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贴春联贴年画祭奠祖先和祭拜神佛习俗
春节民俗分为准备期、开展期、延续期三个部分,主要包括祭灶、扫尘、贴春联、包饺子、守岁、放爆竹,拜年、给压岁钱、回娘家、破五、元宵放灯等,从腊月开始一直持续到来年的正月十五,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春节民俗的概况。那么,春节贴春联与贴年画是怎样的?祭奠祖先和祭拜神佛习俗去哪看呢?
贴春联与贴年画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钜编写的春联专著《楹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做了论述。
华中地区的百姓和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百姓一样,对春联有着浓厚的情结。在新春即将到来之时,贴春联是期盼来年好运,过春节图个喜庆吉利。这实际上是一种反映人们喜庆心理和渲染气氛的外在手段。贴春联的时候,按中国古代多以“左”为尊的讲法,春联的上联应贴在左边,以看对联人的位置为准就是右边。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以烘托节日喜庆气氛,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把吉祥、美好的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有时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有时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如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很普遍,浓墨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发明和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一些年画作坊中制作精美的《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色彩斑斓的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比如《老鼠娶亲》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在民间流传甚广。
祭奠祖先和祭拜神佛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和隆重的节日,在这期间祭祀神灵和祖先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有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早在汉代,祭祖就已经是我国春节重要的活动之一了。祭祀祖先时,在祖先的牌位或墓前摆上祭品,焚香,烧纸钱,并按照长幼分别向祖先敬酒,叩头等。近年来,春节期间去黄帝陵祭祀的人络绎不绝,反映了中国人慎终追远的美好传统。除了祭奠祖先,中国祭拜神佛也非常虔诚。祭祀祖先主要是为了缅怀祖先,而祭祀神佛则是为了得到神灵保佑。中国春节主要祭祀灶神、门神、土神、财神等,灶神能保佑人们生活越来越好;门神,可以驱鬼辟邪,保佑平安;土神可以保佑新年有好收成;财神可以保佑人们发大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