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和手足口病的区别
幼儿急疹和手足口病的区别
区别1:发热程度不同
幼儿急疹和手足口病虽然都有发热的症状,但幼儿急疹是突发高热,在出疹后体温就会下降恢复正常,而手足口病是发低热,且发热同时就出现皮疹了。
区别2:症状大不同
幼儿急疹常常突然发生高热,伴食欲不振,少数患儿还可出现嗜睡、恶心、呕吐、咳嗽,枕后和颈部淋巴结肿大。3~5天后体温开始下降,约24小时内降至正常。热退时出现玫瑰色斑丘疹,起病初在患儿悬雍垂两侧见有小结节状隆起,周围充血,成晕状粘膜斑。
手足口病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区别3:传染程度不同
幼儿急疹虽然有传染性,但传染性不大,除非是亲密接触患者,否则被传染上的机率是不大的。并且是父母们完全可以通过加强锻炼,提高宝宝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保持宝宝生活的环境的整洁干净来阻止被传染。
手足口病也具有传染性,而且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导。手足口病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
区别4:发生年龄不同
幼儿急疹常发于6~18月的宝宝,3岁后少见。幼儿急疹一年四季都能发,但相比之下,春、秋雨季发病较多。而麻疹好发于6个月到5岁的宝宝,但**受到传染也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多见。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区别5:有无并发症
幼儿急疹没有并发症,但少数手足口病患者(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心肌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并发症,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幼儿急疹和手足口病怎么治疗
【幼儿急疹的治疗方法】
本病并不需要特殊措施,轻型患儿可卧床休息,给予适量水分和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但是,在发烧过程之中,需要给婴幼儿补充充足水分,防止脱水。可以采用一些物理降温的办法,如温水澡,睡冰枕,温水搽额头、四肢等。
高热时,温度高于38.5摄氏度,可给予小量退热剂,哭闹烦躁试用镇静剂,惊厥则及时止惊。一般采用的药物有美林或者泰诺,不能采用阿司匹林。而对免疫缺陷的婴幼儿或者严重的病例,则需就医做抗病毒治疗。
【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主要为对症治疗。
(1)首先隔离患儿,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对症治疗,做好口腔护理。
(3)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4)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5)**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其大**,保持**清洁干燥。
(6)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补充维生素B、C等。
2.合并治疗
(1)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血糖及胸片。
(2)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
(3)有颅内压增高者给予相应处理。
(4)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5)维持血压稳定。
其他重症处理:如出现DIC、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应给予相应处理。
3.抗病毒药物
因为抗病毒药一般在发病24小时到48小时前使用才是最佳的。而往往我们确诊手足口病的时候,都已经过了最有效的治疗阶段,现在也不提倡用抗病毒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