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生活常识

鹿鸣呦呦 食野之蒿意思

时间: 2022-10-18 本站作者

  意思: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该句出自《诗经》中《小雅·鹿鸣》一文,这是一首宴饮诗,历来对其主旨多有争论,大致有美诗和刺诗两种意见。全诗三章,每章八句,歌唱主人的敬客,嘉宾的懿德,以及宴享活动对人心的维系作用。

鹿鸣呦呦 食野之蒿意思

  《小雅·鹿鸣》原文

  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小雅·鹿鸣》翻译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纷纷来仿效。我有美酒香而醇,嘉宾畅饮乐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我有美酒香而醇,嘉宾心中乐陶陶。

  《小雅·鹿鸣》注释

  ⑴小雅:《诗经》中“雅”部分,分为大雅、小雅,合称“二雅”。雅,雅乐,即正调,指当时西周都城镐京地区的诗歌乐调。小雅部分今存七十四篇。

  ⑵呦(yōu)呦:鹿的叫声。

  ⑶苹:藾蒿。

  ⑷宾:受招待的宾客,或本国之臣,或诸侯使节。

  ⑸瑟:古代弦乐,“八音”中属“丝”。笙:古代吹奏乐,属“八音”之“匏”。

  ⑹簧:笙上的簧片。笙是用几根有簧片的竹管、一根吹气管装在斗子上做成的。

  ⑺承筐:指奉上礼品。承,双手捧着。将:送,献。

  ⑻周行(háng):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⑼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⑽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孔:很。昭:明。

  ⑾视:同“示”。恌(tiāo):同“佻”,轻薄,轻浮。

  ⑿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

  ⒀旨:甘美。

  ⒁式:语助词。燕:同“宴”。敖:同“遨”,嬉游。

  ⒂芩(qín):草名,蒿类植物。

  ⒃湛(dān):深厚。

鹿鸣呦呦 食野之蒿意思

  《小雅·鹿鸣》赏析

  小雅·鹿鸣》是《诗经》的“四始”诗之一,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据朱熹《诗集传》的说法,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

  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诗以此起兴,便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如果是君臣之间的宴会,那种本已存在的拘谨和紧张的关系,马上就会宽松下来。

  故朱熹《诗集传》认为,君臣之间限于一定的礼数,等级森严,形成思想上的隔阂。通过宴会,可以沟通感情,使君王能够听到群臣的心里话。而以鹿鸣起兴,则一开始便奠定了和谐愉悦的基调,给与会嘉宾以强烈的感染。

  《小雅·鹿鸣》创作背景

  《小雅·鹿鸣》是周王宴会群臣宾客时所作的一首乐歌。

  《诗经》作者介绍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尹吉甫,西周时期房陵人(今湖北房县),黄帝之后伯儵族裔,尹国的国君,字吉父,一作吉甫,兮氏,名甲,金文作兮甲、兮伯吉甫。尹吉甫本姓姞,因被封于尹(今山西隰县),所以又称尹吉甫,尹吉甫仕于西周,征战于山西平遥、河北沧州南皮等地。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hueiji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