体反馈,教师填词,并指导学生读一读。(好听)的琴声(悠扬、像夜莺般、……)

9、 教师小结:是呀,多么美好的琴声啊!对作者来说它悠扬而熟悉,还有甜味儿,像夜莺、流水般,让人觉得安慰、亲切、优美、轻松。

10、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考:围绕弹琴姑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三、想像画面,感悟琴声

1、教师: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儿童文学家的心,让他对一个小女孩如此钦佩?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用波浪线画出那一幅幅将琴声融为一体的美丽景色。

(1)学生默读勾画,教师巡视。

(2)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关语段。

生:“只要琴声一响,雨点就……,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师:“只要……就……洒在……洒在……也洒在……”,用排比句式将春雨和琴声描写融为一体,雨声与琴声交织出美妙的音乐。谁再来读?

生:“人们都到街头、湖滨广场,公园里去乘凉仍然不断的传出好听的琴声-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师:是啊,闷热的夏日里,窗口动听的琴声仍不断,难怪作者会边走边想像边钦佩这弹琴人。是谁又让天高气爽的秋日更加恬静呢?

生:“晴朗的夜里,月牙儿分为清明…………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师:琴声声声入耳,“我”是赞叹不绝。读出冬日琴声迎接风雪夜归人的感受。

生:“冬天的寒夜,…………”

师:琴声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让作者有怎样的想法?请同学们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教师小结:课文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小姑娘弹奏的琴声,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很有表现力。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品一品。

3、指名反馈:读了这些语句,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画面?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有感情地读一读。

5、教师总结:同学们,作者是一位儿童文学家,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在这一年四季听琴感受中情感变化也不同。这一部分通过:“我”听琴的感受和情感变化来间接描写小姑娘的品质。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就是作者表达的巧妙之处。

6、作者四季听琴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感受?找出来读一读。

四、课堂小结

1、学生:谈一谈本节课学习的感悟。

2、教师小结:同学,这节课的学习真是美的享受,我们读到了许多生动、优美的句子,似乎看到了四季优美的景色,仿佛听到了弹琴姑娘手下飞出来的悠扬的琴声。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1873488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