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钙深陷“违禁门” 专家解读钙剂挑选方式
从几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开始,到风波尚未平息的“酒鬼酒”事件,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是众人聚焦的热点。而其中,针对婴幼儿的食品、药品安全状况,不仅更被父母们所关注,也更需要全体社会去监督。近日,几个婴幼儿补钙胶丸产品被曝含有**命令禁止添加的乳矿物盐,这无疑给消费信心缺失的儿药市场,再蒙上一层阴云。
乳矿物盐为何物?据了解,乳矿物盐是以乳清为原料,经去除蛋白质、乳糖等成分而制成的营养补充剂。作为一种新资源食品,其成分复杂,婴幼儿食用的安全性有待评估,因此**于2009年发布的第十八号公告中明确规定,乳矿物盐不适用于婴幼儿产品。而这样明令禁止的成份,却被堂而皇之地添加到婴幼儿补钙产品中,这个消息被传出后,真是让广大家长朋友们欲哭无泪。经调查,市场上的乳钙产品均是清一色的保健食品或普通食品,这无疑让家长们对儿童保健食品的信任度一降再降。
市场上的补钙产品种类繁多,但质量却参差不齐,钙质是婴幼儿时期容易缺乏的营养素,而且补钙是个长期过程,这样一来,选择优质的、适合婴幼儿的补钙产品就成为家长们的必须课了。。钙质是婴幼儿时期最易缺乏的营养素之一,在此情况下,众多家长们不禁要问,钙,一定要补,但是产品,要怎么选?
对此,我们也特别咨询了一些国内著名育儿专家,针对补钙产品的挑选问题,为大家提供一套科学、严谨、可靠的选择标准。
标准一:OTC药品优于保健食品
OTC,即非处方药,属于人们常说的“药品”范畴内,是属于百姓可自行选择购买、安全性高的一类药品。很多父母错误地认为,宝宝太小,身体发育程度低,贸然使用药品补钙可能会伤害到宝宝,因此更愿意选择一些保健食品给宝宝补钙。但实际上,保健食品和药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在钙含量、审批标准、生产工艺、医学角度上都存在着明显区别。因此,对于有补钙需求的婴幼儿来说,保健食品是不能代替药品的。
在含量方面,保健食品的含钙量远远低于OTC药品。研究表明,0-3岁的宝宝每天需要的钙为300-600毫克,市场上的保健品单位钙含量一般偏低,甚至为了夸大产品功效,很多保健食品标示的量是化合物钙的重量而非钙元素的净含量,导致混淆了含钙量,误导了家长们,而OTC 药品中钙含量更为合理,且明确标示出了钙元素的含量,有了统一的标准,家长们才能更清楚服用的剂量。
此外,由于从属于“药品”和“保健食品”两大类别,OTC药品的审批比保健食品更加严格、细致,这也就决定了OTC药品在配比、安全性等方面比保健品更加可靠。对此,专家也特别提醒,在购买钙剂时要注意其种类、含量等相关参数,不要被夸大其词的广告混淆视听,延误了宝宝的最佳补钙时机。
识别OTC药品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包装盒上可以看到“OTC”的标志,且包装盒上可以找到“国药准字H********”的内容。
标准二: 钙剂来源要安全
由于婴幼儿各项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脏器功能较弱,另外,补钙是个长期的过程,所以选择安全性高的补钙产品非常重要。首选是钙源方面,很多该产品打天然牌,有来自海洋生物的,也有来自动物骨骼的,家长们盲目认为天然的就是最好的,其实不然,由于现在环境污染严重,海洋、草场都是污染的重灾区,所以来自海洋生物和动物骨骼的钙源,都具有重金属超标的风险,而矿源碳酸钙则是安全的钙源之一。再有就是看说明书,其中有效成份不能含有违规成份,在这里补充一句,含有蔗糖的钙制剂也不是婴幼儿的最佳选择,虽然配方中添加蔗糖让口味变好了,宝宝爱喝了,但是却给宝宝的身体健康埋下了隐患,因为蔗糖不但对牙齿发育有害,对神经系统发育也有影响,还会影响其他营养素的摄入。
标准三:用法用量要区分
除了OTC和生产厂家外,产品本身的设计是否科学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人体年龄不同,生长状况不同,每日所需的钙剂量也不同。对此,中国营养学会也特别研究、整理了不同年龄下,中国居民的钙参考摄入量表格。
通过表格可以看出,0-3岁宝宝每日钙摄入量的推荐值就分为了3档,因此在为宝宝挑选补钙产品时,一定要选择能够明确根据宝宝年龄进行剂量区分的产品。表中的平均实际摄入量是我国居民不同年龄段人群通过日常饮食可以获取的钙量,用“推荐摄入量”减去“实际摄入量”,则是需要通过钙剂补充的量。
标准四:生产厂商需过硬
国内出现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中,大部分是由于一些不甚出名的厂商,迫于利润的吸引、成分数据的膨胀甚至是技术水平的局限,而造成了各种安全隐患。相比来说,成立时间更长、产品领域更专、市场覆盖更广的“百年老店”,在安全问题上更加可靠,也更值得信赖。
通过专家详细的讲解,相信各位爸爸**们已经掌握了钙剂选择的四大标准,那就请大家仔细挑选,给宝宝最佳呵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