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中耳炎是怎么引起的
新生儿中耳炎大多是因为咽鼓管感染
专家指出,这主要与宝宝的耳部解剖特点有关。与**相比,宝宝的咽鼓管位置呈水平状,且较宽、直、短,故宝宝患上呼吸道感染时,鼻咽部的细菌或病毒容易通过咽鼓管侵及中耳,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也是造成中耳炎最多见的途径。
具体小儿发病率高的原因:
①易患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百日咳和肺炎等,主要表现在上呼吸道发炎;
②小儿咽鼓管较**相对短而直,比较水平,分泌物易于经此管道进入鼓室;
③小儿多仰卧吮乳,特别是人工喂乳时,呕吐物和多余的乳汁甚易流入鼓室;
④小儿多患增殖体肥大和管周淋巴结炎,易阻塞咽鼓管口,妨碍引流而致发炎;
⑤小儿处于萌牙期,经常食欲不振,局部肿胀,局部肿胀,抵抗力减弱,易于感染其他疾病;
⑥先天性唇裂、腭裂致腭咽功能不良,易引起咽鼓管感染,而鼓室内粘膜下胚性组织多,抗感染力弱;
⑦增殖体、鼻息肉等手术,由于出血和填塞物过久,亦易引起鼓室感染。
新生儿中耳炎也可能是因为日常细节不到位
1.婴儿喂奶不当
如婴儿平躺着喝水、喝奶,水或奶会向鼻咽方向流入,有导致中耳炎的危险。所以,宝宝喝奶或其他饮料时,要将他的头抬高一些,并随时给他擦掉流出来的水或奶。
2.提捏鼻子
大人经常捏孩子的鼻子,既可能损伤鼻腔的黏膜与血管,降低鼻腔自身的防御功能,增加细菌、病毒感染的机会,又容易使鼻腔中的分泌物因受到挤压,通过咽鼓管侵入鼓室而引起中耳发炎。
3.乱擤鼻涕
不少**们为孩子擤鼻涕的方法不正确,常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将鼻涕擤出。由于孩子的两侧鼻孔都被捏住,鼻涕的出路被堵死了,便在外力的迫使下向鼻后孔喷出,通过咽鼓管而侵入中耳,其中的细菌、病毒趁机繁衍而引起炎症。据统计,大约有1/3的中耳炎患儿就是这样“造就”出来的。
4.乱掏耳朵
耳屎的学名叫耵聍,是有生理作用的,它充当着耳道“门卫”的角色,阻止虫子、脏水等异物入侵;发挥“消声器”的作用,防止剧烈声波损伤鼓膜等。乱掏耳屎既破坏了它的生理作用,解除了耳道的“门卫”,为细菌随异物潜入中耳开了方便之门,又可能损伤耳道黏膜或鼓膜导致感染,并蔓延到中耳发生中耳炎。
5.不洁环境
如吸烟、通风不好、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孩子接触感冒病菌或病毒的机会大大增加,从而增加患中耳炎的可能性。
6.滥用奶嘴
在调查了100位半岁到1岁半的小宝宝后,专家们发现连续6个月使用安慰奶嘴的宝宝,患上中耳炎的几率比不使用者高出30%以上。原因就在于:孩子频繁的吸吮动作很容易使病菌从鼻腔后端潜入咽鼓管,进而引发中耳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