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很多不得要领 那是彷徨那是在呐喊
彷徨.呐喊-徐增
他心本是安宁的
那些人
那些树
那些花
那些草或者山
它都是自然宁静的
莫不是有他存在
莫不是人世间的困苦
莫不是人世间的一日三餐
莫不是人世间的真情冷暖打动着他
还会如他在人世间这般挣扎吗
传:
相面说事有三则,那三则? 一则是追逐名或利之人,二则是随波逐流之人,三则是不问世俗,遁世倾向之人。
我并不是过分倾向追逐名利,也非遁世倾向,但不排除以后会,所以就来说说这第二者随波逐流之人。
随波逐流的意思解释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随着水的波浪,有底有高的拍打,跟着行水漂流。后来用寓典故,说人无自主的意见,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跟着别人走。
猛虎行 陆机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恶木岂无枝? 志士多苦心。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 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
这篇作于西晋政治大变乱的时期,沿用古乐府旧题,表明一般志士,虽然胸怀正直,慎于出处,但为时势驱遣,难以保持其高节。而在出仕以后,岁月流逝,仍然功业无成,心情郁抑,不免进退两难,俯仰身世,深感内疚。
盗泉水和恶木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据先秦著作《尸子》记载,“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说白了:就是因为盗泉这名字太难听了,像我这样的正人君子怎么可以,因为口渴而去喝这样名字难听的盗泉水了,不行,这样太有损我的名声了。
此后,孔子说的“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也成为无数人警示自己的格言。此后这就成为以后的一些作品中,用来比较经典的典故。参考内容《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这样说来,盗泉的水有损自己的名声,那么这长的不好看的树木,是不是也妨碍观瞻了? 乘在下面是否就又不凉快了?
所以君子远之。
而作为西晋文学家,又是二十四友之列,家族又出生名门。
再来看看,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他是不是都做了? 事实上这样做也是可以的,所以他才说“恶木岂无枝? 志士多苦心。”
不要想多了,既然做了,就不要多想,事实上,盗泉水和恶木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什么共同点了? 就是有文化的人说,这样会有损自己的名声,这样和偷盗别人的财务又有什么区别,正人君子是不应该这样做的。如果真是要这样做了,那么就是强盗土匪了,因为这样才符合他们的职业包括本分。那又是谁去区别这样的问题了,就又是文人了。既然文人都知道这个问题,就说明问题不是在问题上,而是怎么去看待这样的问题,用什么更好的方法去解决这样的问题。
西晋的士族,战火纷乱,又是一个沸腾的时代。
为了快速灭掉吴国,晋武帝在战略上做了充分准备,公元279年,晋武帝的军队直捣吴军都城建业,由于准备充分,时机恰当,战略正确,前后仅用了四个多月,便夺取了灭吴战争的全部胜利。从此,东吴的全部郡、州、县,正式并入晋国版图。从此吴国就从历史上消失了。
当陆机,失去了像父亲,祖父这样的依靠以后,想必生活也过的大不如以前,这样也是没办法的办法,隐居故里十年之久。这样的十年,如果不是因为家族声誉,如果不是因为生活所迫,那么这样的十年应该是他最惬意最美好的十年。
这样的人生:桃园安静,享受天伦之乐。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样写到:“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这样的十年,是不是很好的十年。那么在晋朝的时候,大部分文人都是过着隐居的生活,陆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理想和抱负。
晋武帝十年,开始对南人招贤礼遇,但由于维护门阀士族的利益成为西晋的既定国策,自然不会废除这项被士族视为身家性命的制度。对于陆机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加之太向往建功立业,重整家族雄威,毅然而去,因为这是一次机会。
名利场,其实就是一个大染缸。陆机怀着一腔理想抱负,误入染缸深处。亡国士,处处受到嘲笑,为了家族兴盛,他只好结交权贵,终于接近贾谧,加入二十四友之列。
如果说权利场中过,功名不沾身的话。如果不是太渴望家族声誉的陆机,知道回头是岸,也不至于深陷泥潭,无法自拔。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也像秦朝名相李斯在问斩的时候一样感慨。“如果不是为这名利,牵着狗去溜达溜达,这样也未曾不好。”
平静平凡的人生在这一刻,成了最不平凡的幻想。
付出了很多,却不得要领。那仿佛是在彷徨,仿佛那是在呐喊。
-201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