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儿童教育

《论语》学习心得读后感500字

时间: 2022-11-21

《论语》学习心得读后感500字怎么写?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学习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学习心得读后感500字,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论语》学习心得读后感500字篇一

《论语》是孔子智慧凝成的结晶,在中国教育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论语的开场白。意思是说,孔子说:“学习而且经常温习,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好朋友从远方来了,不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吗?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道德高尚的人吗?”我明白了孔子在学习中,很注重温习,也就是把学到的知识巩固起来。我在学习中,不应该学过就忘记了,也要向孔子学习,注重温习,这样知识才能巩固起来。同学不理解我,我也不生气,也不和同学争吵,这样我才是一个受欢迎的好学生。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尊敬兄长,做事小心而诚实,对人要有爱心,亲近有道德的人,做完这些后如果还有空闲,就用来学习吧。”这句话对我的影响很大。我要好好学习,听父母的话,这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敬。在外面要尊敬师长,对人有礼貌。做任何事情要诚实守信,对人要有爱心,要亲近有道德的人。还有空闲,不应该沉迷电脑游戏,就用来看书学习。

《论语》不仅使我们拥有更加丰富的知识,还教会了我们学习、做人。《论语》这本书,为我们打开学习国学经典文化的大门。

《论语》学习心得读后感500字篇二

孔子生前周游列国,一直都在不遗余力地推行自己的学说,希望治国者实现王道社会的理想。孔子在世时就被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社会上最杰出、最博学的学者之一。

汇集孔子言论和理念集册的《论语》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子路啊,我教给你的,你懂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这句话是用来提醒人们要以诚实的态度来对待知识,来不得半点虚假和骄傲,要养成踏实的学习作风,避免虚构夸大的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这句话对我们也有同样的启发。在学校里,我们就要认真听老师上课,如果老师讲的没听懂,有些同学就不敢向老师提问,导致作业错误很多,学习不会有进步。但如果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人,往往比别人高出一筹,因为他们懂得随时填补自己学习上的漏洞。

在孔子的学生中,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年龄最大,性格突出。也曾顶撞过孔子,这个人就是子路。子路原来是性格豪爽的一介武夫,但他最终改变了自己的思想,臣服在孔子门下,可见孔子的个人魅力之大。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论语》成了中国社会的“圣经”,大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小到个人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言一行都在它的规范之中。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就多读读《论语》吧!

《论语》学习心得读后感500字篇三

《论语》中蕴含的道理,是数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孔子的思想和境界,是我们现代人所最需要借鉴的。然而现在所处商品经济世界的我们,却丝毫注意不到读《论语》的重要性。

我在爸爸的督促下,开始了背《论语》马拉松。在背完第一章后,我深刻意识到了读、背《论语》的重要性。第一章中,不少是教我们贤人、君子、孝子该怎样去做,还有是教我们仁德的。比如说:“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一句的意思就是说:“孔子说:‘父亲活着时,儿子不能独立行动,便观察他的志向;父亲去世后,就要观察他的行为;如果他长期不改变父亲的准则,就可以说他是孝子了。’”

《论语》中有的是用来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它们对当今的治国,甚至是治家都对我们有着很好的启发呢!虽然我现在不能很好的理解和应用《论语》中的知识,但是我相信,是好文章、大道理,终会对我的人生有很大的启示,使我走上灿烂的人生大道,并且笑得更灿烂。

而我,也会因为有了《论语》的基础,从而获益匪浅。

《论语》是一本好书,一部经典,是中华民族的古典智慧珍品。而经典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用它无尽的光辉,指引着无数无知的人们在茫茫历史的长河中前进,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我背《论语》,我在它的字里行间中找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我希望更多的人来学习《论语》,把它的精神传播下去。

《论语》学习心得读后感500字篇四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论语》学习心得读后感500字篇五

今天,我看了《论语》,明白了许多道理,比如“欲速则不达”。

说到欲速则不达,《论语》是这样记载的: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看到这儿,大家肯定会想到《拔苗助长》这个故事吧?对,故事里的主人公就是因为贪快,所以让禾苗枯萎了。我们觉得主人公很可笑,但在笑话之余,我们想想自己也干过此类“傻事”吗?

我们班的吴金霖同学就是这样一个干“傻事”的例子。为了早点做完作业,她写字时乱涂乱画,结果老师罚她“重写”,还要“翻倍”。就这样,吴金霖非但没有获得更多的娱乐时间,反而又增添了许多学习时间。你们说,她达到原先目的了吗?

慢工出细活,欲速则不达。爸爸就是一个喜欢慢工出细活的人。一天,爸爸在写材料,柔和的月光洒进屋子里。“爸爸,吃饭了!”我大叫。“等一下。”爸爸回答。过了一会儿,见爸爸仍没出来,我便推开紧闭的门,看见爸爸正在聚精会神地写材料,又一边核对资料。我向爸爸抱怨道:“爸爸,您干吗写一遍对一遍呢?直接写吧!”“慢工出细活!”爸爸说,话语里带着点严肃。果然,爸爸把材料交上去后,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工作迅速完成了。

在现实生活中,快,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有时,慢才能解决问题!

没有质量地贪快,会让你很后悔。因为欲速则不达!

《论语》学习心得读后感500字篇六

宋代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其实一点儿也不夸大,《论语》的确是一部安身立命,拯民救世的经典。

走进《论语》,欣赏《论语》,品味《论语》

第一次读《论语》时,觉得它既朴实无华又秀色可餐。白纸黑字,只言片语,就勾画出了美好图景:“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道出治国真谛;“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酝酿出凌云壮志;“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描摹君子气概;“仁者爱人,亲亲爱人”呼唤人间温情……这些朴素而睿智的语言使我干净明澈,引我走进了一格欣欣向荣的世界。

走进《论语》,规范我的言行和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让我受益匪浅。《论语》倡导老实、严谨的学习态度,这比任何一种学习方法都有效。反复阅读《论语》,如同在苍绿的青橄榄中嚼出丝丝清凉:做事不能违背原则,不仅仅是学习,否则,必然失败。于是我豁然开朗,在学习的路上渐行渐远。

走进《论语》,最沁人心脾的是《论语》中所蕴含的思想馨香。《侍坐》中孔子“莫者春,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呼雪雩,咏而归”的思想有悖于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但这种思想源于生活,源于心灵的根本。让我们的心灵和谐饱满,让我们对生活有热爱,有向往。这种理想也是我所追求的。

走进《论语》,细细品味它,会从中获取很多知识,得到很多启迪。

走进《论语》,它教会我很多很多……

《论语》学习心得读后感500字篇七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历代的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统治中国近2000年。《论语》当然也就稳坐了2000年的宝座。直至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论语》的地位才开始动摇。深刻的“批林批孔”,更进一步瓦解了儒家思想对人们的束缚,《论语》从此埋没人间。

《论语》究竟是什么内容?为什么他被古人视为经典,而后又成为所谓“封建统治者的工具”呢?怀着这些疑问,我漫步于《论语》的花园,尝试着去感受其中的奥秘。

粗看《论语》,不过是一本语录。可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论语》里最常见的词汇,无非是中庸、君子、礼仁云云。

中庸却是《论语》里最容易理解的而最难做到的。中庸指的是“对人处事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态度”。这种思想体现了当今北京居民的“忍”文化。对中庸的字面理解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始终保持中立。这固然是好的,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争端,但过度的“忍”却能使一个民族沉睡,古代中国的发展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中庸是儒家的为人之道,体现了儒家学派的软弱性。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1873488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