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万马股份涨停分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概念热股
万马股份涨停收盘,收盘价 10.42 元。该股于 9 点 30 分涨停,未打开涨停,截止收盘封单资金为 1.26 亿元,占其流通市值 1.17%。
资金流向数据方面,8 月 5 日主力资金净流入 1.17 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出 6031.21 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出 5634.55 万元。
近 5 日资金流向一览见下表:
该股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概念热股。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今年,各省市还发布了有关充电基础设施的“十四五”规划。其中,北京规划至“十四五”末充电桩的保有量将达到70万个,重庆规划到2025年建成充电桩23万个,南方电网将投资100个亿,到2023年实现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四省市区乡镇充电桩全覆盖。浙江规划到2025年,建成综合供能服务站800座以上,公共领域充电桩8万个以上,车桩比不高于3:1。
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充电桩与新能源车的增量比达1:2.1,1-6月,该比例进一步升级为1:2,即新增的一个充电桩可满足两台新车的充电需求,反映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今年1-6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30.1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同比上涨228.4%,私人充电桩增量同比上涨511.3%。6月比5月公共充电桩增加10.8万台,同比增长65.5%。截至2022年6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391.8万台,同比增加101.2%。从2021年7月到2022年6月,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约5.0万台
据公安部与中国汽车协会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784万辆,同比增长59%;2019-2022年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稳步提升,2022年5月新能源车销量达44.7万辆,同比增长106%。与此同时,车桩比却处于较为明显的高位,2021年公共车桩比和私人车桩比分别为7.13和5.17,充电桩缺口较大。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水平持续提升,将倒逼其基础设施的加速建设与完善,充电桩行业将进一步发展与扩张,市场前景广阔。
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充电桩市场规模为72亿元,到2021年达到418.7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42.2%。而新能源车快速发展对充电桩需求的增长结合“新基建”与“稳增长”等政策的支持与补贴,有望推动新能源充电桩行业维持较高增长率。其预测,到2026年底,我国充电桩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870.2亿元,五年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37.8%。
东莞证券预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1221万辆,充电桩保有量将达506万台,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增加至3224万辆,充电桩保有量将增加至1466万台。2021-2025年新增充电桩数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44%,2022-2025年充电桩市场规模分别达1241亿元、1347亿元、1482亿元、2045亿元。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正猛,未来渗透率将持续攀升,为更好地支撑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加快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已迫在眉睫。
充电桩是为电动汽车充电的专用电力设备,由桩体、电气模块、计量模块等部分组成,一般具有电能计量、计费、通信、控制等功能。按照充电方式,可分为交流桩(慢充桩)和直流桩(快充桩)。前者功率7kW居多,充满电要8小时左右;后者功率在30kW以上,充满一般需要1-2小时。从技术实现方式来看,提高充电电流或提升充电电压是两种主流解决方案,前者对热管理要求高,推广难度大;后者则因降低能耗、提高续航、减少重量、节省空间等优势,能够在更宽范围内实现最大功率充电,以适配未来的快充需求。因此,以提升充电电压为代表的高压快充技术推广成为未来趋势,保时捷、现代、比亚迪、长城等主机厂商纷纷为未来储备,推出相应快充技术配套设施。
新能源充电桩产业链包括上游充电桩部件制造商、中游充电桩运营服务提供商、下游充电桩用户。其中设备零部件生产商(装备端)和充电桩运营商(运营端)是充电桩产业链最主要的环节。
新能源充电桩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充电桩部件制造商,提供包括充电设备、配电设备以及管理设备三类的标准化电气产品。充电设备成本是充电桩的主要成本,占比90%以上。其中充电模块是充电桩的核心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将电网中的交流电转化为可以为电池充电的直流电,约占充电系统成本的40%左右。由于技术门槛偏低,上游企业同质性高,产品差异化程度低,厂商间竞争激烈,毛利率较低。
电动汽车充电桩是我国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方向之一,也是推动新能源汽车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主要运营企业包括:星星充电、特来电(母公司:特锐德)、国家电网、云快充、南方电网、依威能源、汇充电、深圳车电网(母公司:科陆电子)、上汽安悦、万马爱充(母公司:万马股份等。国电南瑞、许继电气作为国网系代表,依托国家电网充电网络的建设而分享充电桩采购订单红利。民营企业万马股份、科士达在行业里市场份额稳居前列。
电动汽车充电桩运营企业依据2021年运营公共充电桩数量划分,超过10万台的企业有:星星充电、特来电、国家电网、云快充;1-10万台之间的企业有:南方电网、依威能源、汇充电、深圳车电网、上汽安悦。
目前,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龙头运营企业为星星充电、特来电、国家电网和云快充。2021年,按电动汽车公用充电桩运营数量来看,星星充电的市场份额达23.97%,特来电的市场份额达16.29%,云快充的市场份额达16.27%;按电动汽车充电桩专用充电桩运营数量来看,特来电的市场份额达35.72%,国家电网的市场份额达30.13%,星星充电的市场份额达1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