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儿童教育

压岁钱起源于哪个朝代

时间: 2024-08-28 本站作者

“压岁钱”是给谁的?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给老人的,另一种是给小孩子的。小孩的是“压祟钱”,而老入的才是真正意义的“压岁钱”,意思是不让老人的年龄继续增长,能够幸福长寿。

关于“压岁钱”的由来共有三个传说,其中比较可信的传说是一个名叫“祟”的小妖的故事。这个小妖每逢腊月三十的时候就会出来作祟,他会溜进别人的家里专门摸熟睡小孩子的脑袋。据说被他摸到的小孩会发高烧说梦话,即使烧退了也会变成傻子。

据说嘉兴有一户人家老年得子,非常疼爱小孩,年三十的晚上,为了防止“祟”这个小妖骚扰孩子,给了孩子八枚铜钱。孩子把它们包了拆,拆了包,睡后,包着的八枚铜钱被孩子放在了枕边。半夜里,“祟”这个小妖果然来摸孩子的头,但是刚一碰到,孩子枕边突然迸出了一道金光,“祟”这个小妖尖叫着逃跑了。于是,这件事传到了其他人的耳中,大家争先效仿,每逢大年夜就会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以后就再没有出现过。所以,人们就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是“岁”的谐音,逐渐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压岁钱起源于哪个朝代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又名厌胜钱,大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这种钱币形式的佩带物品最早是在汉代出现的,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唐代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唐玄宗天宝年间,“内庭嫔妃,每至春时,各于禁中结伴三人至五人掷钱为戏。”

王建《宫词》云:“宫人早起笑相呼,不识阶前扫地夫。乞与金钱急借问,外头还似此间无。”

还有诗云:“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寒日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

从这些诗文的记载与描述,足见唐代宫内过年时散发金钱之风很盛。

《资治通鉴》卷三十六也有“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杨贵妃洗儿金银钱”的记述,这里所说的“金银钱”,其用途是作护身符挂在孩子身上以镇邪去魔。王建《宫词》有“妃子院中初降诞,内人争乞洗儿钱”的诗句。

后来,除夕赐钱和给“洗儿钱”的风俗由宫内传到民间,到宋代就成了民间的重要风俗之一。

不少原来属于立春日的风俗也移到了春节。春日散钱的风俗就演变成为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是这样记载压岁钱的:

“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到了明清时,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

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给已成年的晚辈压岁钱,红纸里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征着“财源茂盛”、“一本万利”。

货币改为钞票后,家长们喜欢选用号码相联的新钞票赐给孩子们。

因为“联”与“连”谐音,预示着后代“连连发财”、“连连高升”。

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

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如今,大人们则喜爱选用新钞票作压岁钱,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这些压岁钱是赠给孩子们作为春节的礼品,祝福孩子们在新的一年健康成长。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压岁钱是给谁的,压岁钱起源于哪个朝代”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hueiji88@gmail.com