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积食有什么症状 **要谨慎注意这15点
宝宝积食有什么症状
掌握体温——每天小孩睡觉后要摸摸他的胸口和腹部是不是比其他地方热。如果是,就要小心了,因为食积发烧和感冒发烧不同,一般都是胸口先热起来,这时候量量体温,通常是36.8摄氏度或者37摄氏度。估计再有两天,就会发烧了。再者就是胸口、手心、脚心温度比较高,这在中医上叫五心烦热,也是内积化热的症状。
看**——每天观察小孩的**,是稀还是稠,色是不是和前一天的不同,有没有增多次数。如果正常一天一次,忽然三次,这也是前兆,不采取措施,第二天估计就要拉肚子。正常的**是香蕉条样的,忽然发绿,或者不成形,或者有块状的,都不正常。
看舌苔——每天观察舌苔,如果舌苔忽然变厚,或者一块红一块白,还有黄苔,也是脾胃出问题了。
看背上皮肤——正常情况下,孩子的脊背是非常软的,皮一拎就能拎起来很高很高。但食积时,孩子脊背中间部分的皮发紧,捏起来没那么容易,这个就是有食积的表现。
看鼻梁——看孩子的鼻梁,是不是有青筋,如果平时没有,忽然出现,那离食积也很近了。
看下眼皮——如果下眼皮忽然肿胀、发青,也是脾胃出问题了,食积了。
看食欲——忽然食欲不太好,或不吃,或者挑食。
看眼睛——那两天眼睛没精神,像睁不开一样,有一小部分是单眼皮忽然变成双眼皮。
看睫毛——正常的睫毛是一根一根微翘, 那两天睫毛几根几根地黏在一起,就是要食积了。
看睡眠——如果孩子平常睡眠都很好,忽然夜里翻来翻去,一会儿一醒,也要注意,中医有句话叫胃不和而卧不宁。
看呕吐症状——吃点东西就吐,这已经严重了,胃主升清,脾主肃降,现在不降反升。
咳嗽——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积食过久,脾胃虚弱,日久就容易生痰,导致咳嗽不止。
闻口气——孩子忽然口气很重,食积了。
腹胀——没吃什么东西,肚子也很胀,也是食积了。
反复呼吸道感染、扁桃体发炎——食积时易“化火”,而火的特性是向上的,所以就会上攻到扁桃体,小孩子就容易反复扁桃体发炎、呼吸道感染。
宝宝积食怎么推拿
我们中医就有一句话叫作“饮食自倍,脾胃乃伤”,意思就是由于小儿饮食的不节制,而使脾胃造成伤害。小儿食积就是由于小儿喂养不当、内伤乳食、肠胃功能停滞,引起的临床最常见的脾胃疾病。今天跟大家分享如何用小儿推拿手法来轻松解决小儿食积的问题。
1、清补脾经、胃经
位置:脾经、胃经都位于拇指的桡侧面。
手法:清补脾胃就是在这个桡侧面上,由上到下,由下到上来回推,这就叫清补,一般可以100~200次。
功效:具有健脾胃、补气血、清热利湿、和胃降逆、化痰止呕的功效。主治小儿消化不良、腹泻、呕吐、四肢无力等。
2、顺时针揉板门
位置:板门位于手掌大鱼际的**。
手法:顺时针按揉100~200次。
功效:具有健脾和胃、消食清热的功效,一般用于小儿消化不良、食积导致的食欲不振、腹胀、**不调等症状。揉板门没有什么副作用,如果孩子没有什么不适,日常揉揉这个穴位也可以起到很好的调理脾胃的保健作用。
3、掐四缝穴
位置:四缝穴位于第一、二、三、四、五手指掌面近端指尖关节**。
手法:用大拇指的指甲逐个掐揉宝宝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手指第一指关节处的四缝穴。两只手都要掐,掐10次左右即可。
功效:具有消积导滞、祛痰化积的功效。传统上我们四缝穴都是拿针刺了放血,在家的时候家长可以用手掐四缝穴,来给孩子起到消积的作用。
4、顺时针摩腹
位置:整个腹部。
手法:用掌根按住腹部下沉1~2厘米,顺时针揉腹100~200次。
功效:具有调畅气机、促进胃肠消化的作用。经常摩腹可使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功能更活跃,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并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
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顺时针摩腹为泻法,能消食导滞通便,用于便秘、食积、腹胀、厌食等。逆时针摩腹为补法,能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泻、虚寒泻等。
5、捏脊
位置:背部的正中线,颈部到骶尾骨的连线上。
手法:让孩子安静地趴在床上,家长用大拇指和食指捏起孩子后背的皮肤,由下向上沿着脊柱两侧,一边把皮肤捏起,一边向上推。每捏三下将脊背提一下,即为捏三提一法。一般要捏3~5遍。捏脊推荐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
功效:捏脊具有调畅气血、疏通经络、调理脏腑的功能,针对食积的孩子也非常适合,还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