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家企业承诺不监听个人隐私 如何保护好我们的个人隐私
20多家企业承诺不监听个人隐私
**、华为等 20 余家重点 App 运营企业签署《深圳市 App 个人信息保护自律承诺书》,向社会公开作出“不超范围采集信息,不强制索要用户授权,不利用大数据杀熟、不滥用人脸识别数据,不监听个人隐私”等承诺。
****办公厅、**办公厅去年 10 月印发的《深圳建设中国特色**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 年)》,明确要求深圳率先完善数据产权制度,探索数据产权保护和利用新机制,建立数据隐私保护制度。今年 7 月,深圳出台《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率先就数据保护和利用开展地方立法,率先明确提出“数据权益”,确立处理个人数据“最小必要”原则,明确大数据“杀熟”最高可罚 5000 万元等。
如何保护好我们的个人隐私
在注册新的平台时,大多都需要点击“同意条款”,而许多条款含糊不清,如果不同意就用不了软件,所以用户只能被迫去同意这种“霸王条例”。这时我们就更需要补充相关知识防范落入平台挖的“坑”中。
使用手机的时候,关闭一些不必要的功能。例如“附近的人”、“常去地点”、“允许搜索”、“允许查看”等功能,这样可以减少大数据对我们“行踪”的了解。
不要随意连接公共wifi,家庭网络开启防火墙功能,以免自家网络被蹭,让病毒或恶意攻击乘虚而入。
除了我们自身需要提高“隐私保护意识”以外,国家的法律也在为我们保驾护航。
例如,《中华人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明确了对公民的人格尊严、住宅、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保护。
法律规定对于保护公民的隐私权都具有很重要意义,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一定要勇于拿起法律的“武器”去**我们合法的权益。
在数字发展的“大数据”时代下,不仅仅丰富了产品也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受大数据被掌握的可能性也比从前更大,更需要警惕隐私泄露下的危机,所以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法律、技术、管理措施,并严格遵照执行。
同时,我们自己也应该养成保护个人隐私信息的意识和习惯,当自己隐私受到侵害时要用技术与法律的手段去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