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儿童教育

孩子下楼玩就不愿回家「带娃必看」

时间: 2022-11-10 丁昱丞

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 --狄德罗

对于儿童,尤其是六岁下列的婴儿来说,他的肠胃作用还不完善,而成长发育迅速,必须的营养元素较多,假如饮食搭配不科学,就易造成上火,上火易造成儿童偏食,那么对于儿童百科的问题还有啥呢,下面餐饮美食网给大家了解一下孩子下楼玩就不愿回家的内容。

家长叙述:

儿子三岁八个月了,最近天气很好,很多小朋友都在外面玩,孩子出门之后,根本不愿踏进家门,在外面玩得时间也挺长了也还是不愿回家。因为我回家要做饭不可能过于顺从他,每次都是讲好了回家的时间,他也答应之后我们才出的门,可是一到时间就不行了,不管我怎么喊他催他,要么就是他在外面耍赖,我们娘俩僵持不下,要么就是他回到家里趴在地上大哭大闹,闹得很厉害。我发过无数次火,但发现根本没有什么效果,现在已经是无计可施了,我都懒得跟他大嚷了。其实他的户外活动很多的,只要有空余的时间,除了吃饭睡觉基本都是在外面玩的,可每次都是不愿和小朋友说再见,哪怕没有小朋友时他也喜欢在外面待着。我一说回家就惹他不高兴,我多说几次回家,他就在外面推着我让我走,当着那么多邻居的面,弄得我特别不好意思。我觉得这一点我很不理解,他是我从小带大的,很少有孩子在外面会推着妈妈离开的。孩子出去玩儿就不愿回家,有什么办法可以哄他吗?我到底该怎样做?请老师帮我想想办法。

专家解读:

大部分幼儿都会有到外面玩之后不愿回家的情形,这种行为在幼儿期间是普遍现象,很多孩子都是被爸爸顶在脖子上面,或被妈妈抱在怀里哭着回家的。外面空气更清新,空间更广阔,幼儿期间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感知觉经验的积累,他们可以触摸到比家中狭小空间里的固定事物更丰富的事物,听到各种声音,嗅到各种味道,在外面,孩子的所有感知觉都是打开的,尽情吸收各种信息,不断增加着新的体验。

还有,幼儿的精力也特别旺盛,他们非常需要发展全身躯干的大动作的能力,家里没有外面那样宽阔的场所供他活动,而有的幼儿园里的体育活动相对来说尚不能完全满足孩子对活动的需求。居民小区里的各种游戏的场地都很宽阔,可玩的器械也比较多,尤其是宽敞的场地便于孩子身体的四处活动,比如奔跑、滑板、溜冰,还有各种适合儿童的体育设施,滑梯、沙坑、植物、昆虫、水池等,都是孩子特别喜爱的去处和事物,难怪孩子留连忘返不愿回家。

外面的环境里更有一些各个年龄阶段的小朋友,幼儿非常需要陪伴,家里的保姆、司机、父母、老人,甚至是专职的家庭教师,都不可能取代同龄同伴的作用。孩子一个人在家看电视,一个人玩玩具,一个人吃饭,形单影只,内心感到非常孤独。一到了外面,一帮小朋友陪伴他一起玩耍,他们兴趣点是共同的,相互交流内心对世界的体验,这时,他们就感到有人在理解他们,关爱他们。他们有相同发展程度的语言和共同感兴趣的动画片、故事情节与人物,彼此之间能尽情沟通其中有趣的地方。

总之,外面的世界总是很精彩,父母们却感到很无奈。幼儿时期,孩子的活动范围扩大了,自我意识也渐渐发展起来,他们的独立自主性不断增强,自我意志比一两岁时要更坚定,如果他们想要实现自己的愿望,往往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如果父母限制孩子的情况发生比较多,则会引起孩子反抗的习惯,经常就会发生父母难以控制的局面。

对待孩子外出玩不愿回家的这种现象,父母们各有各的态度和方式,父母们采取的各种办法都各有利弊。有的父母是民主自由放养式的,干脆就顺从孩子,让孩子玩个够,等他疲劳了,愿意回家了,哪怕等到天黑,小朋友们都走光了,他成了最后一个回家的孩子,再带他走。这种方式的好处就是亲子不起纷争,孩子尽兴,家长省心。但省心不省力,父母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他,孩子也容易被过于迁就而在幼儿园和学校感到不自由。

还有的家长喜欢用强制的方法,他们一张嘴,第一次就必须让宝宝听话,马上回家,如果不回去,父母坚决不让步,并施以严厉的训斥或粗暴的打骂,不颐孩子的大声哭闹,抱着孩子就往家里走。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对于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主性,以及对外面的探索兴趣和好感,还有对父母的信任感都是一种伤害,孩子在这种专制的教养方式下长大,内心会非常脆弱,变得更没有主意和胆怯,或更有主意但是十分反叛。

有的家长用物质诱惑孩子回家,比如对他说:“如果回家,我就给你买雪糕吃。”有时父母不兑现,即使每次都兑现,孩子也会把按时回家的规矩变成要挟父母的手段=还有的家长吓唬孩子,对孩子说:“天黑了,你再不跟我回家,魔鬼可就来了,专门吃小孩儿。”这种方式直接威胁到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孩子容易胆怯紧张,害怕黑暗,过于焦虑。

还有的父母对这种情况进行事先协商,当时冷静处理,暂时解决问题,再找适当的时机进行说服教育。这种方式对孩子是最合适的方式,父母不要一味迁就满足孩子,给他养成任性固执个性的机会,也不能粗暴严厉打骂他,更不能用物质诱惑孩子,也不能用想象来吓唬孩子。

专家引导:

父母陪孩子出来玩,在说好下楼之前,还没有穿上鞋子的时候,父母就认真地看着孩了的眼睛,一字一顿地向孩子提出要求:“出去玩,一个小时之后回家。妈妈叫你回家,但是会提醒你三次,最后一次,你要听话,因为妈妈回家还要给全家人做饭。”在父母尽心尽力陪孩子在外面玩够规定的时间之前,就开始提醒孩子,给他第一次心理准备:“提醒你一下,时间快到了,宝贝再玩小一会儿,咱们就该回家了。”在规定到来的时间之前,父母诚恳地提醒孩子三次,可以在结束前十分钟提醒一次,在结束前五分钟提醒一次,最后一次,父母坚持住,缓慢而坚定地说:“这回到时间了,该回家了。”说最后一次就是最后一次,而且最后一次这个词尽量只说一遍。如果孩子磨,父母的脸色就更严肃些看着孩子的眼睛,哪怕孩子要哭,父母也要保持沉默。如果孩子与父母僵持,父母就把孩子抱回去,孩子回家不哭的时候,父母要趁着孩子还记得这件事,即回家半小时左右的时候,重申遵守规矩的必要性,特别指明孩子当天做得好的地方,并提出期待。这样做,孩子哭两次就好了,孩子在小时候虽然表现得很任性不听话,但小时候立规矩是最见成效的。

另外,幼儿的注意力也很容易转移,父母可用他感兴趣的事吸引他回家,比如告诉他电视里的动画片已经开始,回家后还可以玩他最喜欢的用橡皮泥制作汉堡包的游戏,给在外面正兴奋的孩子一个回家后做事的出路。当时如果看到有个孩子正跟着妈妈回家,就可以对孩子说:“你看,那个宝宝跟妈妈回家了,你和他一样,也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如果孩子也愿意回家,父母要及时地对孩子进行鼓励,摸摸孩子的头,强化孩子的行为。天长日久,孩子就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最后,父母还要改善家庭的状况,让家中的世界精彩起来=孩子的心被外面的世界所牵引,是因为他在外面有许多有趣的可以玩的东西,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外面也有陪他一起欢乐的小伙伴,不会感到孤单。如果父母能充当孩子的玩伴,做孩子的好朋友,孩子就不会总想留在外面不回来了。每次父母带孩子回去后,都先陪着他玩一会儿,游戏内容包括各种丰富多彩的游戏,比如和他一起搭积木、捏椽皮泥、吹气球、顶气球、夹豆子比赛、看动画片等等。父母多陪孩子玩,多做一些彼此都感到乐趣无穷的游戏,孩子自然就会喜欢留在家里。而父母也可以经常邀请小朋友来家做客,把家门打开,孩子的心就与外界相联结,这样就可以丰富孩子的社会生活。如果小朋友也同样出现不肯回家的问题时,父母和孩子都在一旁看在眼里,孩子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一般都能正确看待这类事情,觉得小朋友那样哭闹不回家是不对的,从小朋友身上学习到了遵守规矩才是好孩子的道理。

上面就是餐饮美食网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关于(孩子下楼玩就不愿回家)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欢迎大家收藏,转发,分享。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hueiji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