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团队成功合成LK99室温超导晶体
华中科技大学团队成功合成具备抗磁性的LK-99“室温超导晶体”,现已通过迈斯纳效应验证。华中理工大学研究团队成功合成了LK-99超导晶体,具有显著的抗磁性能和悬浮效果,正在进行超导电性和磁通量量子化等进一步验证。通过“迈斯纳效应”验证了其超导状态,有望实现非接触式超导磁悬浮。
新闻详情
近日, B站 UP主@关山口男子技师发布了一段由华中理工大学合成并验证过的视频,该视频由一位名叫“LK-99”的 UP主上传。
从录像中可以看到,由华中科技大学团队合成的LK-99晶体在显微镜中被称为“小黑点”具有非常显著的抗磁效应部分悬空,但其超导电性和磁通量量子化仍需进一步验证。
按照安格尔的说法,第一次制作出来的晶体,虽然有一定的磁性,但并不是“零阻”,而是一种类似于半导体的曲线。在他看来,LK-99虽然有超导相,但里面的杂质太少了,根本不可能形成一条连续的超导通道。
当他将一块钕铁硼磁铁放入其中时,“小黑点”就会随着钕铁硼磁铁的移动而移动,不管是 S极还是 N极,都会出现同样的情况,也就是说,这是一种不受极性影响的抗磁性物质。
注:超导体必须具有抗磁性能,但抗磁性能并不意味着就是超导体,团队正在进行下一步的验证。
据报道,华中理工大学材料系博士后武浩和博士杨丽,在常海欣教授指导下,首次成功合成出了LK-99单晶,其磁悬浮角比李志飞等人得到的单晶更大,有望实现非接触式超导磁悬浮。
不过,他也说了,他们只是验证了“迈斯纳效应”,因为在几十微米长的样品上测试电阻,很可能会对样品造成损坏。
小编注:迈斯纳效应是指超导体由普通态向超导态转变时,磁场产生的一种排斥现象,该现象于1933年时被瓦尔特·迈斯纳和罗伯特·奥克森菲尔德两人在测量超导体锡和铅的磁场时发现。
简而言之,就是在弱磁场下,超导体对磁通几乎是“排斥”的,所以磁力线根本不可能穿过超导体,所以迈斯纳效应下的电导率可以被看作是无限大的,也就是所谓的超导体。
在磁场作用下,这些试样冷却到其超导相变温度之下。在低于转变温度的情况下,该样本几乎完全消除了内部磁场,而且这种效应只能被间接检测到。
另一方面,由于超导体也受磁通守恒的约束,当内部磁场减弱时,外部磁场增强。该实验首次证实了超导体不仅是一种完美的导体,而且还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超导状态的特性。
到目前为止,也只有华中理工大学成功地复制出了“室温超导”的模型。
前一段时间,网络上还流传着一张华中理工大学胡希伟教授发来的截图可信度未知,他说磁体已经被重新发现了,但其中的超导相还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