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数码科技

我国科学家证实人类是从鱼进化来的,网友热评:猴子应该也是吧!

时间: 2022-11-17 canyinms.com

今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朱敏院士团队的4篇学术论文,集中报道了有关有颌类起源与最早期演化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填补了“从鱼到人”演化史上缺失的最初始环节,更新了对有颌类起源与崛起的传统认知,进一步夯实了“从鱼到人”的演化路径。

“从鱼到人”演化史先后经历了最早的无颌类演化变成有颌类、肉鳍鱼类,之后登上陆地变成两栖类和哺乳动物,最终演化成人类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科院朱敏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经过多年的野外考察与研究,揭示了有颌脊椎动物起源与早期演化的重要信息,在“从鱼到人”的探源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但你知道这些新发现的史前生物是如何命名的吗?

灵动土家鱼:取自化石发现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中的土家族;而种名“灵动”,则取自该鱼在死后埋藏的时候恰好保存了一个“鲤鱼跃龙门”的姿态,非常的灵动。

奇迹秀山鱼:秀山以发现地命名,奇迹指志留纪早期完整有颌鱼类奇迹般的发现。

蠕纹沈氏棘鱼:沈氏是为了纪念著名作家沈从文,化石发现地在他最著名的小说《边城》原型附近,蠕纹指这条鱼大块骨板上蠕虫状纹饰。

双列黔齿鱼(Qianodus duplicis):属名中“Qian”取自贵州省简称“黔”的拼音,odus是希腊语牙齿的后缀;种名“duplicis” 源自拉丁语duplex,相当于英语中的double,意指该属种的齿旋具有一对主齿列。

新塑梵净山鱼:属名Fanjingshania源自佛教名山梵净山,与化石发现点同处黔东北,种本名renovata是英文renewal的拉丁语化,译为“新塑”,意指这个物种膜质骨骼的再生发育机制。

有网友评论:那这个成果会改写历史书吗?我们还是不是猴子演变过来的呀!

更有热评说:我说难怪人类喜欢摸鱼划水呀!

以上就是小编的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hueiji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